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彩梅+張紅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2-0060-01
幼小銜接是指幼兒園教育和小學教育兩個部分的連接。幼小銜接是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是由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的,它主要包括外在學習環(huán)境的銜接和兒童內部精神的銜接,銜接的目的是使幼兒適應小學環(huán)境的同時,其學習興趣、方法、習慣和能力能夠在幼兒園教育基礎上有所轉化、提升和發(fā)展。從幼兒到小學生,這是每一個人所必須經歷的,可見,做好幼小銜接工作,意義重大。研究和探討幼兒園和小學的銜接工作,使幼兒順利地完成從幼兒園向小學的過度,是擺在我們幼教工作者和小學低年級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而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幼小銜接凸顯出的問題
1.小學化傾向嚴重
在2012年10月頒布實施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明確指出:“幼兒園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但是,為了順應家長的要求,大多數民辦幼兒園和部分公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非常嚴重,而且呈加速蔓延之勢。尤其幼兒園大班孩子,像小學生一樣以學習為主,不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素質,不是組織幼兒從游戲中學習,而是要求幼兒像小學生那樣做作業(yè)、背誦課文、做數學題,并以此來作為評價幼兒園教育的指標。老師講課則一味灌輸知識,缺少教具演示、缺少生動的游戲等。由于教學內容背離幼兒的年齡特點,使孩子體會不到學習的樂趣,嚴重危害幼兒的身心健康,對幼兒形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2.幼小銜接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小學靠攏,但小學卻無動于衷,有些小學教師認為幼小銜接是幼兒園的事,與小學無關,形成銜接的一邊倒,因此,問題得不到切實的解決。剛由大班升上小學的兒童心理情緒必定會經歷興奮、緊張、焦慮三個時期,由于小學對于協(xié)調工作的忽視,新入學的兒童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交往壓力,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jié)奏和方式,進而出現抗拒心理。
3.幼小銜接重知識輕能力
許多幼兒園和家長到大班只重孩子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yǎng)。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適應環(huán)境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的私立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或過于考慮小學讀寫算的教育要求,將小學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許多家長常給我們教師施壓,要多教授孩子文化知識。我曾遇到不少家長發(fā)牢騷,責問幼兒園為啥不給孩子留家庭作業(yè)等。對這種背離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要求,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的我甚是擔憂。
4.家長觀念落后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也是終身教師。幼小銜接在很大程度上要有家長的參與才能很好地完成。由于傳統(tǒng)的觀念與教養(yǎng)態(tài)度等多方面的偏差與不當,造成很多家長只重視技能技巧的訓練而忽視全面發(fā)展,重視短期成效而忽視終身發(fā)展。甚至有的家長出于過急而超前訓練,竟將小學一年級的課本內容提前交給幼兒掌握,致使幼兒在入學后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感覺學習很輕松,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yè)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隨著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加大,“儲備知識”用盡了,又缺乏認真的學習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這些家長給幼兒園、小學的教學活動造成無形的壓力,幼小銜接難以順利進行,有的甚至形成了阻力。
二、幼小銜接的對策
1.改變教學方法,縮小環(huán)境差異
大班末期可以適當減少游戲和戶外活動,增加看圖書、手工等安靜活動。督促孩子能按時休息、按時上學、認真學習、嚴格遵守上課紀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動作,不隨便講話,積極思考問題與發(fā)言,愛護書籍、文具和獨立活動習慣。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書寫能力和正確的握筆姿勢,教師有計劃地指導幼兒閱讀,使幼兒學會從左到右,從上到下有順序地看書。比如可以經常開展一些猜謎語、找錯等活動,促使幼兒思維由直觀向抽象過渡。還可以使生活環(huán)境布置逐漸向小學靠近,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適當更改,如適當縮短午睡時間,延長上課時間,每周逐漸增加上課或智力活動次數。
2.加強幼兒體能鍛煉
加強體育鍛煉,增強幼兒體質是為了幼兒能適應上學后緊張的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大班末期,要從訓練幼兒的基本動作過渡到幼兒體質的鍛煉,培養(yǎng)幼兒的勇敢精神,體育競技的能力,和對外界環(huán)境、外部刺激的適應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園時帶孩子戶外運動,進行空氣浴等??裳娱L體育課的時間及上課的頻次等,切實增強幼兒體能,可開展“蹦蹦跳跳訓練營”、“親子運動會”、“球類運動”、“韻律體操”等活動。
3.加強幼小溝通、互動
與周邊小學建立友好協(xié)作關系,組織幼兒參觀附近小學,逐步熟悉小學環(huán)境,觀察一年級上課情況。組織幼兒參加少先隊活動,樹立戴紅領巾的光榮感,組織大班幼兒和小學生一起升旗、開聯歡會或進行其他活動等,增進幼兒和小學生之間的友誼。或請一年級小學生回園談學習體驗與收獲,培養(yǎng)幼兒上小學的欲望。組織教師走訪小學,邀請小學教師走進幼兒園,促使幼兒園教師了解小學起始年級教育方式和特點,調整完善教學計劃。
4.改變家長認識,形成家園合力
針對家長中的認識問題,召開家長會和舉辦專題講座向家長了解幼兒的發(fā)展現狀,介紹幼兒園培養(yǎng)目標和大班學期工作計劃以及幼小銜接工作的具體措施。成立家長學校,請幼教專家來園講課,使家長認識到入學準備不僅僅是知識上的準備,還包括身體和心理上的準備。
可開展“大班家長見面會”、“半日家長開發(fā)”、“家長助教團”等活動。
總之,幼小銜接工作是教育者和家長都非常關心的問題,搞好它需要幼兒園和小學的密切聯系,需要家長的熱心支持及其觀念的改變,這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大家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幫助幼兒順利度過適應期。
參考文獻:
[1]李新顏,劉肖岑.淺談幼小銜接現狀及對策[J].教育導刊月刊,2016(8):60-62
[2]胡蓉麗.淺析幼小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2011(3):205-206
[3]付瑞華.我國幼小銜接現狀及對策淺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8(3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