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經(jīng)濟與生活》編排的知識點關(guān)于財政稅收內(nèi)容,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對于這個問題,很多老師在上課時不知如何給學(xué)生講,而學(xué)生感到很迷茫,即使老師講了學(xué)生也不知道如何計算,尤其是在如何分段時根本不知如何去進行。針對這種情況我談?wù)勎以诮虒W(xué)中是如何給學(xué)生講授這一知識點的,與各位同行共勉。
關(guān)鍵詞:個人所得稅 計算 探究
對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的類型,著重在于分清各個段用哪個稅率的問題,如果沒有弄清楚的話,在教學(xué)中學(xué)生就不能真正理解個人所得稅的特點,如果我們能通過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讓學(xué)生明白這個道理的話,那么通過計算得出的結(jié)論學(xué)生就更容易理解,那么個人所得稅的計算究競有哪些類型呢,經(jīng)過在實踐教學(xué)中我發(fā)現(xiàn)無外乎有下面三種類型,現(xiàn)將整理出來附后供大家參考。
一、如何計算XX的X月的工資問題
對于這個問題,要求老師和同學(xué)們要能很好地讀懂并理解征稅的稅率,現(xiàn)將個人所得稅稅率列舉如下:
我國個人所得稅稅率表(起征點:3500元)。
問題1:依法納稅是每個公民應(yīng)盡的義務(wù),老張2015年11月繳納的所得稅為565元,那么他該月的個人收入是多少?
稅率表講的是扣除3500元以后,0≤該月工資≤1500的部分按3%來征收,(也就是0—1500的部分);超過1500—4500的部分按10%來征收;超過4500—9000的部分按20%來征收;超過9000—35000的部分按25%來征收;超過35000—55000的部分按30%來征收;超過55000—80000的部分按35%來征收;超過80000以上的部分按45%來征收。
解析:0—1500元的部分,可以寫成1500×3%=45;1500—4500的部分可以寫成(4500-1500)×10%=300;4500—9000的部分可以寫成(9000-4500)×20%;以此類推9000—35000的部分我們可以寫成(35000-9000)×25%......如果老張沒有該段的最高值,那么我們就用老張工資的最高部分減去前面所繳稅部分就可以了。
所以,我們根據(jù)題目知道老張本月所繳個人所得稅為565元,這是他在扣除3500元的起征點后所繳的稅收,由此我們可以判斷,他的工資情況,根據(jù)稅率標準,在扣除起征點后超過1500元的部分按3%的稅率來征收,即1500×3%=45元,(4500-1500)×10%=300,在這里45+300=345元,而老張所繳稅是565元,所以我們就可以用565-345=220元,即老張還要繳納220元的稅,此時,我們就假設(shè)此段所繳稅部分為N,所以此段就為220元=N×20%由此我們得出N等于1100元,綜上所述我們就可以得出老張2015年11月的工資收入應(yīng)該為扣除起征點的
3500元加上1500元再加上4500元再加上1100元,即3500+1500+4500+1100=10600元。
二、如何計算XX上繳了多少稅的問題
問題2:小李是某國有工廠的技術(shù)工人,他在2014年6月領(lǐng)到12000元的工資,征稅稅率同問題一,那么他在該月應(yīng)該繳多少個人所得稅?
解析:根據(jù)個人所得稅的征稅標準,扣除3500元的起征點就應(yīng)該是12000-3500=8500元。所以按照以上稅率標準我們就可以這樣來計算1500×3%+(4500-1500)×10%+(8500-4500)×20%=45+300+800=1145元,在這里,同學(xué)們迷惑的是第一段為什么要用1500,而不用1600或1800呢,而只能用1500元呢,其實提出這樣的問題很好,說明我們同學(xué)們還沒有弄清這樣一句話“扣除3500元的起征點后,超過0—1500的部分按3%來征收,寫成等式就是1500×3%,如果不足1500元的是多少就用這個數(shù)字乘以3%就可以了;同樣的道理,超過1500—4500的部分按照10%來征收,如果沒有3000元,實際是多少就用這個數(shù)來乘以10%就行了,以此類推”。
再比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小王2015年8月的工資收入是5500元,按照扣除3500元的起征點,那么該月他該繳多少個人所得稅?其計算過程是5500-3500=2000元,那么他繳的個人所得稅為1500×3%+(2000-1500)×10%=45+50=90元,那么他在2015年的8月份就該繳90元的個人所得稅。
三、如何計算XX的應(yīng)稅收入部分問題
問題3:小明在一國有企業(yè)上班,他在2014年5月他從他的工資中看到他在本月繳了485元的個人所得稅,那么請問,按照扣除3500元的起征點,稅率同問題一,他在2014年的5月份的應(yīng)稅部分是多?
解析:根據(jù)稅率標準小明繳的個稅額485元,那么我們就可以推知485=1500×3%+(4500-1500)×10%+N×20%,在這里我們不難計算出N=700元,所以根據(jù)題目的問題就可以得小明2014年5月的就稅額=1500元+3000元+700元=5200元。
提高個人所稅起征點有什么積極意義。
問題4、小李的月工資是5000元,按照老的征稅辦法扣除2000元的起征點。稅率是0—500的按5%;超過500—2000的部分按10%;超過2000—5000的部分按15%;超過5000—20000的部分按20%征收,那么小李當月應(yīng)納的個人所得稅是多少?
第一步:5000-2000=3000元,第二步500×5%+1500×10%+1000×15%=25+150+150=325元。
如果按照現(xiàn)行新的起征點扣除3500元來計算。稅率是0—1500按3%;超過1500—4500的按10%;超過4500—9000按20%征收,那么小李當月應(yīng)納多少稅收?
第一步同樣5000-3500=1500元,第二步1500×3%=45元
在沒有提高征稅起征點之前小李要交納個人所得稅是325元,在提高征稅標準之后交的稅金是45元。那么小李325-45=280元。
從上面計算可以看出,征稅稅率的等級減少,個稅起征點的提高,有利于增加個人的收入,有利于提高個人的購買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調(diào)動勞動者生產(chǎn)的積極性,有利于擴大內(nèi)需,促進生產(chǎn)的發(fā)展,更體現(xiàn)稅收是調(diào)節(jié)經(jīng)濟的重要杠桿,從而有利于國家進必要的宏觀調(diào)控。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關(guān)于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我們關(guān)鍵是要理解這個分段的問題,它指的是扣除3500元以后的部分用一定的稅率征稅,個人所得稅有兩種稅率制,一種是比例稅率制,另一種是超額累進稅率制,在這里我主要介紹的是超額累進稅率制的計算方法,這種征稅方式有利于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分配,體現(xiàn)個人所得稅“多收入者多納稅,少收入者少納稅”的特點。
參考文獻:
[1]人民教育出版社《經(jīng)濟生活》[J]必修一2014年版.
[2]貴州省甕安第二中學(xué)校本教材《個人所稅如何計算》[J]第三章,2014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