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華++吳玉英
摘要: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語文學習。而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而且也是習慣形成的有利時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對于這一階段的語文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對于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也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因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關鍵詞: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學習習慣是學生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jiān)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經(jīng)形成,那么學生學習成績自然就會提高。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且對學生的工作生活也將產(chǎn)生深遠影響,使他們受益終生。因此教師應注重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且對于小學生,他們正處在習慣形成的關鍵期,好習慣應從小養(yǎng)成。本論文論述的就是教師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習慣概述
(一)概念界定
所謂習慣,是由于長時間的經(jīng)驗或重復在后天養(yǎng)成的一種比較穩(wěn)固的、不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所以,要形成某一習慣就需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行。
(二)習慣的一般特征
1、習慣是一種比較穩(wěn)固的不用意志控制的、帶有自覺性的定型化傾向,一旦形成就成為一種定勢,不會輕易改變。所以好的習慣一經(jīng)形成,就會自然而然的使人受益,反之,如果養(yǎng)成不良的行為習慣,也將給人帶來不良影響。
2、習慣不是先天具有的,而是后天養(yǎng)成的,是經(jīng)過培育和訓練的結果。所以,如果后天訓練得當,就可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作為教師,我們要努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習慣的作用
由于習慣是比較鞏固的暫時神經(jīng)聯(lián)系系統(tǒng)形成的一種定型化了的行為傾向,因此,對人的行為有著巨大的影響。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盵1]習慣成自然,就表明了習慣對于行為的作用。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說,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盵2]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取得好的學習效果的前提和基礎,而且習慣既是學習和訓練的結果,更是新的學習或新的習慣形成的基礎。因此,要想更好地學習,就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小學生需要養(yǎng)成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勤于朗讀背誦
中國傳統(tǒng)私塾教育就是通過背誦經(jīng)典文化典籍來教學的,所以古時候有“口舌成瘡”之說。現(xiàn)代教育同樣重視背誦的作用。這是因為學生在反復背誦的過程中能夠更好地領悟文本的含義。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就是這個道理。其次,漢語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感,和諧悅耳的韻律感,不通過誦讀很難體會。除了這種音韻之美,漢語特有的詞匯之美和句式之美,也需要通過誦讀加以體會。古人對誦讀有具體要求:一是不能只用眼睛看,必須讀,而且認真讀;二是,不但要讀得準確,還要讀得遍數(shù)多。古人唐彪云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永遠不忘,古人云‘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謂讀得熟則不解自曉其義也?!盵3]反復誦讀,不僅有助于理解文本,培養(yǎng)語感,感受語言之美,而且還有助于積累素材。熟讀成誦,融會貫通,寫文章遣詞造句才會變得容易。
小學階段是機械記憶的黃金時期,教師要給學生安排定時、定量的誦讀內容,課堂上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及時糾正和表揚,激發(fā)學生朗讀的興趣,然后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使學生日有所讀,日有所獲,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背誦習慣。
(二)查閱字典
葉圣陶曾說:“無論什么人都應該把字典作為終身伴侶,以便隨時解決語言文字的疑難。”[4]這句話形象地闡明了字典詞典等工具書在學習乃至我們的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教學中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教給他們一些基本的查閱方法,使學生能夠正確地使用字典。并且設法調動學生對工具書的興趣,讓學生們體會這位“無聲老師”的作用。
小學生初步接觸的工具書是字典,教師應努力讓孩子們把對老師的依賴部分轉到字典上,讓孩子們感覺到“無聲的老師”給他們帶來好處。比如,要求小學生在預習課文時查生字詞;在課堂上,字典是必備的,選擇典型的字詞當堂動手查字典,多音字,多意字,同音字等都可以通過查字典的方式進行學習。老師少說,學生多動手,再加入一些比賽的形式,如看誰查的速度快;小學生在課外閱讀和寫作時常常會遇到一些自己不認識、難以理解或者不會寫的字、詞,教師要鼓勵他們積極查找工具書;當小學生對于特別感興趣的問題得不出答案時,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相關的工具書里查找出來,這樣小學生就會對工具書的巨大威力感興趣,長此以往,就會養(yǎng)成查字典的好習慣。低年級學生則更需要多查字典,這對于他們識字認字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且,培養(yǎng)小學生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對于他們養(yǎng)成嚴謹認真、科學求實的治學態(tài)度也是大有裨益的。
(三)認真規(guī)范地書寫文字
雖然現(xiàn)代文字書寫方式很多,但良好的書寫習慣仍然很重要,它往往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品質、風格乃至人文素養(yǎng)。因此要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認真規(guī)范地書寫的習慣。
對于小學生來說,養(yǎng)成認真規(guī)范地書寫文字的習慣首先要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F(xiàn)在好多孩子因為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姿勢,不僅寫不好字,而且對視力以及身體發(fā)育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其次,應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小學生在剛開始學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都寫準確。這一點也很重要,因為有些小學生在第一次寫錯某個字后,這個字的錯誤便很難糾正。再次,可以讓小學生學一點書法,這不光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更是為了讓他懂得什么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從而進行模仿。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摹貼描紅對于他們規(guī)范地書寫很有幫助。最后,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yè)、試卷時,不僅要注意內容的對與錯,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
(四)勤于練筆
葉圣陶說過:“為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非多作不可。”[5]寫日記不僅是小學生練筆的好形式,而且也是加強學生品德修養(yǎng)、鍛煉思維能力以及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許多作家、名人都有寫日記的習慣。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從小養(yǎng)成寫日記、記隨筆的好習慣。
小學生記日記不在于語言寫得多么優(yōu)美,而在于“我手寫我心”,在于能夠學會真實地表達情感,恰當?shù)剡\用語言。小學生記日記不必事無巨細,像流水帳一樣繁瑣,但要能夠體現(xiàn)他們的成長,能夠表達當時情境中的所思所感。這樣他們就會慢慢學會如何在寫作時抒發(fā)真情實感,避免言之無物的空洞,不知所云等。同時記日記可以幫助小學生更好的發(fā)現(xiàn)生活,細心觀察生活中的事物,積累寫作素材,這樣他們才會更加喜歡寫作,才會不至于要他們寫時,不知道寫什么才好。
對于小學生,我們不但要求他們記日記,還要求他們作摘抄。初學寫作,孩子們往往不知道寫些什么,更不知道該怎么寫。摘抄可以讓孩子們學會如何表達,學會該寫些什么。好詞好句幫助他們形成語言的美感,有助于他們文章語言運用水平的提高。時間一長,當孩子們一遇到自己有所感觸的人或事,一遇到優(yōu)美的語句、好的表達便會主動記下來。長此以往,寫作水平就會明顯提高。
(五)廣泛閱讀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特別強調閱讀的重要性,他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再閱讀?!盵6]閱讀不光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視野,還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他們認真閱讀,幫助他們養(yǎng)成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他們受益終生。教師應定期給小學生推薦一些閱讀書目,并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經(jīng)常性地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使他們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從而喜歡閱讀。
語文是“學在課內,得在課外”的一門學科。因此要學好語文,光靠課內是不夠的,還必須閱讀一些課外書籍。經(jīng)常性的課外閱讀對于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表達能力具有極大促進作用。就是為什么經(jīng)常讀書的學生作文會比較好。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高爾基曾說:“書籍就是人類的糧食”,但小學生由于年齡尚幼,對于書籍的選擇尚沒有清晰的概念,因此教師要挑選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書籍,能夠讓他們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教師不僅要讓小學生多讀書,愛讀書,還要讓他們讀好書。閱讀時教師應要求他們邊讀邊思考,多寫讀書筆記和讀后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不同的文章教師應教會他們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瀏覽等。
(六)耐心、專注地傾聽
傾聽是與人交往時應有的禮貌,它表現(xiàn)了一個人的教養(yǎng)和對對方的尊重。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大部分知識的獲得都是通過傾聽而來的。小學生往往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程度也不夠高。這就更需要他們耐心、專注地傾聽,為此教師要想方設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將教學內容由抽象轉化為形象生動,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適時提問,檢驗小學生聽課的質量和效率,使他們能夠更好得傾聽教師所講的內容,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提高學習成績。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舉辦一些活動,比如故事會等,使小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程度逐步提升,增加他們傾聽的耐心與專注程度。
(七)自信、大膽地表達
新時代的學生應該要能夠自信、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而且口語表達也是語文素養(yǎng)的基本要求之一。如果小學生沒有在眾人面前大膽的展現(xiàn)他們,得到大家的認可,他永遠不會知道自己有多優(yōu)秀。因此,教師要多給予小學生鼓勵,鼓勵他們積極發(fā)言,當他們回答問題正確時,即時給予肯定,當他們答不上來時,能夠一點一點引導他們得出答案并給予肯定,這樣小學生就會逐步建立自信,不再畏懼會因為說錯而遭到恥笑,而他們的表達能力也會在無形之中得到提升。教師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鍛煉的機會,舉辦像演講比賽之類的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這對他們建立自信,更清楚地表達自我和與人交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一)建立良好的開端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葉圣陶也曾說:“在習慣沒有養(yǎng)成之前,取個正當適宜的開端”[7],如果小學生在一開始就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那么今后保持這一習慣就會相對容易。反之,如果小學生在一開始養(yǎng)成的是壞習慣,不光會阻礙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而且壞習慣矯正起來也很困難。因此,教師在幫助小學生開始養(yǎng)成習慣時,要求應相對簡單,比如在布置閱讀任務時,一開始應布置字數(shù)相對較少,情節(jié)簡單有趣的內容;而在布置摘抄時,應先摘抄一些簡短的字句,以便于小學生模仿;在布置朗讀背誦任務時,一開始應布置字數(shù)較少,相對來說比較好背的內容;在課堂上提出問題要求小學生回答時,一開始應相對簡單,要讓多數(shù)學生都能夠回答上來,從而調動他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使他們勇于并敢于表現(xiàn)自我。教師一開始布置相對簡單的任務,就會使得小學生比較容易完成教師指定的任務,這樣不容易讓小學生產(chǎn)生抗拒情緒,從而有利于教師接下來的進一步培養(yǎng)。教師要盡可能使小學生樂于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同時,在剛開始養(yǎng)成良好習慣時教師必須要求小學生嚴格按照規(guī)定完成。剛開始布置簡單的任務,不光是為了小學生能夠喜歡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而且也是為了小學生能夠嚴格按照教師的要求完成任務,如果在開始養(yǎng)成良好習慣時,小學生就不能保質保量地完成,那么接下來可想而知,習慣的養(yǎng)成就會大打折扣,能否形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能否受益于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會是個問題了。
(二)循序漸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習慣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在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時,應遵循小學生認識發(fā)展的規(guī)律,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就好像在上樓梯,是需要一步一步、一層一層來上的,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小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實際需要,為小學生制定合理的計劃,這個計劃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水平,要能夠體現(xiàn)階梯式的漸進,這樣小學生就不會覺得習慣的養(yǎng)成是一件難事,他們會輕松地在潛移默化中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坝媱澸s不上變化”,除了制定合理的計劃,教師還要根據(jù)小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和提高程度,及時調整計劃。隨著小學生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也應該不斷調整計劃,適當加大難度和數(shù)量。此外,教師還可根據(jù)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況,對他們作出不同的要求,如給某些特別優(yōu)秀的學生布置額外的任務,給學習困難的學生適當減少任務。
(三)堅持不懈
習慣的培養(yǎng)猶如逆水行舟,“一篙松勁退千尋”,所以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要堅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松懈,否則良好的習慣之舟就會擱淺,甚至倒退。要使小學生長久地受益于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必須能夠長久地堅持。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過程也并不簡單,它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和培養(yǎng),因此我們要珍惜良好習慣的果實,要使小學生意識到習慣的重要性和良好學習習慣的益處,使他們能夠自覺保持已經(jīng)形成的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由于小學生持之以恒、自我控制和自我監(jiān)督的能力都相對較弱,因此,教師也應經(jīng)常提醒、督促、檢驗他們習慣的保持程度以及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
結語
習慣的力量無比強大,要使學生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成為關鍵。教師要抓住小學階段這個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期,幫助學生建立良好開端,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從而在聽、說、讀、寫各個方面都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李瑛.語文教學論[M].鄭州.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2]劉正國.葉圣陶教育文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98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烏申斯基.烏申斯基教育文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7
[5]呂桂申,牛從龍.語文教學方法論.[M]第一版.保定:北京出版社,1991
致謝:
本篇教育學二學位結業(yè)論文的完成,也給四年的大學生活畫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在這里我要感謝母校內師大,能給我這個機會去土左民中實習,實習期間我的收獲和感觸頗多,更加勵志要當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此外,也要感謝我的導師吳玉英老師,在她的悉心指導下,我的教育論文得以順利完成,千言萬語,匯成兩個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