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杰,全國責任教育先進教師,山東省安全培訓專家,中國教師研修網“中小學安全管理與教育平臺”管理員,多家教師進修學校特聘教師。從事學校師生安全教育培訓十年,個人主講的培訓光盤《學校安全預防與應急處理》在全國發(fā)行;主編《學校安全標準化管理培訓教材》,參與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小學法治教材》和《安全教育》等教材的編寫。專業(yè)論文在《中國教育報》《中國教師報》等國家級報刊發(fā)表。
案例回放:
某職業(yè)學校安排李某、楊某、柳某三人及其他學生前往某公司實習。一天晚上,楊某與李某在公司因開玩笑而發(fā)生爭吵。而后,楊某叫來柳某一起對李某實施毆打,打斗中將李某致傷。李某被送往醫(yī)院治療,被診斷為:左眼球破裂伴眼內組織脫垂,全身多處軟組織挫傷,經司法鑒定為五級傷殘。李某治傷期間,學校及楊某、柳某積極墊付治療費。出院后因多方達不成賠償協(xié)議,李某遂起訴至法院。
法院對本案作出判決,認定3名打架少年對此事故都有過錯,打人者楊某、柳某的監(jiān)護人承擔90%的責任,共計賠償受傷者李某損失20.4萬余元;受傷者李某自己承擔10%的責任。學校因盡到了教育、管理責任,不承擔賠償責任。
事故分析:
法院認為,楊某和柳某共同故意侵害李某身體致其眼睛殘疾,兩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并相互承擔連帶責任。因楊某、柳某在事發(fā)之時均未滿18歲,屬于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他人造成的侵權損害應由他們的監(jiān)護人承擔賠償責任。在糾紛中,李某缺乏應有的理智和克制力,由于事情處理不當,致使事態(tài)擴大升級。因此受傷者李某對此事件也存在一定過錯,故應減輕楊某和柳某的民事賠償責任。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九條規(guī)定:“侵害公民身體造成傷害的,應當賠償醫(yī)療費、因誤工減少的收入、殘廢者生活補助費等費用”;第一百三十一條規(guī)定:“受害人對于損害的發(fā)生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侵害人的民事責任”;第一百三十三條規(guī)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jiān)護人承擔民事責任”,法院酌定楊某、柳某承擔對李某賠償責任的90%,李某自擔10%的責任。李某與被告楊某、柳某在實習期間已接近18歲,并且三人都受過學校的相關教育,根據其年齡和所受教育以及自身認知能力,應該對其行為性質具有完全的認知和辨別能力,三人明知打架斗毆不可為而為之,由此造成的傷害后果應由行為人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職業(yè)學校對李某的傷殘并無因果關系,因此,對李某的傷害后果無須承擔民事侵權賠償責任。學校在學生外出實習前,對有關社會實踐管理規(guī)章制度進行了強化教育和宣傳,與每個學生及其監(jiān)護人都簽訂了《社會實踐安全協(xié)議》,實習過程中安排有專職教師全程管護實習學生的工作和生活。打架事件發(fā)生后,學校派人積極送傷者李某就醫(yī)救治、報警、協(xié)調處理,并且墊付了部分醫(yī)療費,已盡到了應盡的教育和管理職責。據此,法院作出上述判決。
案例啟示:
這是一起由學生打鬧開玩笑引發(fā)的傷害案件,此類案件應引起學校、實習單位、家長和學生的高度重視。
學生雖然處于實習期,但還沒有完全走上社會,認知能力相對較差,無法意料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要想避免意外傷害事件的發(fā)生,就要使學生養(yǎng)成遵守學校和實習單位紀律的良好習慣,不讓自己或他人受到傷害,也避免給家人帶來悲傷。
學校和實習單位針對學生的特點,要加強實習期間的安全教育與管理。職校生活潑好動,個性相對較強,實習期間,沒有了學習壓力,也沒有了老師的嚴加看管,學生思想松懈下來,極易發(fā)生意外事故。因此,學校和實習單位要對學生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做好預測和排查,防患于未然。
家長一定要盡到監(jiān)護職責,關心孩子不僅僅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和實習單位,對孩子進行全面教育,尤其是教孩子學會自我保護,懂得侵犯他人的同時也會傷害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