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
摘要:誠信缺失成為目前我國社會最為突出的道德問題,即使是在被譽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也很嚴重,并且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種不和諧現(xiàn)象。本文針對大學生暴露出的誠信問題結合實際現(xiàn)狀,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提出有效對策。一是積極營造有利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氛圍;二是樹立誠信教育的大教育觀;三是注重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影響;四是加強誠信教育的制度建設;五是加強大學生誠信自律教育;六是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等,以切實提高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誠信教育;對策
在中華民族歷史上,誠實守信被視為傳統(tǒng)美德,誠信也被看成是每個人都應當遵循的最基本的道德規(guī)范,是維持社會秩序良好運轉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認真汲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精華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深入挖掘和傳承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1]
近年來,黨和政府以及社會各領域對誠信問題高度重視,2001年,“明禮誠信”被作為基本道德規(guī)范,寫入《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號召以人民作為主體,加強誠信建設,提高公民整體素質;2006 年,胡錦濤提出社會主義榮辱觀,“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強調干部群眾樹立正確的思想道德意識,并之后反復提出,加強社會、家庭、個人的道德建設,推進政府及司法的公信建設,加大懲戒力度,改造社會誠信氛圍;2015年,習近平在十八屆四中全會中提出,要加強社會的誠信建設,健全組織與個人的信用記錄,完善獎懲機制,讓公民做到自覺遵法守法。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qū),社會進入轉型期,傳統(tǒng)文化與價值觀念受到沖擊,諸如以權謀私、腐化墮落、欺騙欺詐等不良現(xiàn)象屢屢出現(xiàn)。誠信缺失成為目前我國社會最為突出的道德問題,即使是在被譽為象牙塔的大學校園,大學生誠信缺失問題也很嚴重,并且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一種不和諧現(xiàn)象。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也是社會誠信建設過程中是重要的傳遞者和實踐者,地位至關重要。在大學生群體中,誠信狀況總體上是好的,他們積極向上,明禮誠信、團結合作。但是隨著多元文化和社會各種消極現(xiàn)象的影響,在一些大學生中也存在著較為突出的誠信缺失現(xiàn)象。當前,我國大學生誠信缺失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考試作弊、論文造假、撒謊欺騙、散布謠言、評優(yōu)競選拉票送禮、拖欠學費和助學貸款、偽造獲獎證書和成績證明、就業(yè)協(xié)議無故毀約等現(xiàn)象。本文針對大學生暴露出的誠信問題結合實際現(xiàn)狀,對如何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提出有效對策。
一、積極營造有利于大學生誠信教育的社會氛圍
教育是在社會大環(huán)境下進行的,沒有與教育的目標相一致的環(huán)境,任何教育的效果也是微乎其微的。因此,營造一個政府講誠信、公眾講誠信、人人講誠信的社會大環(huán)境非常重要。首先要提高認識,充分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意義——“誠信是大學生健康成才的基礎保證,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的內在要求,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盵2]其次要加大宣傳力度,發(fā)揮輿論的導向作用,通過電視、報刊、網絡等大眾傳媒,營造守信者光榮受尊敬、失信者可恥受批判的輿論氛圍,積極促進誠信道德建設;三是要“整合家庭、學校、機關、企業(yè)、社區(qū)等在誠信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統(tǒng)一思想,達成共識,共同努力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盵3]還要大力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及各種形式表現(xiàn)的誠信品德,倡導言行一致,有信無欺的道德情操,使人們增加誠實守信的意識,為大學生誠信意識的確立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二、樹立誠信教育的大教育觀
高校作為大學生接受系統(tǒng)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對培養(yǎng)大學生的誠信品德,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學校教育不僅應從道德認知上教給學生誠信,而且應幫助學生以誠信來規(guī)范日常行為,將誠信教育落實到學校的具體工作中,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結合當前形勢全方位育人,使誠信教育與時俱進,具有時代的氣息。
1、更新道德觀念,豐富教學內容。過去我們社會所倡導的一些道德觀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已經不能滿足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現(xiàn)代社會需要重塑富有時代精神的、全新的道德觀念?!耙趯W生中提倡新型的社會主義利義觀,既要強調道義,又要重視功利,既鼓勵人們積極進取、勤勞致富、科學致富,又堅決反對見利忘義、惟利是圖?!盵4]同時,將“誠信意識”、“公平競爭意識”、“法律意識”等符合時代和社會發(fā)展要求的內容有機地融入到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認識誠信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價值和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改革教育方法。大學生誠信問題不是孤立的問題,不能就誠信教育論誠信教育。因此在日常的誠信教育過程中,“學校要不斷拓寬誠信教育的內涵,把誠信教育與校風建設、基礎文明建設、社會實踐和校園文化建設聯(lián)系在一起?!盵5]學??梢猿浞职l(fā)揮網絡的覆蓋作用,拓寬誠信教育的渠道,使誠信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誠信教育內容要貼進大學生生活,教育工作者應該采用靈活多樣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誠信道德教育和誠信實踐活動,使誠信教育與其它教育環(huán)節(jié)同步進行。
3、重視師德建設。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苯逃ぷ髡呤欠窬哂辛己玫膸煹旅婷埠蜆I(yè)務素質對大學生的道德教育有很大影響。學校的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和學識學風、為人處事等方面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做大學生誠信道德實踐的指導者和示范者。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要求,也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且對自己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要求,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用良好的道德形象感染受教育者。
三、注重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影響
家庭教育具有情感性、親和性的特點,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應充分利用家庭教育這一寶貴資源,建立學生、家長、學校信息互聯(lián)網,動員和引導家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教育,全面促進學生成長成才。要利用好這一資源,首先,家長要對誠信教育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要認識到誠信對子女成長成才的重要作用。其次,家長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觀念,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做好其心理壓力的調節(jié)和疏導工作,配合學校、社會對子女進行綜合素質培養(yǎng),使子女有一個健康舒適的心靈成長環(huán)境。
四、加強誠信教育的制度建設
加強誠信教育必須要把誠信教育與科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只有把耐心細致的誠信教育和經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科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引導大學生自覺地做到照章辦事、依法辦事,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學習、生活習慣,使誠信教育工作收到更加有效的效果。因此,誠信教育必須重視和加強制度建設。
1、建立誠信承諾制度。常言道“一諾值千金”,大學生的誠信諾言就是把講誠信的宣言外化,向學校及師生表達自己遵守誠信的意愿。目前,不少學校都采取了誠信宣誓的形式,將自己要履行的法定義務及承諾昭示于眾,自覺接受社會、學校的監(jiān)督?,F(xiàn)在一些大學在英語四、六級考試和其它重要的考試前,都要求考生簽訂考試不作弊承諾書。這些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營造了誠信氛圍,喚醒了大學生的誠信意識。
2、建立信用評價制度。信用評價可以幫助大學生把抽象的誠信概念具體化,堅定誠信信念,增強誠信情感和誠信體驗,從而樹立正確的誠信觀,有效地控制、指導自己的行為。學者陳巖在《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構建》一文中指出:“誠信評價體系可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即學習誠信評價、經濟誠信評價、生活誠信評價和就業(yè)誠信評價。同時把誠信基礎分為100分,均分為四個部分,下設子項目。在誠信基礎分值上,可以加分也可以減分。”[6]在這樣的框架之下,把誠信度分為A、B、C、D四個等級,學校學生工作部門及各院(系)定期對學生的操行進行考查評價。誠信等級學期達到A級的學生才有資格參評一等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和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誠信等級一學年達到B級以上的方有資格評入黨積極分子,競選班級干部等;誠信等級為D級的學生,學??刹幌蛴萌藛挝煌扑],班級等級為D的學生超過一定比例,取消該班級在學校的評優(yōu)資格。在信用評價體系的基礎上,通過專門渠道如在校園網中開辟專門網站,公示學生誠信等級情況,在就業(yè)網中優(yōu)先將誠信等級為A級的學生向用人單位推薦等。建立信用評價制度雖然增加了學校工作的難度和工作量,但對于約束和規(guī)范大學生的行為將不無裨益。這種信用評價制度的建立把誠信與大學生的切身利益聯(lián)系在一起,使學生能夠時時想到誠信,事事做到誠信。這種制度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信用評價制度對失信者是一種壓力,對其他學生則是生動的誠信教育,使大學生切身實際地認識到誠信的重要性。
3、建立大學生個人誠信檔案。建立誠信檔案是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有效途徑。個人誠信檔案會直觀真實的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的思想素質、政治學習、社會實踐、公益活動等方面的表現(xiàn)。個人誠信檔案的建立,使學生有了一個信用記錄,它雖然只是薄薄的幾張紙,但它不是簡單的優(yōu)劣評語,而是采集了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大量信息后的一種動態(tài)反映,它時刻提醒學生注意自己的行為,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大學生誠實守信的道德觀念和法制意識。通過誠信檔案將學生納入社會誠信體系,也會帶動整個社會信用理念和誠信氛圍的形成。
4、加強法規(guī)教育,完善校規(guī)校紀建設。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在思想活躍程度、行為自主性等方面比以往較強,但在自我約束意識和法律觀念方面有所消弱。這要求學校必須對大學生加強法規(guī)教育。要“利用各種途徑和手段,引導大學生樹立信用至上的價值觀、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識和信守規(guī)則的法治理念,從而使更多的大學生把誠實守信作為自己的自覺意識?!盵7]在此基礎上,高校要根據(jù)現(xiàn)實需要完善校規(guī)校紀,以規(guī)范化的制度引導和管理學生,在校規(guī)校紀的完善過程中將誠信原則貫徹始終,通過發(fā)揮校規(guī)校紀的作用規(guī)范學生的誠實守信行為。學校工作管理部門還要采取切實措施,按校規(guī)校紀對學生實行嚴格管理,對不誠信行為進行制裁,對誠信行為加大獎勵力度,形成“守信獲益、失信受懲”的價值導向,以促進學生誠信道德品質的形成。
五、努力加強大學生的誠信自律教育
在誠信教育中,學校既要對大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又要注重發(fā)揮大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增強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因此,高校要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在一定的范圍內給予大學生充分的信任,努力實現(xiàn)大學生的自我教育。同時,注重發(fā)揮學生社團在誠信教育中的作用,協(xié)助大學生開展豐富多彩、健康有益的誠信實踐活動,在實踐中正確認識誠信的價值和意義,將誠信教育貫穿到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使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提高他們誠實守信的道德意識。通過誠信自律教育,將誠信培養(yǎng)成為大學生的自律意識和自覺行為,做到誠信教育由他律到自律的真正轉化。
六、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
“違反誠信道德原則的同學往往存在因心理不成熟而具有人格二重性的現(xiàn)象:一方面他想遵守誠信原則,以維護自己的道德形象;另一方面,當受到利益驅使或受到不正確的事例示范影響時,又會不自覺地做出有違誠信原則的行為.”[8]這主要體現(xiàn)了大學生誠信意志不穩(wěn)定的心理。對此,高校應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心理咨詢,及時疏導,幫助學生調整心態(tài),使其具備一定的心理調控能力,從而克服從眾、懷疑、僥幸、不平衡和不愿吃虧等不良心理,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人格,有效地防止失信行為的發(fā)生。
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已經證明,誠信是社會文明的規(guī)范、社會前進的杠桿、社會發(fā)展的基石。誠信既是道德品質問題,也是一種社會責任。加強和改進大學生誠信教育需要國家、社會、學校、家庭和大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高校在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的過程中,應特別注重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大學生能夠深入社會、深入生活,真正地將誠信意識和自身行為相結合,真正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從而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道德基礎。
參考文獻:
[1]習近平: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J].黨史縱橫.2014(03).
[2]張延俊.高校道德建設必須加強誠信教育[J].成都行政學院學報,2003(3),第25頁
[3]邢連清.大學生的誠信缺失與對策思考[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6(5),第18頁
[4]李小豹.缺失與構建:大學生誠信教育的思考[J].中國青年研究,2006(5),第32頁
[5]江衛(wèi)平,蔣莉萍.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對策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2005(3),第55頁
[6]陳巖.大學生誠信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青年研究,2006(2),第67頁
[7]胡軍.大學生誠信道德教育:內涵、動因及其途徑[J].倫理學研究,2005(3),第81頁
[8]洪躍雄.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心理原因及對策[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1),第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