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清
摘 要:目前,很多中學生存在法律意識淡薄、法律知識欠缺的問題,很容易受到外部不良環(huán)境的影響而走上違法犯罪之路。為此,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勢在必行,意義深遠?;诖?,本文分析了中學生法律教育的現(xiàn)狀,從家庭、學校等方面提出了強化中學生法律意識的策略,希望能為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生;法律意識;法律教育
法律意識是指人們把法律規(guī)范不斷內化,成為指導人們行為模式的一種觀念。當前,部分中學生法律意識不強、法律知識匱乏、法律素養(yǎng)低下,針對這一現(xiàn)象,學校積極開展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迫在眉睫。
一、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現(xiàn)狀
1.中學生法律知識掌握情況
增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首先要讓中學生具備基礎的法律知識。當前中學生法律知識掌握程度如何呢?通過對356名中學生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有262人上過有關法律知識的課,占調查人數(shù)的73.2%。這說明學校按照相關規(guī)定開設了有關法律知識的課程。在“學校是否發(fā)放了專門的法律教育教材”一欄中,有97.3%的學生顯示沒有專門的教材,98%的學生表示法律教育大多是通過思想品德課程來完成的,沒有安排專門的法律教育教師,也不開設專門的法律意識教育課程。在調查中,當問到“哪一天是國家法制宣傳日”時,有76.5%的學生選擇知道,23.5%的學生選擇不知道。
2.中學生法律意識淡薄
目前,多數(shù)中學生法律意識比較淡薄。一方面,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維權觀念,容易遭受不法侵害。調查發(fā)現(xiàn),相當一部分中學生不熟悉《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不懂得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權益,當他們的權益受到侵害時,72%的中學生選擇了逆來順受,不會采取向上級教育部門或者家長反映問題等方式尋求幫助。另一方面,一部分中學生守法自覺性不強,在日常生活中會做出一些侵犯他人權益的事情。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中學生法律知識水平有限,法律知識儲備不足,中學生很容易受到外部享樂主義和拜金主義的影響,模仿社會上一些不良行為,效仿哥們義氣,最終誤入歧途。
二、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開展路徑
1.明確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內容和目標
一是提高中學生對法律的認知程度。在對中學生開展法律意識教育的過程中,首先要重點培養(yǎng)中學生學習法律的意識,促使其主動學習法律、運用法律和遵守法律。二是增加中學生的法律知識儲備。中學生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法律知識,才能懂得法律知識,并用法律指導和約束自己的言行。長此以往,便會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質,形成遵紀守法的習慣。三是讓中學生具備法制觀念。首先要具備守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積極履行法律義務,杜絕一切違法行為,自覺遵紀守法。其次,要具備用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學會運用法律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自覺維護國家、集體的合法利益。最后,具備護法觀念。通過法律意識教育,使中學生形成強烈的法律意識,樹立“法律至上”的意識,堅決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
2.強化學校在中學生法律意識中教育的作用
一是建立完善的法律意識教育體系。首先,學校應按照國家相關規(guī)定設立專門的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課程,有針對性地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其次,編訂專門的教育課程教材。針對中學生的特點,編輯系統(tǒng)完整、行之有效的教材,并確保課程開展的有效性。二是增強法律意識教育的力度。通過開設專門的法律意識教育課程,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中學生法律綜合素質的提高。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不僅通過考試來衡量學生的法律意識教育情況,還要鼓勵中學生參加社會實踐,通過綜合考評來考察中學生法律素養(yǎng)的提升程度。三是提高教師的法律教育水平。通過加強教師培訓,提升教師的法律教育水平,從而培養(yǎng)更多具備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中學生。
3.發(fā)揮家庭在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中的作用
一是家長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讓孩子在學習好文化課程的同時,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增強法律意識。二是家長要采取正確的教育方式,不溺愛孩子,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的品格及習慣。三是提高家長素質。家長也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通過言傳身教等方式,更好地指導孩子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念和法律認知。
4.營造知法、守法的社會氛圍
一是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各職能部門應履職盡責,加強對網(wǎng)吧、出版物、娛樂場所的監(jiān)管,為中學生營造一個舒適、干凈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二是加強思想道德建設。通過開展“三嚴三實”“八榮八恥”等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活動,在全社會形成風清氣正的良好道德風尚,減少不良風氣對中學生的影響。
總之,中學生法律意識教育是關乎全社會的重大課題,應當引起全社會共同關心和關注,不斷提升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中學生法律知識儲備,促使中學生運用法律知識保護自己,維護法律的尊嚴。
參考文獻:
[1]黃家亮,邢朝國.農民工法律意識的代際比較研究——以北京市建筑行業(yè)新生代農民工為例[J].中國青年研究,2012(6).
[2]王洪沂.沂蒙革命老區(qū)高職醫(yī)學院校學生法律意識的調查分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25).
[3]馮進.我國西部貧困地區(qū)體育教育專業(yè)學生法律意識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J].內江科技,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