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洪
【摘要】政策工具是地方政府進行科學管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在提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政策工具的選擇和使用,是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管理體系,提高管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充分發(fā)揮政策工具的工具理性、價值理性、制度理性,推動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運用和選擇強制型、自愿型、混合型政策工具,提升地方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
【關鍵詞】政策工具;地方政府;治理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的對象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而分析和研究的角度則是政策工具,也就是在政策工具視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改變,對地方社會的影響。通過對政策工具種類的分析和對比,以及政策工具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中的作用的闡述,對政策工具視角和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間的關系進行辯證討論,有助于地方政府構建新的治理能力體系和框架,并且能夠解決因為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政策工具選擇不恰當,出現的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問題。
一、政策工具在地方政府治理中的意義
政策工具是指推行政策、實現政策目的手段和措施。政府通過政策工具來影響政策中的經濟、社會等變量,進而激勵或抑制某些行為,從而推動治理朝著政策理想目標邁進。政策工具的存在主要是為了國家推行和完善政策,同時也是政策執(zhí)行的重要手段。
目前政策工具的類型主要分為三類,分別是自愿性工具,強制性工具和復合性工具。這三種工具的特征對政策的推行具有不同的作用。通過這三種特征可以發(fā)現,政策工具其實是一種“客體”,也是一種活動,一種推行政策實施的活動。國家通過法律形式,體現政策的客體性,受到法律保護,而這個時候的政策工具,及法律或是行政命令則是政策工具的客體。而活動則是把政策范圍和內容擴大了,是顯示出政策特點的一種方式,就是活動,即“一系列的顯示出相似特征的活動,其焦點是影響和治理社會過程”。所以說,政策工具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政策目標,它就是一種手段和方式。
地方政治治理能力就是政策供給能力,也就是國家黨中央制定政策,地方政府進行推行和完成的工作能力。而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離不開政策的指導。因此,需要借助于政策工具的特殊性,來輔助地方政府推行政策的開展。
政策工具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政策工具是實現政策目標的基本途徑,地方政府想要推行和完成政策,就要借助于政策工具,這種方式和途徑捷徑,是最容易完成的政策目標的。其次就是政策執(zhí)行本身就是地方政府對政策工具選擇的過程,因此地方政府在結合當地實際情況之下,必須選擇對當地推行政策最有利的方案,而且選擇的政策工具也是經過比對得到的,所以在政策執(zhí)行的過程中,選擇的政策工具是最適合的。第三就是政策工具的選擇是地方政府治理過程中,政策成功與否的關鍵。如果選擇的政策工具不合適,政策推行的就不順利,有可能一項利民政策就不能推行成功。因此,需要根據政策的內容以及工具的類型,科學合理的選擇合適的工具,來實現政策的內容。所以政策工具與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是相輔相成的。
二、發(fā)揮政策工具的各種理性推動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
(一)充分發(fā)揮政策工具的工具理性
在政策工具視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是有一個階段性變化的。最開始是通過選擇工具理性來推行政策。工具理性,就是在實踐的過程中來確認使用的工具和手段是否有效,從而進行判斷,并且為政策的執(zhí)行采取最大化的效果,實現人的某種功利的想法和要求。這種政策工具一般應用于新的政策實行,或者是新的領域開拓的時候使用,因為地方政府也沒有相關的經驗,則需要通過選擇工具理性,來逐步的完成政策的有關內容。這樣可以鍛煉地方政府的應急能力,在出現某種預兆的時候,可以理性的分析,并且做出決斷,是否需要使用該種方法和工具繼續(xù)執(zhí)行政策,這樣能夠有效的避免地方政府因為選擇錯誤性的政策工具,而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從而影響到地方政府建設現代化城市的目標。因此,依據工具理性的特點,可以知道,通過精確計算功利的方法以便政策的實行途徑最短,能夠最有效達至目的,其本質就是工具崇拜以及視技術主義為生存目標的觀點和價值觀,因此,“工具理性”還被成為“功效理性”和“功率理性”,其目的就是直奔目標,選擇最短的捷徑來完成政策的推行。唯一的風險就是需要在實踐中推斷該種政策工具的合理性。這也是提高地方政府對風險預警能力,以及地方政策實行之前,需要做好有關的風險規(guī)劃和后續(xù)的管理措施。這是促進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和辦法。
(二)充分發(fā)揮政策工具的價值理性
政策工具價值理性是比工具理性更高一級的選擇。但是,價值理性是以工具理性為基礎的,雖然法蘭克福以及后來的學者對工具理性的批判性更多,但是不可否認,工具理性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實際作用。而在地方政府選擇價值理性工具的時候,就表明其工具理性帶來了一定的效果。因為價值理性是一種概念化和理想化的工具,想要達到和完成政策目標,就需要選擇工具理性作為工具,這樣才能互相協(xié)作,共同完成政策的推行和發(fā)展。輔助地方政府提高治理能力。究其根本,價值理性是比工具理性更為本質的東西,是政策執(zhí)行的核心內容,我國想要打造民主現代化的社會,核心就是民主和現代化,那么就是價值理性,而實現民主和現代化的手段就需要使用工具理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雖然在經濟領域和哲學領域,對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一直有爭論,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當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具有統(tǒng)一性的時候,起到的效果要簡單的“1+1=2”形式,也就是說,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主要體現在如何確定政策的客體,以及選擇合適的政策工具,用另一種方法解釋就是首先確定價值理性的核心內容,然后選擇工具理性的運作方式,從而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檢查該政策能否給給地方政府以及百姓帶來最大化的利益。所以,價值理性是政策工具中比較本質的東西,是政策實行過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重點關注的東西。無論是政策法律還是經濟領域的相關政策推行,都離不開執(zhí)行目的和手段的有效結合。
(三)充分發(fā)揮政策工具的制度理性
制度理性是近些年提出一種政策工具,其應用的范圍十分的廣泛,無論是在經濟領域,政治領域,哲學領域還是社會領域等,都有其存在的身影。因此,制度理性也可以作為政策工具的一部分來使用。因為制度理性更關注于社會的制度內容以及政治結構的構成,所以,制度理性在提高地方政府政治能力方面,能夠起到較好的作用。通過宏觀和微觀的角度,對地方政府執(zhí)行政策的工具選擇,核心的確定、以及結構的改變,進行多方面,全視角,由外及內,由表至里,從結構到內容進行闡述,制度理性工具可以貫穿于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之中。制度理性是對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的全方位補充。如果說價值理性是行動的目標和核心,工具理性是執(zhí)行政策的工具和手段,兩者構成了政策推行的結構,那么制度理性則是具體的內容,是整個過程中的“血肉”,這可以讓政策工具變得有血有肉,讓政策工具更符合地方政府治理能力提高的需求,以及百姓想要深度理解政策的想法。所以,在工具理性,價值理性以及之獨立性的結合之下,有助于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以及工作效率。同時這種政策工具,能夠完善政策推行中存在的不足之處,讓地方政府治理能力和效果都有顯著的提高。
三、運用各種政策工具提升地方政府現代化治理能力
(一)強制型政策工具的選擇與運用
強制型政策工具,也叫直接工具,主要是用于目標個人或者是公司,其行為是強制性的,因為這種形式給個人和企業(yè)帶來的自由裁量的空間很小甚至沒有,其主要包括范圍為政府管制,公共事業(yè)的管理,以及對軍備物資和法律的實行等,都是強制性的?;旧蠜]有選擇的余地,因此,地方政府在選擇這種政策工具的時候,首先要確定政策的性質,是關系到國家根本和軍政的,還是和各行業(yè)改革有關的,確定政策本質以后,可以選擇是否使用強制型政策工具。強制型的政策工具,有效的提高了當地政府治理能力,提高了工作效率。讓政策的執(zhí)行更暢通,不會因此產生不必要的麻煩。因此,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需要在某些環(huán)節(jié)和方面選擇強制型工具,以便完成當地的政策推行工作。所以,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中強制性政策工具是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視的工具。而強制型政策工具的選擇,也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還有提升空間的一種體現。所以,需要重視強制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同時可以根據表1,了解到強制程度不同,選擇的工具程度也不同。
(二)自愿型政策工具的選擇與運用
自愿型政策工具,顧名思義就是以自己為主導中心,政府不強行干涉或者是完全沒有政府干預的一種方式。是在個人,企業(yè)以及相關單位自愿配合下,完成政策任務的一種形式。自愿型政策工具,主要使用在社區(qū)工作,福利工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捐款集資,和家庭活動等。這些都是不需要政府干涉就可以自行完成的有關任務。比如,國家號召反腐倡廉工作,各企事業(yè)單位為了響應國家號召,為了改善內部的環(huán)境,紛紛主動開展反腐工作,清理單位內部的不和諧的聲音和行動,肅清環(huán)境,為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更好的環(huán)境。這就是自愿型政策工具,而受到相關單位的影響,個人企業(yè)和單位等,也會紛紛開展相關的活動,而學校,家庭也會針對反腐倡廉工作的內容進行教導學生,孩子,以及做好自我的審查和反省。所以,自愿型政策工具是政府選擇一種治理工具,但還這種治理工具更符合百姓的需求,在一定范圍內,允許百姓做和接受政府允許的事情。同時這也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種表現,當政府選擇自愿型政策工具時,說明治下地區(qū)的政治清明,百姓和睦,百姓對政策的理解能力到位,是另一種“無為而治”的表現。是符合現代化建設的要求和表現。因此,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需要重視自愿型政府工具。
(三)復合型政策工具的選擇與運用
一般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主要體現在工具的選擇上,主要使用的是復合型政府工具,也就是強制型政府工具和自愿型政府工具的結合。這種混合型的政府工具,雖然把最終的決定權交給了個人和企業(yè),但是在整個過程中,政府是需要監(jiān)管和觀察的。而不同程度的介入,則表明國家對單位和個人以及當地政府治理能力的認可態(tài)度。所以,當地方政府在開始征稅管理,用戶的收費,以及法院對產權的拍賣,甚至是低保的補貼,養(yǎng)老保險的繳納等,都是需要政府介入的。因為很多項政策都是關乎民生的,不僅需要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管理,也需要國家有關部門的監(jiān)督和管理。所以,在地方政府混合型政策工具的時候,需要的有科學的合理的判斷標準,這也是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種體現。秉承系統(tǒng)性原則和客觀性原則,來判斷地方政府選擇的復合型政策工具是否合理,并且從經濟角度以及工作效率來判斷,使用復合型政策工具是否能夠為地方政府帶來最大化的收益,是否是成本最小的工具。以此來提高符合型政策工具在地方政府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和地位。所以,在政策工具視角下,無論是選擇混合型工具,自愿型工具還是強制性工具,都是提高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時根據特征選擇的制度理性,價值理性以及工具理性,來輔助政策工具的選擇和實行。
總之,本文在政策工具視角下,對地方政府治理能力進行了研究,認為地方政府需要以政策工具為基礎,來完成政策的推行和建設現代化社會的目標。政策工具在有效提高治理能力、建設健康和諧的社會、提高、百姓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等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茍歡.政策工具視角下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J].西華師范大學,2015(04):198-200
[2]劉毅.整體性治理視角下的縣級政府社會管理體制創(chuàng)新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2014(09):213-215
[3]陳霞.中國經濟發(fā)展中的國家自主性——基于改革開放前后比較視角的研究[J].吉林大學,2016(07):177-179
[4]楊志軍.當代中國環(huán)境抗爭背景下的政策變遷研究[J].上海交通大學,2014(06):178-179
[5]湛中林.交易成本視角下的政策工具研究[J].南京大學,2015(03):167-169
[6]周小付.地方治理視角下的地方債風險分析[J].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4(06):123-128
[7]李志強.轉型期農村社會組織:理論闡釋與現實建構——基于治理場域演化的分析[J].吉林大學,2015(07):111-115
[8]朱友剛.服務型政府視角下的政府信息公開研究[J].山東大學,2012(04):156-159
[9]劉偉忠.我國地方政府協(xié)同治理研究[J].山東大學,2012(07):145-148
[10]趙冶倩楠.治理現代化視角下我國地方政府公信力研究[J].鄭州大學,2016(05):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