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
為了適應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fā)展,我國開始了一系列的新課程改革,以改變過去的滿堂灌,死記硬背的教育教學方式,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了響應國家號召,許多語文教師也積極思考,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斷探尋適合當前教育背景的教學方法,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僅談談我的幾個觀點。
一、教師要“活”起來,做新時期的榜樣
首先,教師的觀念要“活”起來。在這場改革中,每個教師都要重新認識定位自己的角色,要轉變觀念,要學習和實施新的教學理念,在處理與學生關系的問題上,不再是一味地嚴厲,樹立所謂的威信,企圖壓制學生的自主性,而是要形成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我見過這樣一個例子:有這樣一位教師,就專業(yè)知識而言,他是非常優(yōu)秀的,上課將知識講得非常透徹。就品質而言,他無疑也是一位非常負責人的好老師。每次學生犯了什么錯誤,他都會及時糾正他們。他對學生非常嚴厲,而且不茍言笑,以樹立他的威信。由于當時的學生剛升入初中,他的這種與學生相處的方法在開學的第一個月還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久而久之,學生開始抱怨,對這位老師的課出現(xiàn)抵觸情緒,師生矛盾頻發(fā),更有甚者,有學生因為害怕上他的課而假裝請病假。針對這一情況,這位老師也進行了深入的思考。最后,他轉變觀念,決定給學生上一堂生動的情感教育課。他把學生當做朋友,與他們交流、談心,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分享給學生,在學生面前袒露自己教書育人的初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一方法無疑是非常有效的。這堂課給予了他雷鳴般的掌聲,同學們都深受感動。我想,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使學生獲得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情感的美好體驗。就他的這堂課而言,不算是真正的語文課,但卻達到了語文課所要追求的目標。這是師生共同努力的結果??梢?,一堂生動的高效的語文課,離不開師生的相互配合。而當前環(huán)境下的學生已不再是舊時的靠“棍棒”可以使之屈服的學生了。所以,教師要及時轉變觀念,與學生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剛柔并濟,松弛有度,讓學生發(fā)自內心的喜歡學。正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實學生對某門學科的喜愛,很多時候會受到教這門學科的老師的影響。所以,轉變觀念,正確處理與學生的關系對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就尤其重要了。
其次,教師的知識要“活”起來。韓愈說:“業(yè)精于勤兒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教師教書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培訓,自我完善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不斷積累,不斷反思,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陶冶性情,提高精神生活質量。就語文學科而言,基礎專業(yè)知識要不斷復習鞏固,并不斷添加新的內容,對新環(huán)境下產生的知識要善于歸納總結,引入活水,構建新的知識體系。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學習使用各種教學工具,以適應新時期的各種變化。要積極走出去,向更多優(yōu)秀的老師學習請教,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讓我們的知識“活”起來。比如,我出去學習了群文閱讀的教學方式?;貋砗?,我積極思考,也想給學生上一堂這樣的課。但顯然,難度較大。不僅對老師要求高,對學生的課前預習也增加了難度。但凡事都要嘗試后才知道。當時,我選的是《春》、《濟南的冬天》、《秋天》這三篇課文,讓學生從修辭和情感上找出這三篇課文的相似之處。這堂課下來,學生印象頗深,對這種教學方式接受得比較好,這堂課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所以,我認為作為教師,首先要保證我們頭腦中的知識是“活”的,才能上活一堂語文課,也才能培養(yǎng)出活躍的、與時俱進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生。
再次,教師的教學方法要“活”起來。傳統(tǒng)教學方法使課堂枯燥無味,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興趣不高。而且教師占絕對主導地位,很多時候基本上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臺上講,學生很少提問,甚至害怕提問,這極大的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所以,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就要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比如對詩歌的講解,我們可以先用誦讀法,配樂朗誦,師生共讀,并對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配圖展示,聲情并茂,為學生創(chuàng)設情景,讓他們合作探究,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理念。
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標注要“活”起來?;谒刭|教育的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不能僅以分數(shù)高低論英雄,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亮點。有的學生整體語文成績不理想,但他寫作水平較高,就要積極鼓勵,使他有所發(fā)展。有的同學成績不太好,但他上課積極性高,主動性強,也要給予積極評價??傊?,新時期的語文課堂要“活”起來,不僅要使優(yōu)生“活”起來,也要讓學困生積極參與課堂。因此,教師要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標準,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困生的課堂參與度。
二、學生要“動”起來,做新課堂的好主人
新課程標準自2011年修訂后,在學生角色的定位上,凸顯了“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響教師的講課內容。對于善于思考,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學生,教師自然而然的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擴展范圍要廣得多,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會多樣些,把更多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只起到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相反,對不愛思考,課堂參與度不高的學生,教師的教學熱情也會受到打擊,在知識講解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可能更多把握主動權。所以,學生要當好新課堂的小主人,就必須多花功夫,要“動”起來:課前的預習,課后的復習,廣泛的閱讀,積極的寫作訓練,多方面鍛煉自己的聽、說、讀、寫能力。這些都有利于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學設施要“跟”起來,做與時俱進的好幫手
新形勢下,要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還需要借助新的教學工具。比如交互式電子白板,很多學校已安裝這一設備。這一新型教具的使用,極大的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豐富了教師的教學內容,加強了師生間的互動,使語文課堂圖文并茂,生動有趣,極大的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活躍了課堂氛圍。當然,我們也不能舍本逐末,完全依賴于教學工具,但合理運用教學工具,發(fā)揮他的幫手作用也是極其必要的。所以,要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教學設施也要與時俱進。
綜上所述,要使語文課堂真正“活”起來,是要從多方面努力的,需要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取得較高的學習效果,已達到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培養(yǎng)出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好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