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芳
摘 要:傳統(tǒng)上高校圖書館主要為校內師生和科研服務,目前這個情況正在改變,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或正在開展對外開放服務,因此本文對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的應用前景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開放服務模式;大學圖書館
相關研究顯示,我國高校圖書館藏書量有6億多冊,公共圖書館只有4億冊;同時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聯機數據庫擁有量30%對2.9%,網絡版電子期刊擁有量65%對28.6%。這表明,高校圖書館擁有巨大的圖書信息資源優(yōu)勢,但只有16.74%開展了向社會讀者開放的服務,絕大部分高校圖書館仍處于對社會封閉的狀態(tài)。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高校圖書館中的圖書信息資源相當部分處于閑置狀態(tài),利用率不高,存在向社會提供開放服務的巨大潛力。高校主要承擔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的重任,同時也有義務承擔文化傳承、社會服務和知識更新的職責,因此本文對大學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的應用前景進行分析。
一、開放服務模式應用現狀
1.關于開放服務模式。目前,對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有不同的理解。一種是針對圖書館自身服務方式的描述,相對于傳統(tǒng)封閉、半封閉的服務方式,采用“大流通、大閱覽、全開架”的服務方式,實現藏、借、閱、檢、流、詢一體化的服務方式。另一種是指服務對象從主要針對校內師生拓展為面向廣大社會群體。前一種可以通俗理解為“大型超市”對傳統(tǒng)“百貨公司”來說更符合開放服務模式,后一種是服務范圍由校內向校外延伸,面向社會開放。由于后一種比前一種應用更為廣泛,所以本文采用后一種概念。
2.開放服務現狀。迄今國內有小部分高校圖書館提供社會服務功能,經濟發(fā)展水平高的地區(qū)開放程度優(yōu)于經濟發(fā)展水平低的地區(qū),但整體上與國外差距較大,無論是開放服務的高校圖書館比例,還是項目數量、范圍,我國都遠遜于發(fā)達國家,這一方面是很多國家的法律規(guī)定高校圖書館有向社會開放服務的義務,另一方面是這些國家的高校圖書館已形成了向社會提供服務的理念。
3.影響開放服務的原因。我國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滯后的主要原因包括館藏資源限制、服務設施條件不足、開放服務意識弱、服務水平低、制度配套不完善等。圖書館館藏資源影響較大,紙質資源數量不足限制了對外開放服務的需求,因為高校圖書館采購經費有限,近年來采購成本又不斷上漲;圖書館數據庫受版權影響,大都難以開放。服務設施條件主要是指圖書館基礎設施條件,目前各高校圖書館基礎設施條件差別較大,但即使條件較好的學校也存在“位難找”的問題。開放服務意識薄弱是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普遍問題,羊城晚報記者曾走訪了若干高校的學生,幾乎一致反對本校圖書館對外開放,因為在他們看來校外人員進入會破壞圖書館原有的學習氣氛,這其實也是很多圖書館工作人員的顧慮所在,擔心社會讀者難以管理。服務水平低反映了高校圖書館服務能力方面的欠缺,受到自身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限制以及校內外合作機制的缺乏,服務水平難以滿足對外服務的要求,有些學校甚至咨詢服務都無法提供。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的相關配套制度不完善,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對圖書館開放服務產生很大影響,以致開放服務流于形式,難以真正落實。
二、開放服務模式發(fā)展目標與應用方向
1.高校圖書館采用開放服務模式的必然趨勢。這種必然趨勢反映在以下幾點:首先是高校圖書館社會責任所在。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教高[2015]14號)第四條規(guī)定,高校圖書館主要任務之一是“積極參與各種資源共建共享,發(fā)揮信息資源優(yōu)勢和專業(yè)服務優(yōu)勢,為社會服務”,表明高校有責任為社會提供服務。其次是社會對信息消費來源的需求。目前信息消費正以每年增長25%的速度發(fā)展,圖書館作為向公眾提供信息的部門,理應成為信息消費的重要來源,而高校圖書館在專業(yè)技術上的優(yōu)勢也使其成為推動信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力量。最后是高校發(fā)展與影響力提升的需要。高校的影響力重要表現之一是學校文化的積淀,而圖書館又有信息資源、人才技術資源的優(yōu)勢,利用這一優(yōu)勢開展社會服務正好滿足人們景仰高校的預期。
2.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的發(fā)展目標。開發(fā)任何事物都應該有目標,有了目標也就確定了發(fā)展的方向。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的終極目標應當是知識資源的最大化利用,階段性目標應當是讓更多的人享受知識資源,提高知識資源的利用率。為了實現發(fā)展目標,高校圖書館應在人才培養(yǎng)、職能設置、業(yè)務開拓等方面做出調整。人才培養(yǎng)水平決定了開放服務的質量,所以高校圖書館應為館員進修深造提供培訓機會。職能設置應注重橫向聯系、縱向銜接和資源整合,避免職能重疊與分工不均,并以信息資源共享和關鍵數據多業(yè)務復用為原則。業(yè)務開拓應著眼于通過更多新業(yè)務打開開放服務的大門,例如3D打印、人工智能技術等,為公眾提供更好的體驗效果。
3.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模式的應用方向。就目前情況而言,我國高校圖書館開放服務不可能完全照搬國外模式,應結合國內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首先,應針對自身資源情況選擇服務模式。以紙質資源來說,獨占性的特點決定了這項資源的開發(fā)需要增加副本數量,由此帶來資源采購費、排架與館舍空間、借閱違約等問題,所以應綜合考慮圖書館實際情況決定是否開放這項服務。比較起來,數字資源具有更大的優(yōu)勢。對于數據庫版權問題,圖書館可與供應商協(xié)商修訂相關條款,為此增加的費用可通過申請增加圖書館費用或向社會讀者收取適當費用的辦法來解決。其次,采用館際聯合的方式開展開放服務。例如與公共圖書館、其他校際圖書館結合地區(qū)性的圖書館聯盟,根據本校圖書館資源優(yōu)勢決定開放項目,這樣有利于形成資源互補和資源共享機制。再次,可根據社會讀者背景開展針對性的服務。社會讀者根據背景可分為校友、政府機關人員、企事業(yè)人員、社區(qū)人士、青少年、殘障人士等,根據他們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務,如對政府機關人員開放統(tǒng)計數據庫、法律數據庫等,而對企事業(yè)人員開放標準數據庫、專利數據庫等。
三、結語
高校圖書館開展對外開放服務最應該考慮的問題包括自身實力、環(huán)境條件、組織結構等因素,雖然開放服務是大勢所趨,但在滿足本校師生需求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發(fā)展規(guī)劃,做到積極、穩(wěn)妥、量力而行,才能更好地適應這一發(fā)展趨勢,以滿足時代和社會對高校圖書館的需求。
參考文獻:
[1] 劉昊,嚴海兵. 高校圖書館向社會開放服務模式研究[J]. 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15,32(2):98-104.
[2] 王堯. 高校圖書館全開放式服務模式的探析[J]. 中華醫(y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1,20(8):20-22,60.
[3] 孫麗. 高校圖書館一體化開放服務模式探討[J]. 河南圖書館學刊,2013,33(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