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愛珠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是預設與生成、封閉與開放的矛盾統(tǒng)一體?!彼^課堂教學的生成性,是指充分重視師生生命活動的多樣性和教學環(huán)境的復雜性,把每節(jié)課都視作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的綜合生成過程。生成性的課堂觀,以動態(tài)生成的觀念來認識課堂教學,以教學活動中師生、生生的多重組合,教學環(huán)境的不斷變動和教師即時處理多種反饋的方式來推進教學過程,從而建構起開放的、充滿活力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語文課堂教學新模式。預設與生成是精彩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什么樣的策略和方法,小學語文教學需要教師精心的預設,有效的調控,靈活的處理,才能精彩紛呈。
一、在模糊處預設,讓學生尋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一生準備的一節(jié)課就是這種大預設和動態(tài)預設觀的體現。”教師鉆研教材、了解學生、設計教學法、參加觀摩研討、撰寫教后反思都是在預設。
例如:在教人教版第五冊《秋天的雨》一文,對秋天里各種景物的對于小學生而言可謂司空見慣,但真正去觀察它的同學卻不多。教師在教學之前向學生提出明確的任務:用上顏色的詞形容你所觀察到的植物的葉、花、果的色彩。聞一聞用恰當的詞語形容秋天里各種水果的各香味,還要看看各種動物都在干什么。觀察中找特點,還可以用手機拍下照片或視頻,與同學分享,還可以告訴同學你是怎么觀察的。在充分實物感知的基礎上,學生不但真實領略秋天的美景也理解了課文所表達的意境,還有了個人特有的話題,課文學習時就能如魚得水,得心應了手。通過模仿課文的比喻擬人的句式“黃黃的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熱?!保瑢W生寫出了:“紅紅的橘子像個小燈籠掛在樹上,擺啊!擺??!擺來了果農的歡樂?!薄靶⌒〉娜巯駛€魔術瓶,冒啊!冒啊!冒不完生命的原液?!薄扒迩宓男『酉褚粭l玉帶,繞??!繞啊!繞到大海媽媽的懷里?!薄耙淮蠙煜褚淮G寶石,閃?。¢W??!閃來了農民致富的愿景?!薄炎约旱恼Z言與課文的語句聯系起來,既有閱讀的樂趣,又有寫作的靈感,真是多維的訓練。
二、在特殊的場景中預設,演一演,再現生活,感受情趣
每一篇課文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載體記錄著一定的生活信息,學生學習語文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在情景下的學習是最有效的。例如,《孔子拜師》一文,教師可借助多媒體,出示課件古代洛陽城外的孔子與老子相遇的情景。讓兩個學生演一演,加之教師抑揚頓挫的表情朗讀、精心剪輯的配樂。音樂、畫面、語言、神情營造出來與課文內容相匹配的氣氛,使學生入境動情,跨越了時空的,領悟到,孔子謙虛好學、彬彬有禮的情懷,同時獲得情感的陶冶。
三、捕捉課堂的“意外” 延伸的預設的精彩
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導演”,作為“導演”要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較強組織能力。因此,教師要充分挖掘語文課堂中的信息,捕獲并重新組合這些課堂信息,使它成為導演者的素材,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調整互動和促進互動。老師在上《找駱駝》這一課,在稱贊老人很有辦法,很有智慧的時。一個學生說:我村莊有一個養(yǎng)鴨子的老伯用自己的辦法,找到了小偷呢!老師就請學生說說用什么辦法?學生說:養(yǎng)鴨子老伯,知道自己的鴨子丟了,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在鴨舍周圍撒上皮糠,第二天早上,帶有皮糠的腳印就一直延伸到一個人的家里,就找到了小偷。學生把課堂學習的思維延伸到生活事例的思考分析,發(fā)現生活處處有文章,有故事。真令人耳目一新,精彩紛呈。
四、在看是矛盾處預設,議一議體會辯論的樂趣
俗話說理不辯不明,在課文看是矛盾處,預設問題,引發(fā)學生的爭辯,往往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教學《我不能失信》這篇獨立閱讀課文時,預設了一個問題宋慶齡該不該跟爸爸媽媽一起去伯伯家,請說理由?有的學生說要去,理由是爸爸、媽媽都說可以去,改天教小珍也行;有的學生說不能去,理由是答應了小珍不能失信。最后他們還想出了既能去,又不失信的好辦法。先讓人帶信給小珍,或繞道給小珍解釋清楚再去等。這樣學生不但理解了課文,還學會做人的方法。
總之在教學中不要用僵化的教學程式禁錮學生的思維,而要對課堂上隨機生成的問題因勢利導,根據學情的情況隨時對目標、內容、過程、方法的適當修改與調整,讓預設開心地“約會”生成,“約會”精彩,請放飛學生的心靈,讓他們去語文世界盡情地暢游,去真情地對話文本,真實地展示自我。那么課堂上一定會如波濤激石般壯觀,學生的情感一定會在碰撞中得以升華;個性在愉悅中得以張揚;視野在討論中得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