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蓉芳
【摘要】本文在總結教學過程的基礎上,以七年級學生數(shù)學課程學習為例,分析和研究了“學困生”的成因和特點,提出了如何對學困生進行轉化,讓其脫離學習困境的措施,并給出了具體的轉化步驟和做法.
【關鍵詞】學困生;轉化;數(shù)學教學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初中數(shù)學“學困生”轉化策略研究(GS[2015]GHB1265).
在學校教育中,學生所處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社會教育環(huán)境、自身具備的心理素質和學習基礎不同,使得每名學生在學習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在這樣的差異下,不同的學校,同一學校不同班級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學困生.如何對學困生進行轉化,幫助他們走出學習困境是教師的職責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2013年后季,我曾接手七年級兩個班的數(shù)學課程教育教學任務,并在這兩個班開始進行學困生調查研究.這兩個班學生小升初成績遠遠低于全縣平均成績,而且大多是留守兒童,數(shù)學底子特別薄,幾乎是清一色的學困生.所以,選這兩個班進行研究,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經(jīng)過三年的嘗試和努力,學生成績不斷進步,這兩個班的成績在2016年全市的中考中平均成績位列全縣第二.回顧三年來的教學經(jīng)歷,我覺得自己做得最成功的是通過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轉化了大多數(shù)學困生,現(xiàn)將我的具體學困生轉化措施做法進行總結,以期在此基礎上進行進一步深入研究.
一、重心下移,降低教學目標,避免學困生增多
七年級時,我還用以前的方法授課,兩班學生成績和年級組相比很差,大面積的學困生讓我心急如焚,束手無策,甚至教學也失去了信心.到八年級時,校長要求我們關注學困生,降低教學難度.領導一語點醒了迷茫的我,我的教學從此峰回路轉,柳暗花明.我調整了自己教學的關注點,課堂上不再只盯著那幾個學習好一點的學生,而是看大多數(shù)學生,關注學困生.同時,降低每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如果這堂課學困生還沒掌握,就放慢速度,一節(jié)課當兩節(jié)甚至三節(jié)課來上,直到大多數(shù)學生弄懂為止,去掉有難度的題,增加基礎性題,對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反復訓練.果然,短短五周,學生成績取得了很大進步,15班由全年級倒數(shù)第一名前進到第十名.降低了課堂授課要求,教師和學生上課都很輕松,沒有了以往的不堪重負感,學生對數(shù)學的畏懼感慢慢消除了,上數(shù)學課、做數(shù)學作業(yè)不再膽怯了,我的教學自信也恢復了.由于教學進度慢一點,層次低一點,學困生能跟得上,也不再滋生新的學困生,我發(fā)現(xiàn)這是杜絕學困生繼續(xù)產生的最有效方法.
二、傾注感情,關注留守兒童,拉近師生的距離
“親其師,信其道”,要想讓學困生喜歡學數(shù)學,那必須喜歡數(shù)學教師,因此,教師必須放下架子,想辦法對他們多傾注感情,拉近師生的距離.嘗試著和他們有共同的語言、共同的愛好,可以陪他們玩,也可以聊天,使他們與教師親近,近距離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使他們減少畏懼情緒,消除心理障礙,輕松地學習,自發(fā)地學習.班上的藺婷婷和王姍姍,由于數(shù)學成績太差,以前看見我就遠遠躲開了,但我找她們聊了幾次,又陪她們跳繩、下五子棋,慢慢地她倆不再懼怕我,也敢來向我問問題了,課堂上也敢發(fā)言了.對于父母常年不在家的留守兒童,我及時了解他們的生活現(xiàn)狀,常和遠在外地務工的家長取得聯(lián)系,在我的動員下,有三名學生的母親回家陪孩子了,最讓人欣慰的是班上倒數(shù)第三的張康同學的父母同意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由于有了父母的陪伴,原來問題不斷的他,仿佛變了個人似的,上課注意力很集中,作業(yè)也交得很快,數(shù)學成績前進到班級前十了.對于不能陪伴孩子的家長,我要求他們平時多與孩子電話交流,有問題多向我反饋,我及時處理,每天的家庭作業(yè)上的家長簽名由我代簽.學生們感受到了父母的愛,也感覺到了教師的愛,都變得和我很親近,融洽的師生關系使教學效率提高了很多.
三、小組合作,倡導生生互教,學優(yōu)生、學困生同進步
由于學生年齡相近,溝通交流更方便,學生教起來比教師教更容易接受.教師在課堂上應充分調動小組的積極性,發(fā)動眾多的“小老師”來教學困生,教師一定要在班上培養(yǎng)幾個小助手,有他們的幫助不但教得快,而且效率高.我在15班上課時,小組探究內容完成后,我就出兩道檢測題,完成的學生去幫助有困難的學生,當他們表示都掌握了時,我再出兩道同類型題,再次檢測都能獨立完成就結束這部分內容.倘若完成情況不好的話就再檢測一次,直到大多數(shù)學生都會為止.這幾名“小老師”也很積極,他們享有教師的特權,可以在教室隨意走動,大聲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既幫助了同學,也更進一步地加深對當堂知識的理解,同時,也獲得了學會知識的成就感,從而更喜歡數(shù)學,鉆研欲更強,成績更優(yōu)秀了,學困生在他們的幫助下也搞清楚了所學知識,成績提高得快.課堂上有這些“小老師”的助力,我的教學任務也被分擔了許多,授課輕松多了.這種小組合作,生生互教,可謂一石幾鳥.
四、適時鼓勵,不同層次展示,提高學困生自信心
展示是孩子的天性,學困生由于知識掌握不好,很少得到教師和同學的肯定,都怯于課堂展示,即使有做對的題也不敢大膽展示,因此,教師應適時鼓勵,對于理解力很差的學生,也鼓勵他們說:“你很聰明,數(shù)學根本難不住你的,只要你努力,多展示,你會發(fā)現(xiàn)你不比別人差!”正是我的鼓勵,給了他們勇氣,讓他們敢于展示,從合作展示中獲取認同,得到成功的喜悅.我的課堂展示環(huán)節(jié)都是分層次進行的,對于簡單易懂的題型和學生必須掌握的內容,都由學困生來展示,小結歸納的內容和發(fā)散性的題目由學優(yōu)生和中等生來完成.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己,都能在數(shù)學課堂上找到自信.學困生都敢于積極大膽地參與課堂,做課堂的主人,不再把自己當作局外人,高效課堂教學就應運而生了.
五、強化練習,分層布置作業(yè),促使學困生動手操作
“數(shù)學要好,全憑多練”,沒錯,強化練習是學數(shù)學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課后要設置各類題目,最好是針對當天所學內容,多設置一題多變的變式練習,使他們在反復操練中掌握知識,從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分層次布置作業(yè),對于學困生,只要求做基礎性題目,留給他們的作業(yè)都是和例題相似的題型,圍繞當堂內容,同一類型的題變成不同形式來反復練習,舉一反三,使他們覺得數(shù)學題不再那么抽象,自己能動手解決,不再抄襲作業(yè).并要求他們先領悟概念再做題.如,學習有理數(shù)加法運算時,先要求學生背會加法法則,再念著法則解題,這樣掌握得更快.這樣反復強化訓練,從對知識的機械掌握到認識內化,獨立完成作業(yè)不再是難事了.
六、應試訓練,避免盲目做題,提高學困生應試能力
針對大多數(shù)學困生不會應試,考試時不看試題,每道題都動筆做一做,但都沒做對,眉毛胡子一起抓,結果浪費了時間卻勞而無功的現(xiàn)象,我給許多學困生分析了他們的試卷,讓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根本不會做的題目上非常不劃算.引導他們在考試時,先瀏覽一下試題,看清楚哪道題自己確定能做出來,哪道題根本不會,然后,集中精力做對自己認為會的題,對自己摸不著頭腦的題就不用浪費時間了.告訴他們考試時把不該錯的題一定要做對,難題即使不做,成績也不會差的.在我的引導下,他們考試時先完成不該錯的題目,然后,去做其他難一些的題目,結果都考出了自己滿意的成績,成績上去了,學數(shù)學的信心就加強了,這樣就從學困生的困境中走出來了.2016年中考時,反復強調他們全力應對第一卷基礎試題,確定第一卷會做的題目全完成后再去挑做第二卷的題目,切不可盲目答題.結果令人可喜,十多個原來的數(shù)學學困生成績都考上九十分了.
三年來,我堅持這么做,獲得了教學的成功和喜悅,我的轉化措施也得到了同行的認可和推廣.教無定法,學無止境.今后,我將在轉化學困生這條路上繼續(xù)鉆研探索,研究更多的轉化策略,促使更多的數(shù)學學困生走出困境.
【參考文獻】
[1]葉麗萍.關于“學困生”轉化問題的研究[J].學周刊,2016(18):96-97.
[2]武開滿.學困生轉化策略探究[J].學周刊,2016(30):122-123.
[3]魏俊榮.淺談學困生轉化的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6(10):120.
[4]崔文輝.如何做好“學困生”轉化工作[J].讀天下,2016(21):311.
[5]馬麗.學困生轉化的初探[J].新課程(下),2016(08):149.
[6]陳婷.借新課程理念,探學困生轉化之路[J].新課程(中學),2016(09):17,19.
[7]范竹發(fā).“學困生”轉化的幾點心得[J].教育藝術,2016(09):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