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中國教育產(chǎn)生了人類教育史上一類特殊的教育對象——“獨一代”和“獨二代”。如何與“獨二代”的家長即“獨一代”溝通,作為班主任,要弄清這樣幾個基本問題:一是與誰溝通,二是為什么要溝通,三是溝通什么,四是如何溝通。在如何溝通層面,要遵循協(xié)同推進策略、專家引領策略、分層分類策略、靈活機動策略。
【關鍵詞】“獨二代”家長;家校溝通;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23-0067-02
【作者簡介】周步兵,江蘇省高郵市第二中學(江蘇高郵,225600)教師,高級教師。
一、與誰溝通
“獨一代”家長是計劃生育政策下教育的試驗對象,盡管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物質生活比較豐富,但他們在學生生涯中還是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當他們自己成為家長之后,會自覺地摒棄不恰當?shù)慕逃绞剑麄儠鹬亍蔼毝钡膫€性特點,不會以“愛”的名義動員“獨二代”去參加各種補習班,他們也會排斥爺爺輩對孩子的過分要求。他們與自己的父母比,更愿意與孩子溝通,代溝相對較小。另一方面,“獨二代”家長年齡大多集中在三十歲左右,他們在責任感、獨立性和價值觀等方面還沒有真正定型,他們自己也在朝著人生目標而努力,所以他們有時不免降低了對孩子的要求。當然,也不排除少數(shù)“獨一代”把“獨二代”當成“試驗品”去教育的情況。
二、為什么要溝通
家長不是學生教育的局外人,在一定意義上說,來自家庭的教育比學校教育更重要。心理學家張怡筠曾說:“我發(fā)現(xiàn)許多大人毫不在意自己的狀態(tài),只關注孩子的狀態(tài)。自己非常焦慮,卻希望孩子面對壓力能夠淡定;自己許久不讀書學習,卻希望孩子要熱愛書本、熱愛學習……其實,希望孩子成為怎樣的人,家長自己就先要成為這樣的人?!奔议L給孩子最好的營養(yǎng)是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學校要與家庭組成基于孩子成長共同責任的聯(lián)合體,家長也是學生教育的主導。日本教育家佐藤學在《教師的挑戰(zhàn)》一書中有這樣的觀點:“教育不是‘服務’,而是成人對兒童的責任。教師與家長的關系必須借助對兒童的教育責任的關系確立起來?!边@明確告訴我們,家長與教師的關系是基于對學生教育共同責任而建立的,即教師與家長是學生成長責任的共同承擔者。基于上述兩點認識,教師必須與家長溝通。
三、溝通什么
從“獨二代”進入學校開始,教師就已經(jīng)意識到與家長的溝通應該是全方位的。從學生學業(yè)發(fā)展的視角看,成長的孩子需要與家長共同擬定更高目標;從學生的道德法律觀念看,學生哪些觀念和行為是正常的,哪些是需要進一步教育提高的,如何教育他們通過守紀守法、履行義務得到社會的尊重,需要家長與教師進行溝通。從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的視角看,有些學生不敢進行逆向思維,而有些學生經(jīng)常性地從反面提出挑戰(zhàn)性問題,如何培養(yǎng)不敢逆向思維的學生嘗試新思維,如何又好又快地解決時不時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性問題,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面對。從責任與擔當?shù)囊暯强?,有些學生在家里能做好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在班級同樣也是公共服務的熱心人。但有些學生在家里缺少擔當,在學校更是如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擔當能力,也是家長與老師必須溝通的話題。
其實,每一個家庭的培養(yǎng)目標都是不一樣的,每一個學生的狀態(tài)也是不一樣的,因此,學生的成長,需要家長與學校做好多層次、全方位的溝通,共同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
四、如何溝通
如何與家長溝通在操作層面是非常復雜的,但這不影響我們提出一些溝通策略。
1.協(xié)同推進策略。
如前所言,家長與學校在學生的發(fā)展上負有共同責任,在學生發(fā)展的目標上應取得共識。共同的目標引領家長與學校協(xié)同推進學生的教育事務,用切實可行的行動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當然,在溝通工作中,也會存在目標不一致的情況。
我在工作中曾遇到這樣兩位學生家長。兩個學生與同時進班的其他學生基礎差不多,智力水平也差不多,但在期中考試時,兩個人的成績差距就非常大了,一個有較大進步并已經(jīng)處在班級前列,而另一位的成績已經(jīng)退到班級中下游。在與兩位家長溝通前,我先和兩位學生分別溝通、了解情況。通過溝通發(fā)現(xiàn),原來那位退步的學生,他的家長對他沒有提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只希望他處于班級中等就算完成任務,而進步大的那個學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長的期望值高是重要因素。于是,我與那位退步的學生家長進行溝通,指明原因,但家長起初并不認同我的觀點。后來我引用古人箴言的“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與家長共賞,品味其中的道理。他也體會到我的用心,更體會到他在孩子培養(yǎng)目標上的不足。于是,在家長與學校的共同推動下,那位學生很快調整了狀態(tài),成績有了較大提高。
2.培訓引領策略。
家長在孩子成長道路上至關重要。正所謂,沒有家庭教育,孩子的教育將沒有未來??陀^地講,中國的很多家長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是不合格的,他們往往是“先上車、后補票”,伴隨孩子成長的往往是長期“罰款”,成了家庭和社會還不完的“債”。
我多次看到有些學校,在學生進門的第一天,要求家長必須參加學校組織的“今天我們如何做家長”講座活動,其中包括“如何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如何與孩子共成長”等。這樣的培訓是必要的,一方面,讓那些“不合格”的家長知道如何成為“合格”的家長,讓“合格”的家長明確如何追求成為優(yōu)秀的家長。另一方面,通過培訓推動學校與家長間順暢溝通,從長遠看,必然會推動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3.分層分類策略。
一個班級的學生各方面的發(fā)展參差不齊,家長群體也是類型復雜,有企業(yè)家,也有農民工;有富裕家庭,也有特殊困難家庭;有善于表現(xiàn)的家長,也有默默無聞的家長;有尊重教師的家長,也有不尊重教師的家長。如何與不同類型家長溝通,班主任要學會“彈鋼琴”,具有高超的技藝,才能有行云流水的效果。因此,班主任要學會分層分類指導策略。如家長會,盡可能“開小會”,一類一類地開,這樣根據(jù)不同問題有針對性地解決,效果會更好。再如圍繞學生發(fā)展,把進步不同的學生分開來組織家長溝通,進步大的提出先穩(wěn)定、再進步;進步一般的找原因,提出明確的新要求,探索新的發(fā)展途徑;把退步的也分門別類地開成小會,既照顧了家長的面子,問題也能說得深入,措施提得也會更具針對性。
4.靈活機動策略。
這里的靈活機動是多個小策略的綜合。如對學生經(jīng)常犯的小問題宜采用欲抑先揚策略,先表揚優(yōu)點再提出希望,提醒學生平時注意,“抓反復、反復抓”;如希望學生有更大的進步,宜采用細水長流策略,不宜急功近利,要有章法,循序漸進。對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宜采用及時反饋策略,及時幫學生查找原因、與家長溝通,不能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對學生偶犯的小錯誤可采用延時策略,給他自我反省的時間,爭取自我解決,追求“潤物無聲”的效果。
學生的發(fā)展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學生的成長是多種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與家長溝通只是其中一個要素,如果處理不好,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與家長尤其是“獨二代”家長的溝通工作,確保家長在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道路上發(fā)揮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