摘 要:80多年前,在東北的大地上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活躍在白山黑水之間,以最低的生存底線進行著當代人類史上最殘酷的抗戰(zhàn),這支隊伍就是東北抗日聯(lián)軍。在隊伍中有一群女戰(zhàn)士,他們不畏艱難困苦,在血與火的戰(zhàn)斗中為東北乃至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關(guān)鍵詞:東北抗聯(lián) 抗聯(lián)女戰(zhàn)士 艱苦
一提到東北抗聯(lián),人們想到的往往是那些高大威武、英勇善戰(zhàn)、驍勇治敵的男戰(zhàn)士們,例如楊靖宇、趙尚忠、魏拯民、王德泰等等。但是我們不能忘記的是在抗聯(lián)里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堅強不屈的女戰(zhàn)士們。一提到女戰(zhàn)士,人們首先會想起受盡凌辱卻寧死不屈的趙一曼;還會想起為了保守黨的秘密而投進烏斯渾河的八女投江。提起這些,我們都曾留下感動的淚水。但是,除了這些大家耳熟能詳?shù)挠⑿廴后w之外,抗聯(lián)部隊里還有一些女戰(zhàn)士們,她們的身份比較普通,也沒有什么那么驚天動地的事跡,或許她們的事跡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這個偉大的群體也不應該被后人所忘記。因此,在本文中我要給大家介紹幾個抗聯(lián)女戰(zhàn)士的真實事跡。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今天梅河口市有個五塊石村,它位于當年康大營鄉(xiāng)與磐石縣交界處,距離紅石砬子抗日聯(lián)軍根據(jù)地很近。中共地下黨組織領(lǐng)導的海龍游擊隊經(jīng)常在這一帶活動。這個村里有位30多歲的婦女,名叫趙玉仙。她為人心地善良,性格開朗,跟鄰里處得非常和睦。她常常聽地下黨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日久天長,她的覺悟逐漸有了提高。后來,她參加了革命,成了五塊石村反日婦女會的會長。她一面積極學習革命知識,一面向群眾宣傳抗日道理,組織婦女給抗日游擊隊縫補洗漱,納鞋做襪等等。由于趙玉仙忠誠可靠,中共地下黨就把她家做為游擊隊的聯(lián)絡站,她當了一名交通員。她經(jīng)常騎著一匹青鬃花馬,來往于海龍五塊石和磐石紅石砬子一帶,為游擊隊投書送信,傳遞情報。高遠望去,她騎得那匹馬,宛如密林中的一只梅花鹿。于是,十里八村的鄉(xiāng)親們都稱她“梅花鹿”。時間長了,“梅花鹿”代替了她的真名。
1936年11月1日,磐石縣草廟子村出了叛徒,磐石縣偽警務統(tǒng)治委員會特別搜查班晚上把錯草溝包圍了。區(qū)委杜書記在突圍中壯烈犧牲。次日下午。磐石縣日本憲兵隊派日偽特務外號叫“李禿子”的帶著便衣特務來到了五塊石村,抓走了趙玉仙等人。她們被關(guān)押在磐石縣日本憲兵隊,天天遭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火烙肉、刺竹簽等嚴刑拷打。一天,日本憲兵小隊長岡村一郎帶一群漢奸特務來到刑訊室。趙玉仙面對敵人從容不迫。特務扒光了趙玉仙的衣服,把她的雙手綁在墻壁的鐵環(huán)上。特務“李禿子”拿起燒紅的爐鉤子,逼問她:“你說,你們區(qū)委在哪?誰是共產(chǎn)黨員?游擊隊在哪里活動?”趙玉仙一聲不應?!袄疃d子”舉起爐鉤子狠狠地烙在她的大腿上,只聽“嘶”的一聲,她的大腿被烙出一道溝,油血直流,趙玉仙還是一句話不說。敵人又在她的身體上肆意烙燙,她寧死不屈。小隊長惱羞成怒,親自操起一個竹簽嚎叫:“你說不說?不說,就叫你嘗嘗這個!”趙玉仙一聲慘叫昏死過去。敵人用涼水把她澆過來以后,繼續(xù)逼問,可是什么也沒有得到。1937年1月20日,敵人惱羞成怒,把趙玉仙等41人拉到磐石縣靠山屯屯西頭殺害了。然而,抗聯(lián)女交通員——“梅花鹿”的美名卻永世流傳著。
在戰(zhàn)場上、在監(jiān)獄中,面對任何敵人,我們的女戰(zhàn)士們沒有退縮、沒有叛變,回答他們的只有有力的槍聲、憤怒的眼神和緊閉的雙唇。同時,在日場的戰(zhàn)斗生活中,我們的女戰(zhàn)士付出的艱辛與痛苦也要比男戰(zhàn)士們多得多。
因為生理的特殊,抗戰(zhàn)中“女戰(zhàn)士最怕的就是來例假、生孩子?!笨孤?lián)老戰(zhàn)士金伯文講過她生孩子的經(jīng)歷。她說:那是1940年冬天的事情。農(nóng)歷十一月初五的那天,在行軍中,我的腹痛漸漸加劇,部隊迫不得已停了下來。就這樣,我的兒子在冰天雪地里降生了。樸大姐替我接的生……這時一個同志脫下了自己的破棉衣,把孩子包起來,再圍上一條破軍毯,然后由樸大姐背在背上。我年輕,什么都不懂,只覺得孩子生了下來,就像是一塊沉重的石頭落了地,身子頓時感到格外輕松,快活極了,馬上隨部隊開始了長途行軍。晚上,我們圍著火堆取暖。樸大姐把孩子從背上取下來,打開一看,孩子安然地躺在里面。是啊,這個小生命還活著。同志們都高興地圍過來,欣然地看著,笑著,忘記了白天的緊張和疲勞,都各自將自己平時保存的一些補衣服用的舊布拿出來,給孩子當尿布。樸大姐拿著舊布,湊在篝火邊,一針一線地給孩子趕制了一件小棉衣。這是好的情況,而更多的時候,沒有老大姐幫忙,生孩子時候只能自己剪臍帶。
很久之前,我在一個文獻中看到過這樣的一個片段,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文獻中女戰(zhàn)士金鳳淑生孩子的情景是這樣描寫的:狠了狠心,我一剪子下去剪斷了臍帶,這時才看清是個小男孩我找塊布把孩子包了起來,外面裹上大棉襖,孩子這時才哭出了聲,不過聲音小小的,像貓叫。大家趕緊熬大碴子米湯喂孩子,山里除了大碴子,什么糧食都沒有了,我一點奶都下不來。孩子也只活了三天就死去了,我把孩子緊緊地抱在懷里,泣不成聲,說啥都不撒手。同志們看著也心疼,都落下了眼淚。我們在山包的一棵樹下,挖了個坑,埋了那個孩子,可憐的孩子連名字還沒有起。在這段的后面有這樣一句話,孩子啊,不要怪你的爸爸、媽媽,他們是為了千百萬的孩子能過上好日子而犧牲了你,你雖然沒有名字,你雖然只活了三天,但是抗聯(lián)史上應該記得你。
當戰(zhàn)斗打響時,女戰(zhàn)士付出的代價更多,有時是丈夫,甚至是孩子。除了沒有吃的餓死的之外,在一次次被敵人追擊的緊要關(guān)頭,怕孩子哭,引來敵人,女戰(zhàn)士們就給孩子的嘴里灌上了大煙水、把沒有奶水的乳頭塞進孩子嘴里,讓孩子迷迷糊糊地睡覺,就這樣,這些可愛的、弱小的孩子就在自己母親的懷中無聲無息地死去,而活著的母親經(jīng)歷的痛苦,我們真的是不敢想象的……
1959年,周保中曾說過:婦女同志的堅忍奮發(fā),吃苦耐勞,經(jīng)得起殘酷考驗的表現(xiàn),也是很出色的。在那游擊戰(zhàn)爭處于挫折和艱難的歲月里,我們的游擊戰(zhàn)士,除了作戰(zhàn)傷亡外,還有餓死的,凍死的。在基干部隊里也有個別人逃亡叛變的,每個戰(zhàn)士的身上負荷是很重的,除了攜帶槍械彈藥外,還得背上自己的給養(yǎng)、預備服裝、小帳篷、小火爐、鍬、鎬、斧、鋸和炊具等等。婦女同志除上述東西以外,還要攜帶藥包、尺、剪、補衣碎布和針線。如果男同志背包重四十公斤到五十公斤的話,女隊員就要多加上五斤到十斤。因此,在窮年累月不斷的行軍作戰(zhàn)中,就是鐵漢子也有的不堪苦累而死的。然而婦女卻沒有一個害怕苦累的,更沒有逃亡叛變的。至于原因?2012年,93歲的抗聯(lián)老戰(zhàn)士周淑玲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是這樣說的,我是女人,也是戰(zhàn)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