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興宇
【摘要】隨著時代的步伐,我國的教育模式也是趨于德育教學模式——素質教育。然而由于學校所在位置、校周邊民族文化以及生源提供地的家庭初級素質教育的影響等因素的存在,使得我國各省各地的學校在德育方面的教育不能夠統(tǒng)一要求和統(tǒng)一管理。所以從學校的德育研究上更多的還是需要一個學校具有自己的特色。本文基于校本課程的開發(fā)及應用實踐具有學校感恩教育的特色研究方向。對于小學的教育教學研究來說,德育教育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教會孩子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關鍵詞】校本課程 學校德育 感恩教育 特色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19-01
在上世紀70年代“校本課程”一詞首先出現(xiàn)在英美等發(fā)達國家,進而在發(fā)達國家的影響下,校本課程的研究以及開展也是受到教育界廣泛的關注。校本課程更是強調根據(jù)在校領導、教師、教育專家、學生以及社會方面家長和其他社會人員等共同參與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學校課程修改、制定、應用以及管理的計劃。而基于這種新模式的教學方針的如火如荼的開展,德育教育的也是參與在了研究當中,這種新模式的教育方針更是大大的提高了德育教育的的步伐。讓感恩教育滲透到學生們中間去,應用于他們生活的點點滴滴,是解決現(xiàn)在社會德育教育嚴重不足問題的重要突破口。接下來我們就談談基于校本課程的學校德育特色研究方案。
一、德育教育的需要評估
需要評估是設計德育課程時首先要做出的一種研究性工作,其目的在于明確該方案目的——感恩德育教育。這一項往往也是根據(jù)學校的需求為首要條件的,該目的在于確立校方與社會社區(qū)的發(fā)展目標,分析校方以及校外社區(qū)的資源等。
在本地區(qū)小學上學的小學生大部分都是農村孩子,但是由于社會的發(fā)展,農村的變化也是天翻地覆,所以這些農村的孩子也早已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農村孩子,他們也有了自己的抱負、追求和理想。有的甚至是接受城市教育有些年頭了,甚至有的自小就是在市區(qū)長大,而這些孩子往往會受到獨生子女家境的影響,導致這類孩子異常的難管教,而且他們身上往往有很多需要教育更改的壞習慣。以自我為中心,不懂感恩,攻擊身邊的同學等等,已經不是遠離孩童的事物。由于缺少合理的學前教育甚至是家長溺愛,父母無暇管教等等原因,這類孩子往往會出現(xiàn)兩種極端的心理,一是囂張跋扈、隨心所欲;二是渴望認可,極端自卑。這些問題學生使得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嚴峻的問題,而父母們的態(tài)度更是上學校的德育工作雪上加霜。大多是由于他們的父母基本是流動工作,沒有定期的生活,對孩子們的要求也就極低。對于這些學生們來講,應當讓他們學會感恩,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本質上改變這些孩子,讓他們能夠有一個良好的品格。
二、感恩教育和德育教育
上面提到的那些孩子們,往往沒有一顆感恩的心,缺乏感恩教育,才會有諸多的壞習慣甚至違法犯罪行為。所以基于校本課程開展的德育教育就是要培養(yǎng)正處于構建世界觀的小學學生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通過校本課程教育孩子們,讓孩子們能夠反過來感恩校本課程,從而感恩教育,感恩學校,感恩社會。這項工作并非天方夜譚,三字經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即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們來講,他們就是一張張白紙,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往往都是從此刻開始萌芽,所以學校對于孩子們感恩教育對孩子們來說是擁有一個感恩的心所必需的成長過程。
三、德育教育的組織與管理
這是德育教育的實行過程,也就是基于方案的德育教育活動的開展。首先要對老師進行培訓,讓老師們申報教育方案。由校方總結,組織委員會根據(jù)規(guī)定和方案來投票建立德育教育管理方案組,其目的是指導和督促德育教育的開展并加以管理。
例如,開展多媒體感恩德育課程,對于人生觀的建立有積極意義,如“存感恩心”、“踐行感恩行”、“說感恩話”、“表感恩情”等活動;對于培養(yǎng)感恩待世、助人為樂的處世之道有意義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等等節(jié)目。
還可以由學校組織開展的社區(qū)活動,老人院孤兒院的志愿者活動等等。社區(qū)活動諸如宣傳環(huán)保,組著學生們清理垃圾、清理草坪等等。在老人院、孤兒院做志愿者,雖然苦累,但是卻具有極深遠的教育意義,不僅僅是對學生們,對于孤兒院的孤兒建立一個陽光感恩的心態(tài)也是有著極大的幫助,簡直就是一舉多得。
四、德育教育工作的評價
對于德育教育開展的結果,還是要體現(xiàn)在評價當中,無論什么方案的實施,最后的評價階段是必不可少的,這是提升和得到認可的主要途徑,來自校方的肯定、社會的支持、家長的贊嘆對于老師們來說都是極大的鼓勵。而來自多方的建議更是為學校德育教育健全提供了重要的評估基礎。
總之,學校以建立感恩德育教育為首要目標的教育模式,是符合時代的、是符合國家要求的、更是符合人類和品發(fā)展的。感恩德育教育更是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靈,讓老師能夠進入學生的思想世界從而得到積極的引導,建立合理、健康的感恩思想。而德育教育就現(xiàn)階段來說還是不完善的,需要更多人去維護建立,校本課程的方案的完善也是能夠促進德育工作的開展,社會各方面都會為德育工作起到保駕護航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顧春華.基于學校特色和學生成長的校本課程建構研究——校本課程的主張:立足特色成全成長.[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2015
[2]趙純.開發(fā)德育校本課程構建學校德育特色.京津滬渝四市區(qū)德育研討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