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博評論團
·少博新聞?wù)尽?/p>
東西南北,精彩放送,圓眼播報,直擊現(xiàn)場。歡迎收看最新一期“少博新聞?wù)尽?,我是小記圓眼。本期,我將和你分享與“完美主義”有關(guān)的趣聞。我們將看到“對稱喜劇”《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完美細節(jié);需要“完美精神”的古老刺繡技藝現(xiàn)今的流傳;舍棄臉部細節(jié)后的“無臉古裝群像”,擁有怎樣一種獨特的風骨韻味。
電影頻道
導演韋斯·安德森執(zhí)導的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被稱為“對稱喜劇”。電影講述了一位無名作家為了專心創(chuàng)作,來到了名為“布達佩斯”的飯店。在這里,作家遇見了飯店的主人穆斯塔法,穆斯塔法邀請作家共進晚餐。席間,他向作家講述了這座飽經(jīng)風雨的大飯店的前世今生……該片可以說是諸多“強迫癥患者”的心頭好。因為,基本上電影中的每一幀畫面,都是對稱的,符合嚴苛的美學標準,許多畫面都精美過藝術(shù)大家的攝影作品。導演的“完美主義”深入到了電影的每一個細節(jié),從色彩到布局,從時間線到情感線上,全都有始有終。電影的審美已經(jīng)超越了電影的劇情本身,讓它成為一件獨特的藝術(shù)品。并且,電影不僅在畫面上講究對稱,就連劇情上,導演也不放過“保持對稱”的想法——
“為什么我們又停在麥田上了?”“從何處而來兩位光彩奪目的天使,他們合為一體,一起飛過窗外繁星點點的蒼穹。他們一位從東方而來,一位從西方而來?!边@些精巧的臺詞都暗含了導演的細膩用心。電影以喜劇開端,但是影片的最后十分鐘畫風一轉(zhuǎn),喜劇加上時間的流逝,流露出一種含蓄的悲劇色彩——昨日的世界已經(jīng)離去,我們只能用我們的方式去祭奠它。有影迷高度盛贊這部追求完美的對稱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新世界和舊世界如齒輪完美暗合,不失為一種優(yōu)雅。導演在夢境之上再造夢境,在廢墟之上再建廢墟,明明頹唐又萬分克制,讓人為之著迷。”
紀錄頻道
刺繡可以說是一項被要求“零失誤”的工作,錯一針,錯百針,沒有完美主義精神,是無法完成一幅栩栩如生的刺繡作品的。央視紀錄片《錦繡紀》紀錄了關(guān)于刺繡這一中華古老技藝的種種美妙。穿針引線,綾羅綢緞,絲絲都有大智慧。從不同的布料,再到不同的刺繡方法,這些傳承至今的世界級瑰寶,都蘊含著創(chuàng)造它們的工匠們的珍貴情懷。綾羅綢緞,四經(jīng)絞羅,宋錦緙絲,素紗禪衣……每一件藝術(shù)品,都不禁讓人從內(nèi)心深處發(fā)出贊美,讓網(wǎng)友發(fā)出“此生無悔入華夏,來世還在中華家”的感嘆。
但也有網(wǎng)友對中華傳統(tǒng)工藝的失傳表示憂慮:“心疼的是,我們國家的絲絹類作為日用品,審美達到日常應用和精致工藝的完美平衡與融合的鼎盛時期,已經(jīng)過去了,現(xiàn)在留下的,基本只有‘技術(shù),而不是‘匠人……”這種對傳統(tǒng)工藝生存現(xiàn)狀的憂慮,確實值得引起我們的重視。畢竟,想要將這么美好的傳統(tǒng)工藝傳承下去,光靠對往日工藝的緬懷是遠遠不夠的。圓眼以為,若想要再一次驚艷世界,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堅持。
藝術(shù)頻道
一位名叫“呼蔥覓蒜”的畫手畫出了一系列“無臉古裝群像”,引得網(wǎng)友們紛紛驚嘆。
和別的古風畫不同,這位姑娘的畫,雖然每個細節(jié)都精美飄逸,唯獨到了最重要的人臉上面,她卻沒有再動筆。也就是說,她筆下的每一個人物,都是沒有五官的。但飄逸的畫風和靈動的筆觸,卻讓她的畫別有辨識度。關(guān)于“無臉古裝群像”的創(chuàng)作理念,“呼蔥”表示:“過去的美人不美在皮相上,美在骨肉里。就算我畫著些沒有臉的人,大家依舊認得誰是誰。”古人說,美人在骨,不在皮,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候,美是一種風韻和氣質(zhì),就算沒有五官,我們依然能夠根據(jù)畫中人獨特的氣場,辨別出所畫的是何人。圓眼感嘆,原來在藝術(shù)的道路上,舍棄掉一些細節(jié),反而又誕生出了一種全新的風骨之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