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右旗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微生物檢驗技術在慢性胃炎臨床治療中的意義
劉建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巴林右旗醫(yī)院,內(nèi)蒙古 赤峰 024000)
目的 對微生物檢驗技術在慢性胃炎的臨床治療中的意義進行分析探討。方法 將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計100例作為臨床研究資料,均進行了胃粘膜活檢標本的檢測、糞便HP抗原的檢測、唾液HpIgG檢測、糞便HP抗原與唾液抗HpIgG聯(lián)合檢測這幾項檢測,以胃粘膜活檢標本的檢測結果作為標準,對微生物檢測的準確度、特異性、敏感度進行評估。結果 糞便HP抗原檢測和唾液HpIgG檢測的敏感度和準確度都較高,均≥90%,HP抗原檢測特異性的檢測要高于唾液HpIgG檢測;將兩種檢測聯(lián)合使用,敏感性提高達99.50%,但是特異性顯著的不如單項的檢測。結論 應用微生物檢驗技術的非侵入性的特點,其的操作簡單,標本很容易獲取,對于人體來說是安全的,診斷準確率高等等,是能夠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慢性胃炎進行準確診斷的一種很好的檢測方法。
微生物檢驗;慢性胃炎;效果
慢性胃炎是臨床上的常見病,主要的致病因素為:免疫因素、十二指腸液反流等,這些因素導致胃黏膜發(fā)生各種慢性炎性病變。早期對慢性胃炎的診斷和治療中,發(fā)現(xiàn)對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情況認識不足,造成了臨床的治療效果不好,并會導致胃神經(jīng)功能癥、胃癌等等的發(fā)生。隨著微生物檢驗技術的不斷提升,為臨床疾病的診斷提供了很好的幫助。本文對微生物檢驗技術在慢性胃炎的臨床治療中的意義進行分析探討,現(xiàn)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本院在2015~2016年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計100例作為臨床研究資料,其中男性患者有55例,女性患者有45例,患者的年齡為6~7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8.6歲。
1.2 方法
對所有患者進行糞便HP抗原的檢測、唾液HpIgG檢測、胃粘膜活檢標本的檢測、糞便HP抗原與唾液抗HpIgG聯(lián)合檢測。取患者當天的新鮮糞便進行糞便HP抗原檢測;同時應用非刺激法收集2~3 mL唾液進行唾液抗HpIgG~ll的測定;在胃粘膜胃鏡活檢標本的檢測包括常規(guī)病理的檢驗、快速尿素酶測定、組織學切片找Hp等。
1.3 判斷標準
將胃粘膜活檢標本的檢測結果作為標準,對微生物檢測(唾液HpIgG和糞便HP抗原檢測)的準確度、特異性、敏感度進行評估[1]。
糞便HP抗原檢測和唾液HpIgG檢測的敏感度和準確度都較高,均≥90%,HP抗原檢測的特異性高于唾液HpIgG檢測;將兩種檢測聯(lián)合使用,敏感性提高達99.50%,但是特異性方面顯著的不如單項的檢測。見表1。
表1 微生物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準確性的相關分析
微生物的結構是比較簡單、體型微小的,肉眼是看不見的,必須要在電子顯微鏡或者是光學顯微鏡下才能夠看見。微生物檢驗技術主要就是應用電子顯微鏡或者是光學顯微鏡、超速離心、組織培養(yǎng)等技術來觀察微生物的存在狀態(tài)是怎樣的。在1982年,國外的學者Warren與Marshal是最早發(fā)現(xiàn)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他們發(fā)現(xiàn)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竇粘液層有一定數(shù)量的幽門螺旋桿菌,并且還得出結論:胃十二指腸疾病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人們對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疾病因微生物檢驗技術的發(fā)現(xiàn)和使用而越來越提高重視[2]。
一般情況,人的胃壁具有完整的自我保護機制,但這種機制無法阻擋幽門螺旋桿菌的侵害,因此,由其感染造成的慢性胃炎發(fā)病率是很高的。本研究顯示,人與人之間的親密接觸、口口、糞口等途徑均可使人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具有家族性傳染的特點。人類在早期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后,通常沒有任何臨床癥狀,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潛伏,幽門螺旋桿菌在體內(nèi)大量繁殖并使胃黏膜受損,或致使胃生長抑素胃泌素失調(diào)等,導致胃酸分泌異常等情況出現(xiàn)發(fā)生的時候,一些患者才會出現(xiàn)一些臨床表現(xiàn)。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檢測方法,采用微生物檢驗技術獲得更準確有效度的檢測結果,可以以此采用科學的預防對策[3]。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特點為隱蔽性、感染途徑具有廣泛性,在臨床檢驗中應用傳統(tǒng)的胃鏡檢測不能達到準確的診斷目的,還會增加患者的感染機會。而應用微物檢驗技術較多的優(yōu)勢,例如非侵入性、操作簡單、價格便宜等等[4],且能取得臨床檢驗中較為理想可靠的幽門螺旋桿菌檢驗結果,特別是對兒童患者或者是感染和治療程度的檢驗,能夠準確的診斷出慢性胃病的存在,為患者的治療與護理帶來了較大的便利。
[1] 積 燕.微生物檢驗技術[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2,78(10):1-3.
[2] 胡伙蓮.幽門螺桿菌感染與上胃腸道疾病[J].中國醫(yī)刊,2014, 42(1):19.
[3] 王治國.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zhì)量控制[J].當代醫(yī)學, 2014(7):147-148.
[4] 董德平.微生物檢驗在臨床應用中的質(zhì)量控制探討[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4,21(26):166-167,170.
本文編輯:吳 衛(wèi)
R573.3
B
ISSN.2095-8242.2017.07.12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