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段導學”課堂教學模式是通過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及團體協(xié)作能力,通過課內的當堂測試反饋其學習效果。本文就學校實踐此教學模式以來獲得的成果及遇到的問題,做出自己的剖析與探討。
關鍵詞
“三段導學” 自主學習 合作探究 有效測試
隨著高效課堂改革的興起,我校實施了“三段導學”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作為教師,我們深刻感受到了教學改革所帶來的課堂活力?!叭螌W” 課堂教學模式是將一節(jié)課分成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有效測試三個部分,在各階段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它的理論思想是通過自主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合作探究培養(yǎng)學生的理性思維及團體協(xié)作能力,通過課內的當堂測試反饋其學習效果。這符合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需要,是目前課堂改革的主流趨勢。這種改革要求將課前預學、課堂教學、課堂反饋完美地融合在一節(jié)課中,三者不能獨立存在,而要有機地整合,才能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但同時也伴有不少問題出現(xiàn)。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及觀察,對遇到的問題作一些剖析與探討。
一、自主學習不充分
存在問題:
高效課堂改革是個新生事物,新的教學模式對過去的教學習慣是一次全面的顛覆與沖擊,很多學生習慣于過去,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一時不易接受。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沒有預學習慣。過去我們雖然也強調預學,但總體而言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很多學生沒有自覺預學的習慣。以數(shù)學學科為例,由于部分知識點有一定的深度和難度,不少學生知難而退,干脆放棄預學。而“自主學習”是“三段導學”中最為基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如果不課前預學,后面的教學根本就難以展開。另一方面學生不知如何預學。當我們要求學生課前預學時,學生茫然不知怎么預學,即使預學了,也收效甚微。比如,有的學生將書中的定義定理先背下來了,這些定義定理是怎么來的就不問了,以致教師在教學中的第一階段就難以很好地實施,后面的更無法進行。
應對策略:
首先是教會預學方法,養(yǎng)成習慣。我們選擇一個時間段同學生一起預學,在此過程中進行指導,特別強調不要死背書中的定義定理,而是要注重這些知識點的生成過程,讓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其次,由淺入深,循序漸進。自主學習過程中,主要是對各知識點的了解和掌握,所以難度上不宜太深,讓學生感知到預學的效果,激發(fā)其自學欲望,形成良性循環(huán)。待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便可以逐步提高預學要求。
二、合作探究不務實
存在問題:
小組合作是高效課堂的靈魂所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小組討論。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小組討論流于形式,沒有內容,華而不實,經常出現(xiàn)為討論而討論的現(xiàn)象。
應對策略:
一是分組要注意學習能力的均衡。比如,很多教師在小組討論時都要求前排學生轉到后排去,4人一組,但這樣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差異性。有些小組能力較強,有些小組能力較弱,這樣就會出現(xiàn)能力較強的小組討論很熱烈,能力弱的小組反應平淡,甚至無動于衷。我們認為,不妨將全班學生按學力差異分成幾類,重新編組,各小組要包含每一類學生,這樣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力就相對平均了,在討論中就不會出現(xiàn)上述的情況。二是討論的問題范圍要小。部分教師往往把題目讀完,就安排小組討論。其實在這種情況下的問題比較寬泛,中心不夠明確,很多學生并不知道要討論什么,所以在小組討論之前,教師要把討論的問題范圍縮小。如就某一問題,可以從“要用到什么知識點”“分類要按什么來分”“分成幾類”等方面安排討論。總之,討論問題的范圍越小越明確,小組討論的效果會越好。
三、有效測試不“有效”
存在問題:
有效測試是學生經過前兩階段的學習之后,以當堂練習的形式對本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運用。我們發(fā)現(xiàn),不少教師設置的問題喜歡針對全體學生,在難易度上卻指向不明。如果偏向簡單,對學得好的學生達不到提優(yōu)效果;如果偏向復雜,那能力一般學生的學情得不到很好的反饋。并且此階段的時間一般也并不十分充裕,所以此環(huán)節(jié)實施過程中存有一定的瓶頸。
應對策略:
有效測試的題目一定要精心選擇,不要一味求多,貴在精。題目設置上,不妨將有效測試分成兩個部分,一類為基礎題,一類為提高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類型的題目。中等偏下的學生主要完成基礎題,而中等偏上的學生完成提高題,當然基礎題中也要略帶一點提高題,提高題當中也要帶一點基礎題。時間把握上,要靈活掌控。如果時間不夠可以在原來的基礎上選做一類中的幾題,但要注意有效測試必須當堂完成,不可放到課后去做,因為這是學生知識反饋的最主要的表現(xiàn)形式。
高效課堂教學雖不能拘泥于某種模式,但目標是一致的,對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然我們的“三段導學”起步未久,許多方面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探索、整合、完善,假以時日,“三段導學”教學模式必將更趨成熟,課堂更趨高效。
(作者為江蘇省高郵市龍虬鎮(zhèn)初級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