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翠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高效課堂逐漸走入了我們教師的視線。在不同階段,我們運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也分別呈現(xiàn)了不同形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隨著高效課堂時代的到來,也令我們一線教師有所思、所想。多年來,課堂教學中都是以學生為主,我們老師為輔,但往往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方法與程序。教學效果也不盡如人意,存在著諸多弊端。經(jīng)過不斷的摸索與實踐,我認為創(chuàng)建良好的高效課堂,讓學生在有限的40分鐘時間里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獲,發(fā)掘學生無限的潛力最重要。我主要從這三個方面來做的:
一、靜聽
傾聽是一種態(tài)度,也是一種能力。在語文課堂上,要學會靜靜地聆聽真的很重要。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看到的是一張張渴求知識的臉龐和一雙雙探索奧秘的雙眸。無論我講主體課文、讀書屋還是七色光或能說會寫,我都會引導孩子們學會靜聽,只有在聽懂了的基礎上才能跟隨老師的思路。而不是讓他們?yōu)E竽充數(shù)般人云亦云,必須激勵他們每一個人有每一個人的思想。必須用自己的內心與靈魂在聽課,走腦過心,真真切切學會聽。從一年級開始我就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這種能力,不能在當一個問題擺在面前時,不去思索,別的同學怎么回答,其他同學就跟著隨聲附和。也不是別人的回答與己無關,當別人回答問題時,自己是一片嘩然或與同伴竊竊私語。而是應該在學會傾聽別人觀點的同時,也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只有會聽,才能聽懂。在培養(yǎng)這一能力的過程中,力求做到多鼓勵,多用心。我會較多使用一些激勵語言及時表揚正在靜聽的孩子。如:“×××,你真棒!”“看×××聽得多認真??!”“你把老師的話都聽懂了,真了不起!”“你怎么這么認真啊!”…… 這樣,激勵孩子們更有積極性傾聽,逐漸養(yǎng)成這一習慣。老師及同學們說的每一句話,孩子們都會在內心跟隨敘述,每一個同學都全身心投入與老師的語言及思想的交流之中。課堂效果很好。
二、靜思
靜思是在認真聆聽的基礎上進行的升華。聽是基礎,而靜思更能展現(xiàn)學生的能力。當學生跟隨我講課步伐的時候,我能從他們的眼睛中感受到他們思維的進展,當我提出某個問題的時候,孩子們不是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一片沸騰,而是深沉凝視,靜思默想。當然語文課上,學生發(fā)言踴躍,氣氛熱烈這樣的課堂也是語文教改追尋的有效方式。但我認為這樣的課堂只是少數(shù)尖子生和外向性格孩子們的天地。個別內向孩子是不敢舉手發(fā)言的,還有思維緩慢的孩子也會逐漸被淘汰的。所以我利用靜思的方式讓全班的同學都處于思考狀態(tài),不考慮快慢,不考慮優(yōu)劣,我會按照座位的順序依次提問,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在靜思后思維活躍起來,逐步養(yǎng)成靜思默想的能力。課堂上不完全依賴尖子生的思想,讓全班同學的大腦都快速旋轉起來,課堂靜中也有動。
三、巧答
語文課堂是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陣地。我們老師在發(fā)掘學生潛力的時候,在培養(yǎng)他們靜聽、靜思的基礎上,引導同學們巧答也尤為重要。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我們老師手里的指揮棒左右著學生的思想,指引著他們前進,引導航向。學生在課堂上如何回答老師的問題呢?適時引導,學生們一定能回答好。因為孩子們潛力無限。老師巧問學生才能巧答。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是一門藝術,而課堂提問是提升教學的有效方法。老師問題提得巧,就能使課堂教學事半功倍,學生學得有滋有味。所以我會根據(jù)不同的課型,不同的文章體裁選擇不同的提問方式。如:揭疑提問、答辯提問、轉彎提問等等。引導學生提取大腦皮層深處的思維結果,來巧妙地回答老師的提問。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獨到之處,時時刻刻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創(chuàng)造力。大大樹立了學生們的自信心。有利于教學目的的達成。經(jīng)過長久時間的努力,教學效果良好!
四、巧延伸
完美的課堂需要有一個完美的延伸,能讓我們在有限的40分鐘課堂上感受到課堂以外的氣息,在有限的時間里用無限的知識填充自己的大腦。書本上的知識都是墨守成規(guī)、約定俗成的。編者定有其教育意義這是無可厚非的。但教無定法,學無定法。需要我們師生合作讓原有的知識結構更加完善。不斷擴展我們的深度思維。讓同學們在有限的時間里學到無限的知識,真正領悟到學海無涯的道理。有的同學往往局限于書本上的知識,頭腦受限,沒有舉一反三、變通的能力。如:書中學“一艘船”就認定“一艘船”啦!認為“一只船”就違反常規(guī)了。當我們學到某個故事的時候,也許只是截取了一個場景,學生就會僅限于這個場景,不去對故事進行全方位了解。延伸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點點滴滴積累的。從低年級的字、詞、句,到高年級的段、篇。每節(jié)語文課我都非常重視延伸這部分內容。沒有課堂上的拓展、延伸就如一潭死水激不起澎湃的浪花,就猶如干渴的幼苗得不到雨露的淋灑與關愛。哪怕一個字的組詞,一個詞的造句,一個關聯(lián)詞語的引用或者名篇的賞析,思想的感悟??傊視醚由爝@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真正做到“巧妙延伸”,而不是巧立名目,一帶而過。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但只要利用好這個環(huán)節(jié)會帶給我們極大的收獲。我設計巧妙,學生回答巧妙,延伸巧妙。每個孩子都發(fā)揮了自身的優(yōu)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舞臺。功夫不負有心人,經(jīng)過一點點的積累與實踐,同學們對延伸的問題都很有興趣,因為我讓他們領略到了書本之外的新天地,也發(fā)展了自己的新能力。即使有一些需要課外查找或集體完成的內容,同學們都會克服重重困難,積極主動,情緒高漲地去完成。踏踏實實完成每一節(jié)課的延伸內容。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我發(fā)現(xiàn)我們班的孩子自覺的形成了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洞察力深而廣,不再局限于表象,更善于發(fā)揮自身更大的空間,更多了一份求知欲,自信心明顯大增。對課本以外的內容掌握的越來越多,真是書里書外雙豐收。在理解課內知識的基礎上,為自己的學習內容又加了一個大大的砝碼。知識面擴充到了無限大,自信心極速增長。這種方法我一定會沿用下去。因為我始終堅信:在我們語文課堂中,我們老師對于知識的傳授不應該是直線性的,有一教一那種。而應該是發(fā)散式的。比如:學課文,就應該聯(lián)系古今中外;學古詩,就應該聯(lián)系成詩背景……我們在以教材為中心的同時,對知識進行適當?shù)耐卣埂⒀由鞌U大課堂教學空間很重要。我們應力求使課堂40分鐘教學時間承載更大的知識量,引導學生走進更廣闊的語文世界。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學好課內知識,還能激發(fā)學生形成較強的學習興趣。為學生的語文素質的提高、為語文教學的展開,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也能讓語文課堂擺脫單一的知識灌輸,構建一個學生所喜歡的多維度的教學平臺,使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相關的知識。教學效果會更好!
總之,我認為我們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都應該給學生一個嶄新的思維方向,使學生在靜聽、靜思中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順利做到巧答、巧延伸。這樣才能深刻領悟知識內涵,更好掌握教學內容。讓我們一起努力,發(fā)掘學生無限的潛力,共同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