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臨安(杭州)修建的龍翔宮,有一個伴隨著皇權(quán)爭奪和宗教勢力較量的故事。
南宋年間,就在韓侂胄的勢力如日中天時,朝廷里有一個比韓侂胄更厲害的人物出現(xiàn)了,他叫史彌遠(yuǎn),明州(寧波)人,尚書右仆射史浩的第三個兒子。淳熙十四年,史彌遠(yuǎn)考中進士,從而進入官場。他趁韓侂胄的北伐失敗、金國要大興問罪之師,南宋朝廷里主和派重新得勢時,心狠手辣地殺了韓侂胄,把韓侂胄的頭顱裝在木盒里,寄到金國,從而與金國達成了新的和議。
史彌遠(yuǎn)成了“中興”南宋的第一大功臣,取代韓侂胄,成為了權(quán)勢比韓侂胄更大的人物。當(dāng)時的皇帝宋寧宗的九個兒子都先后夭折了。嘉定十四年(1221年),宋寧宗得到楊皇后的同意,立侄兒趙貴為太子,把他改名為趙竑。這個趙竑有點不知天高地厚,人還沒有上臺,就對當(dāng)時一手遮天的史彌遠(yuǎn)心懷不滿,揚言他日自己執(zhí)政,第一件事,就是把史彌遠(yuǎn)刺配八千里外。這一來,使得史彌遠(yuǎn)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個太子廢掉!一定要自己扶一個聽話的皇帝上來!
這時他看中了一個人——紹興的一個宗室子弟趙與莒。史彌遠(yuǎn)將他改名趙貴誠,當(dāng)時的沂王無后,就先把他立為沂王之后,亟力加以扶植。就像“漢室宗親”的劉備曾經(jīng)織席販履一樣,這個宋室宗親趙與莒其實也是個破落戶子弟。他就像做夢一樣,成了沂王之后,住進了杭州后市街的沂王府里。他在紹興交的那些三教九流的朋友,常常去杭州找他。在那些烏七八糟的朋友中間,有個胡道士,在紹興時就與趙與莒最合得來。當(dāng)時,胡道士就給趙與莒卜了一卦,竟是一個乾卦的九五,嚇得胡道士大叫起來:“媽呀,你的運氣遠(yuǎn)不至于做一個沂王,你將成九五之尊??!”
趙與莒大笑,得意忘形地說“我若成九五之尊,就封你為國師……當(dāng)然,我搬進皇宮里去,這沂王府空出來了,我就把它送給你去做道觀!”
誰也沒有想到,這句話很快應(yīng)驗了。嘉定十七年(1224年)八月,宋寧宗死,史彌遠(yuǎn)做了個假圣旨,這對于史彌遠(yuǎn)來說是小菜一碟。這假圣旨里說,經(jīng)過這些年的觀察,發(fā)現(xiàn)原先立的太子趙竑不堪大任,現(xiàn)在朕做出莊重決定,由沂王趙貴誠繼位,改名為一個“昀”字……
反正,滿朝文武都是史彌遠(yuǎn)的人。史彌遠(yuǎn)怎么說,大家就怎么應(yīng)。國不可一日無主,在哭過先皇的靈柩后,文武百官們就把剛剛改名為趙昀的趙與莒推上寶座,三呼萬歲,他就成了宋理宗。而真正的太子趙竑,那時正在家里試穿龍袍,一群御林軍涌進來,不由分說剝下他身上的龍袍,把他架到金殿里,用力把他身子往下按,讓他跪倒在大位前。讓他向坐在龍椅上一個他不認(rèn)識的人跪拜,而龍椅上的人居然稱他為“御弟”,封他為濟王,去湖州住居??蓱z他沒有把史彌遠(yuǎn)刺配八千里,自己就被趕出了臨安城。他剛剛明白過來,自己被人耍了,露出不滿和氣憤,新的圣旨就到了,新皇帝賜給他一條白綾帶,令他上吊自盡……
干完這件大事,理宗皇帝要兌現(xiàn)對朋友胡道士的諾言了??墒撬闹髯邮窂涍h(yuǎn)說:“不行,把一個道士封為國師,成何體統(tǒng)?送個房子,是你自己的事……”
這樣,國師沒有封成,房子倒是送成了,那么大一座畫棟雕梁的沂王府,到了胡道士手里。他花了些時日,做了些改造。這樣,繁華的御街西面,那么好的地段,竟然出現(xiàn)了一座不倫不類的道觀。胡道士就連道觀的名都沒有想好:叫三清宮?叫乾元觀?
那天,新皇帝興之所至,擺駕后市街,想來看看朋友的道觀改得怎么樣了。胡道士還不知道接駕的規(guī)矩,還像以前做朋友那樣想上來勾肩搭背,被新皇帝的跟班太監(jiān)厲聲喝住,胡道士才想到應(yīng)該跪下,想了半天,才想到自己應(yīng)該講的話:“道觀已經(jīng)改成,請圣上賜名。”
理宗皇帝趙昀說:“讓朕想想,讓朕想想……乾卦的九五,《易經(jīng)》上是怎么說的?”
“飛龍在天!”胡道士脫口而答。
“噢,飛龍在天,飛龍在天……有了,紙筆侍候!”
胡道士忙不迭取來紙筆。還別說,這些日子史彌遠(yuǎn)的心血沒有白費,趙昀寫下了看上去還可以的“龍翔”兩個字。理宗皇帝的第一幅提詞,就這樣成了!
“對呀,飛龍在天就是龍翔!我怎么沒有想到呢?”從此,后市街的這座道觀就叫龍翔宮了。胡道士把這兩個字做成了大金匾,高高掛在大門上。
后來到了元朝,蒙古人成了杭州的主人。當(dāng)時的龍翔宮,是胡道士的孫子胡元洪當(dāng)家,他是杭州城里一個很有名氣的道士。當(dāng)時,來自波斯的炮手胡安·卜合提亞爾,向蒙古人要地在杭州建一座清真寺。他看上了龍翔宮,蒙古長官就逼著胡元洪讓了出來,
后來,胡安·卜合提亞爾一直在杭州傳播伊斯蘭教,并以醫(yī)學(xué)濟世。他不忘《古蘭經(jīng)》的教誨,免費為杭州老百姓治病,不少疑難雜癥都被他治好了,深得杭州老百姓的敬重。胡安·卜合提亞爾在杭州歸真(逝世)后,杭州老百姓挑選了一塊最好的地來安葬他。他的墓就在杭州清波門的轉(zhuǎn)角上,現(xiàn)在是文物保護單位,成了中國與阿拉伯傳統(tǒng)友誼的象征。
再說胡元洪,他從龍翔宮搬出了杭州內(nèi)城。好在此前幾十年,胡家三代人經(jīng)營道觀也積攢了些錢,他在安濟橋附近大興土木,又把“龍翔宮”那塊匾高高地掛起來,這可是御筆親提的金匾??!
于是,四鄉(xiāng)八村的人都知道,這里是龍翔宮,而道觀正對著的那座安濟橋,也就順理成章地變成龍翔橋。之后,龍翔橋成為了杭州的地名,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