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政課教學中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不夠高的問題長期存在,本文試從師生雙方的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淺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改變舊有觀念,對應網(wǎng)絡化碎片化的現(xiàn)實情況,結合新媒體新技術,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從知識灌輸向三觀培養(yǎng)、教書育人方向轉變。
關鍵詞:思政教學 碎片化 新媒體 新自由主義
高校思政課是培養(yǎng)大學生三觀的主要渠道,新教改以來,高校思政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效。然而同時也暴露出一系列不足,甚至有些問題長期存在得不到解決,導致實際教學效果不顯著。思政課教學中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不夠高的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本文試從師生雙方的角度對課堂教學進行淺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法。
一、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中的問題
1.思政教師自身層面的幾個問題。
1.1知識體系陳舊,教學理念陳舊。
這個問題在年紀大的教師中普遍存在,這些教師理論功底扎實,曾經(jīng)都是黨政工作的好手,然而隨著年紀的增長,思維模式逐漸固化,對知識體系的更新漸漸力不從心。不善于使用新媒體,過于注重把教師自身的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偏重理論灌輸,不注重社會現(xiàn)實,教學內(nèi)容枯燥無味,喜歡照本宣科,針對性很差,從而導致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取得共鳴。另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是這些教師普遍對于信息化技術、新媒體的應用能力差,無法駕馭多媒體、網(wǎng)絡、微課等新興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久而久之,學生對課程沒了感覺,參與熱情降低,逃課、應付等情形時有發(fā)生。
1.2缺乏對社會形勢的認知。思政課程對于知識面的要求非常高,不僅需要馬克思主義,還要求掌握經(jīng)濟學、社會學、政治學、法學、歷史、哲學等各方面的知識。這對教師的自身素質有非常高的要求,以《形勢與政策》這門課程來說,教師們普遍反映“太零亂、教不好”,這就是因為教師們平時對于社會熱點現(xiàn)象關注不足,無法運用邏輯思維透過社會現(xiàn)象來思考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從而導致無法把握相關課題,無法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視角對其進行分析。
1.3信仰不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認知不足。200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中曾提出思政教師原則上應是中國黨員等要求。然而在實踐中,隨著對思政教育的重視,高校對院系的調(diào)整,仍然有部分非黨員的專業(yè)教師補充到了思政教師隊伍,雖然專業(yè)能力不錯,主動學習能力也很強,但是并非中國黨員,沒有經(jīng)歷過黨的組織生活,對社會主義的本質、馬克思主義知識體系了解不足。不能客觀深刻的理解馬克思主義,信仰馬克思主義,邏輯性差,從而影響到學時分配、開課次序等方面。教學體系邏輯混亂,在課堂上口若懸河、胡侃亂扯,表面上教學氣氛很好而且實質上卻是離題千里。
2.學生群體層面的問題。
2.1受新自由主義思潮的影響導致泛自由化思想盛行。新自由主義是近些年來在全世界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一種社會思潮,它以個人主義為理論基礎,在經(jīng)濟上主張徹底私有化,全球自由化,福利個人化,在政治上反對社會主義制度,鼓吹盎格魯-撒克遜模式民主,主張全盤西化,否定黨的領導,否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它扭曲了大學生群體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道德的滑坡,導致個人主義和功利主義盛行,使得一些大學生過于自我,片面強調(diào)個人利益,漠視團隊精神和集體的價值,在學習生活中不顧他人的感受,甚至為了達到個人目的而不擇手段。由于普遍沒有接受過哲學思辨訓練,因此對思政教育的認識很差,漠視甚至藐視思政教育,稱之為“洗腦課”、“吹水課”、“忽悠課”、“愚化課”,上課的積極性、主動性非常差。無故不上課、上課睡覺、玩手機、聽音樂、嬉戲打鬧等影響課堂紀律的情形頻頻發(fā)生。
2.2成長經(jīng)歷和環(huán)境與教師的巨大差異導致無法接受填鴨式說教。當代大學生成長在改革開放和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時期,與思政教師群體相比,青年學生們的一大突出特征就是思想活躍。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對知識傳授方式的要求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不僅要求內(nèi)容常講常新,更要求形式千變?nèi)f化。求真、求實、求新的精神意愿強烈,對于新生事物的參與熱情高,厭煩傳統(tǒng)的理論說教,反對形式主義,面對理論灌輸時的反應普遍為噓聲一片。對于一些革命時代的人物和事物感到很費解,無法理解和接受某些宣傳過度的英雄事跡等。
2.3網(wǎng)絡化與信息化對課堂的沖擊。隨著國家信息化的大發(fā)展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移動應用已經(jīng)成為了當代大學生群體的標配,青年學生普遍接受功能豐富的手機,無論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都是機不離手,聊天、購物、看新聞、娛樂游戲等隨處可見。移動媒體作為新興事物,擁有著強大的傳播功能,時效性和廣域性得到極大的提升。課堂教學實踐中,碰到比較感興趣的關鍵詞,學生們也喜歡拿出手機來隨手搜索下,還會在課前課后主動找任課教師要微信號微博號等。網(wǎng)絡雖然帶來了便利性,但由于信息媒介的小型化,有深度和思想性的內(nèi)容被便攜設備撕裂,造成了知識信息的碎片化。碎片化分割了知識的整體,導致了知識的利用率很低,增加了受眾群體的思維惰性。大學生群體缺乏媒體素養(yǎng)教育,處理碎片信息能力很弱,無法客觀深刻的評判自身接收到的“信息碎片”。在網(wǎng)絡碎片化知識傳播的同時,大學生的注意力發(fā)生分散,相當程度上積壓了思想政治理論學習的空間。
二、針對當前高校思政教學中問題的應對措施
1.轉變觀念。2017年是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教育部提出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年”。必須認識到“教書僅僅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由教師為主體轉便為師生雙主體,從而改進話語表達方式。老教師要改變自身在學生群體中的嚴肅印象,多與學生互動,以理服人、以情動人,提升思政課堂親和力。年輕教師則要加強政治學習,在增強“四個意識”和“四個自信”上下功夫,緊緊圍繞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條主線,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強烈的責任意識推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進課堂、進頭腦。
2.加強教學管理。即時考勤,在解決學生“出勤率”低問題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內(nèi)容,在制作授課內(nèi)容時應注重學生最關心、要求最迫切、反應最強烈等話題,將思政理論與現(xiàn)實問題聯(lián)系起來,結合線上線下,積極借助移動新媒體,把課堂和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資源“碎片化”,開發(fā)網(wǎng)絡短視頻、卡通動漫等嵌入學生日常生活,從而解決“抬頭率”、“點頭率”。
3.加強教師隊伍自身建設。要讓大學生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離不開教師富有親和力的言傳身教。加強師資資金保障建設,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培訓班學習、進修,有計劃的組織教師進行社會實踐和實地考察,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作風正的思政教師隊伍。
綜上,提升思政教學效果的路徑需要站在師生不同的視角立場上對待,“一個大的事物,在其發(fā)展過程中,包含著許多的矛盾。 所謂了解矛盾的各個方面,就是了解它們每一方面各占何等特定的地位,各用何種具體形式和對方發(fā)生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關系,在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中,以及依存破裂后,又各用何種具體的方法和對方作斗爭。研究這些問題,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敝挥袑嵤虑笫堑孛鎸ΜF(xiàn)實問題,踏踏實實地進行針對性改革,才能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切實提升思政教學效果水平。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1日版.
[2]岳磊,《高校思政教學效率低下的深層原因分析》載于《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3]張志偉、趙禎,《新自由主義思潮對大學生思想的影響》載于《思想政治課研究》, 2015年6期.
[4]周麗妲、王瀟偉,《大學生碎片化思維引導與整合路徑探析》載于《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3月.
[5]王廣祿,《打好思政教學方法改革攻堅戰(zhàn)》,載于《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7年第12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