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長虹
【摘要】在傳統(tǒng)的初中教學系統(tǒng)當中,語文、數(shù)學、英語被并稱為三大主科,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初中語文也擔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因此如何提高初中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點。本文以探究性閱讀的作用以及探究性閱讀的基本內(nèi)涵為切入點,深刻剖析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對學生語文思維形成的重要影響,意在為我國初中語文教學改革建言獻策。
【關鍵詞】探究性 閱讀 語文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090-01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在人一生的教育當中,肩負著重要的責任,因此,該如何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是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重點,特別是對于初中語文教學來講,由于初中生處于特殊的年齡階段,因此,初中語文教學還肩負著引導學生積極向上,矯正學生不良思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三觀等重要的任務。可是,就我國目前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來看,應試教育仍是主流,初中語文教學的效果有待進一步提高,探究性閱讀應運而生。
一、探究性閱讀的作用
1.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語文學科當中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人文內(nèi)涵,這些都需要學生自己在探索中學習。探究性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背后的含義,通過文字了解國家的人文內(nèi)涵,通過成語了解民族氣節(jié),同時,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例如,古文的教學一直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難點,那些文言文晦澀難懂,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探究性閱讀,就能解決這一問題。
2.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文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聽說讀寫的能力,在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教材發(fā)問對課本發(fā)問,在這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如果積極的參與討論當中,就要將課本吃透,這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讀的能力;在聽取別人意見的同時加以分析,培養(yǎng)了學生聽的能力;當與別人意見不同時,學生積極地表達自己,這也就是說的能力;最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討論的結果形成書面材料,這也就是培養(yǎng)的學生寫的能力。
二、探究性閱讀的基本內(nèi)涵
探究性閱讀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最終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不僅僅是簡單的成績和名次。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探究型閱讀的目的正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它讓學生以一種自主、易接受的方式去探索和追求真知,深化教育教學的基本目的,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這種教學方法拉近了學生與課本之間的距離,擺脫了教師在教學當中的束縛,著重強調(diào)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
三、探究性閱讀對于語文教學思維方式的影響
探究性閱讀的重點在于“探”,也就是探索,“究”也就是研究,這種閱讀方式對于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思維有著重要的意義。
1.敢于質(zhì)疑
在傳統(tǒng)的教學當中,教材和教師的權威不容挑戰(zhàn),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通過探究性閱讀,在教師積極的引導下,學生慢慢地各抒己見,敢于質(zhì)疑教材中一些不合理的問題,一方面拉近了語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另一方面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思維,遇到問題不僅僅是被動地接受,更重要的事要多問幾個為什么,當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困難時,千方百計地不斷嘗試,而不是輕易放棄。
2.創(chuàng)新思維
新的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為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語文學科包羅萬象,古語有云,文無定法,因此,語文學科重視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良好的平臺。在以往的教學當中,學生習慣性從單一的固定的角度思考問題,盲目地接受課本;而在探究性閱讀中,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積極的引導進行發(fā)散性思維,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例如在鴻門宴一文中,教師可以在教學開篇提出問題,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項莊是誰?沛公是誰?這句話有什么典故?從而引出鴻門宴一文。在文章的講解過程中,到時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如果自己和項羽易地而處,會做出什么樣的決定?鴻門宴一擊不中時,會不會下令追殺劉邦?請說明各自的原因。通過這樣幾個簡單的小問題,引導學生分析鴻門宴發(fā)生的背景以及項羽的人物性格,從而得出結論。
3.樹立民族自豪感
了解一個國家就要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和它的文化,因此,初中語文教學也肩負著樹立民族自豪感的光榮使命。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深入,許多西方文化不斷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碰撞交融,一些初中生對我們傳統(tǒng)的文化一知半解,便產(chǎn)生崇洋媚外的想法,民族自豪感不斷下降。通過探究性閱讀,是初中生了解我國的化博大精深,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的樹立民族自豪。
參考文獻:
[1]孟琳.探究性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之我見.讀與寫雜志.2012.05
[2]白海波.探究性教學方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及應用研究.基礎教育.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