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悅檬
【摘要】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與價值追求,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正如康德所說:“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成為人?!闭n程是實現教育目的和價值的載體,學前教育課程,作為學前教育的心臟,承擔著學前教育價值實現的重任。學前教育生活課程以知識經濟時代對學前教育課程的挑戰(zhàn)為出發(fā)點,以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心理學理論(認知發(fā)展理論、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社會學理論(功能結構主義、沖突理論、社會解釋學理論)、教育學理論(主體性教育理論和終身學習理論)等為理論基礎,以生活作為學前教育課程價值的立論基點,將生活課程研究置于動態(tài)的、多元的背景去考察,體現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對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目標、課程內容與組織、課程實施與評價等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生活視野中建構學前教育生活課程。
【關鍵詞】學前教育 生活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1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216-02
一、我國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探索
自1903年中國第一個公共的學前教育機構產生以來,學前教育課程已經走過了百年的歷程。與世界學前教育課程發(fā)展相比,雖然我國學前教育課程發(fā)展的歷史還不長,但在我國學前教育史上,產生了以陶行知、陳鶴琴、張雪門、張宗麟等為代表的一批著名的教育家,他們?yōu)槲覈鴮W前教育課程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中,陶行知先生等人的學前教育課程思想對我國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理論與實踐產生了深遠影響。
陶行知(1891-1946,中國近代偉大的教育家,毛澤東同志稱贊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是工農幼兒園教育的開拓者、實驗者,先后創(chuàng)辦了燕子磯幼稚園、和平門幼稚園、邁皋橋幼稚園、新安幼稚園、上海勞工幼兒團;撰寫了《創(chuàng)造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幼稚園之新大陸》、《如何使幼稚園教育普及》等,使他創(chuàng)造的生活教育理論逐漸形成、發(fā)展與完善,為中國幼稚園教育開拓了新的篇章。
1.幼稚園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早在1926年撰寫的《創(chuàng)造鄉(xiāng)村幼稚園宣言書》中就指出幼稚園教育是人生的基礎,“從福祿貝爾創(chuàng)設幼稚園以來,使人漸漸的覺得幼兒教育的重要,從蒙臺梭利畢業(yè)研究幼兒教育以來,使人漸漸的覺得幼稚園的效力……。國內有志兒童幸福的人和有志改良社會的人看此情況,就大聲地疾呼提倡廣設幼稚園。但提倡的力竭聲嘶而響應的寥若晨星。都市之中尚有幾所點綴門面,鄉(xiāng)村當中簡直找不到它們的蹤跡。幼稚園的缺乏可見一斑,尤其是婦女須外出工作,以及農忙時節(jié)的農村,幼稚園的設立更是迫不及待的。然而,在當時的大部分幼稚園都有著下列三個缺點:一是外國病;二是花錢?。喝歉毁F病?!睘榇?,陶行知提出把幼稚園變成全社會幼兒受教育的場所,“我們必須喚醒國人明白幼年的生活是最重要的生活,幼年教育是最重要的教育?!?/p>
2.幼稚園生活教育的課程內容
陶行知創(chuàng)辦的以“生活教育”為理念的幼稚園,廣泛開展實驗研究,提出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并建立中國化、平民化的幼稚園,其生活教育的觀點體現在:生活即教育發(fā)展、教學做合一以及社會即學校。
(1)課程內容的組織
生活綱要分全年、一月、每周、每日四種。全年綱要又稱為“幼生生活歷”,其中包括節(jié)令、氣候、動物、植物、農事、風俗、衛(wèi)生、童玩等八項:每月綱要依據全年綱要、各幼稚園的需要來設定學習重點;每周活動要將每項活動進行的步驟加以分析,并對活動資源、上周活動情況加以修正;每日活動要根據全年綱要、每月綱要、每周活動來設定,同時,也要考慮幼兒的興趣及學習情況。
(2)課程內容的來源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課程內容來源于幼稚園周圍的人、事、物,凡是兒童感興趣的均為活生生的生活教育的材料。如自然物:石頭、泥沙、松針、棉花、松果等;廢棄物:紙袋、木頭、貝殼、舊郵票等;土產:紅豆、番薯、玉蜀黍等,這些都是幼稚園課程的好素材。
(3)生活教育課程的實施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課程實施強調教育應以生活為中心,課程應包括人類生活的全部,全部的生活都是教育,即全部的生活也就是課程。以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兒童故事、兒童歌謠、兒童游戲加以收集,作為教育幼兒的教材,以教學做合一的方式進行課程實施。即以一件事情為中心,全體兒童分工合作,教、學、做,三者有機聯系。陶行知在工農中普及幼稚園,從理論到實踐,把生活教育作為課程核心之課程理念,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指明了幼稚園是為了一切兒童利益和幸福的生活教育。
二、確定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目標的要求
課程目標具有導向、動力、調節(jié)、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如何在選擇和確定課程設計的目標中,使之能夠充分的體現其價值,主動地攝取各種課程資源中的營養(yǎng),使其能夠有助于生長和發(fā)展,這就關涉到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目標的選擇問題。
1.課程目標的層次性
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目標的層次性表現為:一是指根據受教育者的不同年齡,制定出不同的課程目標。如幼兒園階段,可分為小班、中班和大班;每一階段的不同學期應有層次性,每一學期的不同單元也應該有層次性,各層次目標從易到難,形成縱向層次。二是根據教育目的制定出一般目標和的具體的課程目標層次。一般目標是普遍性的目標,如小、中、大班的總目標,但是,在具體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中,不能停留在一般目標,應該以一般目標為指導,制定出具體的課程目標,從而促進兒童的發(fā)展。
2.課程目標的基礎性、統(tǒng)整性
學前教育課程的對象是學前兒童,他們正處于人生的第一階段,其獲得的經驗,不僅僅影響其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乃至貫穿其一生的發(fā)展。學前教育課程具有基礎性,體現了此階段的教育是終身教育的基礎;教育的宗旨是促進人的發(fā)展,這種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學前兒童的發(fā)展,又是全面的教育,使學前兒童個性、主動性充分的發(fā)展,這就要求課程目標具有統(tǒng)整性。
3.課程目標的彈性與適應性
長期以來,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設定自上而下的,即它是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機構、專家等幾方面對課程目標加以確定,教師只能圍繞該目標組織學前兒童進行課程活動。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這種課程設計目標的缺陷逐漸顯示出來。一是目標的確定難以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落后于時代的發(fā)展;二是難以體現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教育要求;三是難以協調課程目標制定者、課程執(zhí)行者與實施者、課程接受者的關系。為了扭轉這種局面,課程目標的設定就應該具有彈性,使之能夠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各個課程主體—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研究機構、專家、教師、家長、學前兒童、社會人士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調動起來,使學前教育機構及其教師既成為課程目標的貫徹者,又是課程目標的研究者和制定者,使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目標的設定有了更大的彈性與適應性。
4.課程目標的性
教育是兒童的教育,課程是兒童的課程。學前教育課程目標的性,體現了教育要面向學前兒童的生活世界,尊重學前兒童的經驗,將兒童從成人世界的控制中解放出來,將兒童的教育交到兒童手中??鬃釉f,“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為己”的學習關注通過學習更好地理解人生的意義,“為人”的學習主要是滿足外在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需要,從他人那里或社會獲得自己所需要的東西。孔子的這種思想對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目標的設定不無啟發(fā)。在工業(yè)化和現代化的進程中,學前教育已經被嚴重的“功利化”了,如果說,自然世界、社會世界、人文世界三位一體構成人類的總體世界的話,那么,今天的學前教育失落了對人的意義的關懷,要找回失落的主體的意義,學前教育課程必須生活,既強調學前兒童自己與他人、自己與社會、自己與自然關系的理解,學前兒童對自己的理解的過程中,建立起對他人、社會、自然的和諧關系。
三、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實施與評價
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實施學前生活課程的實施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學前兒童的身心特點、教師的素質、學前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與利用,如活動室空間的設計,活動材料的選擇與提供等;第二,一日生活的安排(教師與學前兒童之間的互動、班級氣氛、活動室管理、活動室中的行為問題及其預防、現代化教育手段的運用等);第三,學前兒童的學習與教學策略;第四,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等。
1.影響學前教育生活課程實施的因素
(1)學前兒童與生活課程的實施
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實施能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目標,學前兒童是最關鍵的要素。學前兒童是生活課程的主體,學前教育生活課程價值的實現是以學前兒童的發(fā)展為指向的。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核心價值就是學前兒童發(fā)展的價值,即生活課程最大程度的滿足學前兒童的需要,促進學前兒童發(fā)展?!鞍l(fā)展是由一種新結構的獲得或一種舊結構向一種新結構的轉化組成的過程。”
由此可見,發(fā)展是一個過程,是一種連續(xù)的、穩(wěn)定的變化,這種變化是在個體內部進行的,事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由舊質到新質的運動變化的過程,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是一個變化的過程。學前教育生活課程將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建構主義心理學等思想作為學前兒童發(fā)展的指導思想,認為學前兒童的發(fā)展是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活動是學前兒童發(fā)展的動力與源泉,是實現學前教育生活課程價值的根本途徑,追求以學前兒童發(fā)展為目的來有效的實施學前教育生活課程。
(2)教師與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實施
教育生活課程是教師對學生活動的敏感性以及根據學生新的、特別是突發(fā)事件,快速地做出反應,及時地采取恰當措施的能力。它所依賴的主要心理品質是高度的責任感,對兒童的尊重和公正的態(tài)度,冷靜沉著的性格等。幼兒教師的教育生活課程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善于因勢利導。教師的教育生活課程表現為能根據學前兒童自身的特點和興趣循循善誘,在教育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前兒童的積極性,消除其消.極因素的影響。
善于隨機應變。由于學前兒童的千差萬別和教育情境復雜,教育過程中隨時會發(fā)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教師的教育生活課程表現為能根據當時和情況,靈活果斷地處理突發(fā)事件,及時解決矛盾,從而有效地組織教學。
善于“對癥下藥”。學前兒童中發(fā)生的問題,其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學前兒童的個性也千差萬別。教師的教育生活課程表現為能正確分析問題的起因,考慮學前兒童的個性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和方法,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善于掌握教育分寸。任何教育方式的作用都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過這個“度”欲速則不達。教師的教育生活課程表現為講究教育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對待學前兒童和處理問題時實事求是,說話有度,分析中肯,方式適宜。
2.學前教育生活課程評價
學前教育生活課程在評價上強調多元化、彈性化,采用多種評價,其中較常用的有以下兩種:以游戲為中介的評價和以語言為中介的評價。
(1)以游戲為中介的評價
以游戲為中介的評價旨在通過游戲的方式,在游戲的過程中評價生活課程的效果及對學前兒童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生活課程注重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將教育與生活相結合。以游戲為中介的評價,是追求人性化、生動化、適宜化的課程評價,其優(yōu)點表現在五個方面:提高學前兒童的參與興趣;提高真實情境的評價;兼顧認知、技能、情意的評價過程;引導學前兒童合作學習;增進學前兒童之間的相互學習。
(2)以語言為中介的評價
生活課程引導學前兒童將所學知識用于日常生活,而日常生活的人際溝通以口語表達最為直接便利,因此,生活課程評價宜納入以語言為中介的評價,常用的評價有口語表達法、問題解決法。
四、結語
教育在本質上是一種價值選擇與價值追求的過程,是求真、求善、求美的認知活動,“作為一種人類學事實,教育是人的一種生命活動,是人類進行自我再生產的一種特殊方式?!闭n程,是學校教育中最富有意義的領域之一,它對學生發(fā)展、社會變化乃至文化變遷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而,歷來的教育改革,尤其是現代學校教育改革,莫不以課程為突破口。學前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義務教育的基礎,是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對人一生的發(fā)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對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的研究成為吸引我,又讓我迷茫的課題。審視自己所作的探索,深感問題之復雜,這一研究盡管還十分稚嫩,但它將成為我研究的起點,吸引我去發(fā)現更新的問題。我把自己的研究置于批評的燭光下,對它進行嚴格的剖析。我深信,以此為契機,將會站在一個新的的高度上,確立一種更嚴謹、更科學的哲學觀和方法論,拓展研究視野,學前教育生活課程研究將沐浴在嶄新的日光中!
參考文獻:
[1]靳玉樂著:《現代課程論》[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李子健、黃顯華著:《課程:范式、取向和設計》[M].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3]施良方著:《課程理論》[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年版
[4][英]菲利普泰勒等著[M].王偉廉等譯:《課程研究導論》,春秋出版社,1999年版
[5]鐘啟泉主編:《課程設計基礎》[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6]張武升主編:《教育創(chuàng)新論》[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7]石箔強著:《學前教育課程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8][美]喬治.A,比徹姆著:《課程理論》[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9]鐘啟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