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維畔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
【關鍵詞】語文 閱讀 主體 興趣
【Abstract】The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central link of the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teaching,and the cultivation of read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reading teaching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Keywords】Chinese;reading;subject;interest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179-01
近年來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關注越來越多,其中對閱讀教學的關注尤其多。因為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關鍵。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許多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始終不放心、不放手,無論是識字、寫作還是閱讀都是“滿堂灌”,認為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教師所期望的目標。這種教學方法大大束縛了學生的思想個性,阻礙了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的潛力。筆者認為在閱讀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突出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
在閱讀教學中,基本的對話就是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但是教師要清楚的認識到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而不是我們教師。教師必須強調(diào)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fā)現(xiàn),自行建構起來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會閱讀。所以要從各方面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認為,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要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為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與眾不同,有創(chuàng)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須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發(fā)揮。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師生間應當建立一種平等、民主、親切、和諧的關系,確立學生閱讀的主體地位。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它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內(nèi)在動力和關鍵所在。合理的提出閱讀要求,引導學生閱讀課文,要適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知識水平,過深會挫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過淺容易導致孩子浮躁。因此,在教學中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方針,一年級上閱讀課文時,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讀懂一句話,能用自己的話大體說出一句話的意思,就應該給予表揚和鼓勵。
二年級時,要求學生不僅能讀懂、讀通一句話,而且要準確地讀斷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話較準確地理解一句話的含義。三年級以上便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把各句聯(lián)系起來讀懂一段話,甚至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句與句之間的聯(lián)系,能從句與句之中體會作者的感情。正是這樣一步一個臺階,不同時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學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讀懂,以至理解全篇內(nèi)容。
二、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強大內(nèi)驅(qū)力,它是整個閱讀過程中最活躍、最重要的因素。它能驅(qū)使學生自主地、自覺地開展各種閱讀活動,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平時學生閱讀量少,閱讀面窄,很重要的因素是因為學生缺乏閱讀的興趣,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首要任務。
轉(zhuǎn)變?yōu)椤拔乙獙W”。問題越多,好奇心越強,興趣越濃,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維就越活躍。在老師的調(diào)控引導下,學生進入一個個“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討自己提出的問題,情緒高漲,其樂無窮。如:在教學《將相和》一課時我采用整體入手的原則,我在教學伊始,首先讓學生通讀全文,在讀準、讀通的前提下,檢查對課文整體感知的情況以及對“將”“相”“和”三字的理解。然后由“和”字引出“不和”。此時我設疑激趣:那么,是什么原因?qū)е滤麄兪Ш??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們言歸于好了呢?學生帶問題默讀全文,邊讀邊思考,最后通過討論,初步理出故事的來龍去脈,即前兩個故事是失和的原因,第三個故事是事情的結果。設置閱讀懸念就是讓學生產(chǎn)生對讀物的閱讀期待,學生的“閱讀期待”,很大程度上決定閱讀是否深入。在“閱讀期待”中,滿足好奇心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心理取向。學生不斷產(chǎn)生一種新的期待心理??梢约ぐl(fā)學生對讀物的更強烈閱讀愿望,這種期盼正是學生閱讀興趣的生長點。在閱讀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五動,就是動眼、動口、動耳、動手、動腦。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五動的習慣,實際上就是培養(yǎng)學生眼看、口讀、耳聽、手寫、腦想有機結合的習慣。這里教師要注意兩點:一是教師設計的活動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可操作性,對隱性活動要進行有效處理,使之顯性化,以免影響教師對教學活動的反饋調(diào)控。二是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去注意各方面的結合。如對重點語段的背誦,就要在動眼、動口的基礎上,再結合動手,所謂的讀十遍不如抄一遍就是這個道理。當然,這里的抄一遍,并非是對所記內(nèi)容作簡單的抄,而是要充分考慮到動腦的重要性,先對此內(nèi)容作內(nèi)在關系上的梳理,把握其規(guī)律性,在此基礎上,再與眼手結合,達到有效記憶的目的。
三、提高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要多做一些服務性工作,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課外閱讀的條件,讓學生在幽雅的環(huán)境中舒舒服服地進行課外閱讀。圖書室是學生閱讀的主要來源,有了圖書室我們就可以組織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這樣讓學生感受到圖書室是一個學習的樂園,是遨游知識的的好場所。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教師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里,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余隨時借還,十分方便。也可采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干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
總之,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我們要持之以恒地閱讀,堅持不懈地練習,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紅.如何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小學四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湖北教育:教育教學,2006(12):48-50
[2]龐國艷.小學高年級語文開放式閱讀教學初探[J].廣西教育a:小教版,2010(5):14-15
[3]祁潔.農(nóng)村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文學教育:中,2014(9):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