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紅
摘 要: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恰如其分的應用,不僅能使復雜變?yōu)楹唵?,深奧變?yōu)闇\顯,而且增長了信息量,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越來越強,達到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高效。
關鍵詞:高效性;信息技術;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教學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變革之中,大家都在努力地進行語文課堂實效性和高效性研究。因此,我們要在語文課堂上構建一種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一種信息技術的氛圍,讓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助航,實現語文課堂教學的真正高效。
一、利用信息技術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作為小學生,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會產生一定的興趣,特別是新奇的、差別較大的、與眾不同的現象。在教學中能把握住學生這一特點,將會給課堂帶來無限生機。如在教學《威尼斯的小艇》一文時,在明確所學內容后,我對學生說:“你們去過威尼斯嗎?……我們現在就到世界聞名的水上城市——威尼斯,去領略一下那兒獨特的異國風光,好嗎?”接著播放錄像,讓孩子們在多媒體上游覽威尼斯。然后讓學生說說:“游覽了威尼斯,你都看到了什么?”學生興趣昂然,紛紛舉手回答:“我看到了古老的石橋、高大的古建筑、縱橫交錯的河道……”利用多媒體,通過看錄像觀察異國風光,能跨越時空的障礙,拉近理解的時空。所謂“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語文教學中整合信息技術,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悅耳、悅目、悅心的情景,它形象生動,聲像結合,圖文并茂,為學生提供趨于逼真的語文環(huán)境,從而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巧用信息技術開闊眼界
主動直觀的教學方法,新穎別致的電教設備,不但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在這種教學活動中,學生可以獲得大量信息,知識更加豐富。例如我在執(zhí)教《桂林山水》一課時,這篇文章寫得十分優(yōu)美,要讓學生體會到那異地之美,除了動情的朗讀、靈活的講解外,更重要的是“百聞不如一見”。只有一樣東西真真切切地擺在面前時,你才能感受得更為深刻。但是,可以說沒有幾個學生去過桂林,而且對于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孩子們對此有著極大的欲望。此時,我將桂林的奇山異水通過多媒體展現在他們眼前,孩子們的眼睛為之一亮,個個興致勃勃地欣賞桂林的山的奇、秀、險;桂林的水的靜、清、綠的特點。這就是信息技術帶來的益處。它拉近了書本與現實的距離,既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又使學生的精神世界受到了一次心靈的遨游。在語文教學中合理運用信息技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更有利于創(chuàng)造性地把課本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了語文教學的空間;還有利于將語文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還到學生的手上,讓其自由地進入運用的廣闊天地。
三、善用信息技術激發(fā)情感
一個人的情感變化不僅僅決定于他的自身,大部分還是來自于外界的影響。語文對于學生情感的陶冶,思想道德建設,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所起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因為語文本身就有著這樣的優(yōu)勢。如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鑒于學生都沒有經歷過地震,這種自然災害對他們來說是很遙遠,為了引起學生的共鳴,增強他們的情感體驗,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地震時高樓轟然倒塌、人們亂作一團的震撼畫面,讓學生迅速進入情景,更真切地感受文中父親對孩子的愛以及父與子的了不起。學完課文后,學生很自然地聯系到我國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一個個畫面的展示讓孩子們重溫了一個個地震中感人的故事。在大災害面前全國人民表現出的民族團結、“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愛無疆精神深深震撼著每個孩子的心。
“情感是生命里最美的花”。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接受知識過程的認知因素,更要關心學生接受知識過程的情感體驗,讓課堂涌動著學生生命成長的活力,讓生命時時綻放出情感之花。
四、妙用信息技術促進創(chuàng)新
前蘇聯教育家蘇現代化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更重要的是能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學生有疑問才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才能有所發(fā)現,有所創(chuàng)造。比如學習了《梅花魂》,孩子們不但被文中“外祖父”對祖國的深深眷戀之情所感動,還懂得了表達感情的方式并不是單一的,除了可以通過寫事來表達之外,還可以吟誦詩詞、演唱歌曲……我結合課文在班上舉辦了一次“濃濃的鄉(xiāng)情”的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利用信息技術收集資料并且定好時間在班上表演,看著感人的歌詞和韻味十足的詩詞,聽著動人的旋律,想起葬身異國他鄉(xiāng)的“外祖父”,孩子們動情地演繹著《靜夜思》《回鄉(xiāng)偶記》……更有一部分離鄉(xiāng)別井跟隨父母來外地求學的孩子聯系自己的親身經歷,頗有韻味地唱起了《九月九的酒》《我的中國心》,動情的表演讓孩子們的思鄉(xiāng)之情和愛國情懷得到盡情釋放。經過運用信息手段,學生的思維不斷升華,方法越發(fā)多樣,創(chuàng)新意識越來越強。
五、活用信息技術培養(yǎng)能力
素質教育的關鍵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戰(zhàn)能力,在這方面,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更具啟發(fā)性,利用它能把多種信息綜合處理,使學生在全新教育環(huán)境中享受豐富的教學資源,從而在知識、能力、心理、個性等方面獲得全面發(fā)展。在學習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之后,我讓學生利用“寬帶網”搜集一些有關魯迅的資料與同學交流,可以是圖片、名言、故事等,從中感受魯迅先生的人格魅力,加深體會魯迅先生深受人們愛戴的原因。利用信息技術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增長了信息量,提高了信息傳遞效率。
讓信息技術為語文教學助航,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可以令“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在語文的課堂上,我們講授的不僅僅是一篇課文,一首詩歌,而是一個社會、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世界的“大語文”。信息技術的應用使今天的語文教學之路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輝煌。
參考文獻:
[1]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 孫杰遠.《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5 .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素質教育觀念學習提要》.
[4]《運用多媒體提高語文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