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波+董宏+粟娟+王嘉璇+陳歆卓
【摘要】傳統的對大學生炒股調查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以實證方法來分析,但是并沒有更科學與進一步的分析。我們主要采用的是計量的分析方法加上實證分析,使得調查的結果更為具有科學的依據。同時也能夠更加的明顯的看到實證分析與計量分析的異同。
我們主要是分析大學生炒股投資收益率的高低的影響因素。通過總體數據的實證分析與計量分析,可得出雖然兩種分析方法有一定地誤差,但是總體上的分析結果是一致的。同時通過數據的分析也可以給出一些更加科學的建議。采用OLS分析法(其中重點分析R^2),對OLS的有效性檢驗,T檢驗。同時我們最終成型的模型為log-log模型,同時數據格式是橫截面數據。
【關鍵詞】計量分析和實證分析;六個影響因素;計量模型
1 緒論
1.1研究背景以及問題的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炒股儼然成為一種時代熱潮,大學生也紛紛投身其中,但是對于大學生炒股的看法仍然眾說紛紜。由于大學生炒股存在著專業(yè)性不足、資金來源渠道狹窄、時間與課業(yè)沖突等因素的制約,使得絕大多數參與股市投資的大學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
當前對于大學生股票投資的行為的研究一定層面上仍然采用調查方式進行研究分析,我們決定從計量的角度出發(fā)更加科學地對課題展開研究。在掌握了一定的大學生炒股情況之后,針對這一現象課題小組展開了研究,著重分析大學生自身因素以及外部宏觀因素對其投資的影響,確定出了研究大學生炒股收益與投入之間的關系。
1.2研究內容及方法
本文旨在探索大學生股票收益與投入、外部宏觀因素的關系,從計量經濟學視角出發(fā),對大學生炒股投入以及宏觀外部環(huán)境對其投資收益的影響,從而給大學生炒股予以較為科學的建議。
根據本文研究目的以及數據的可獲得性,宏觀經濟數據以月份為基礎,同比計算出其增長幅度,獲取當前市場強弱的狀態(tài)和活躍程度;當前資金投入量(CA)、每周平均看盤時長(ATRT)、等六個因素來量化研究,其中通過對宏觀經濟變量的增減幅度來判斷當前股市周期。
采用OLS分析法(其中重點分析R^2),對OLS的有效性檢驗,T檢驗。并且我們最終成型的模型為log-log模型(同時數據格式是橫截面數據)。
1.3研究意義
中國股票市場正在逐步發(fā)展,與此同時大學生炒股隊伍也在日益壯大,然而社會、學校、家庭等缺乏對大學生炒股這一行為的重視,學校缺乏對大學生炒股的正確引導,致使大部分炒股大學生面臨這很大的困難。本文著力于探討大環(huán)境下大學生的股票投資收益與其投入的關系,從而大概的掌握當前大學生炒股收益狀況,從計量經濟學的角度研究各個因素存在的風險大小來分析大學生股票收益影響程度,為大學生炒股提供較為科學的參考。
2 變量說明和研究方法
2.1變量選取
通過對大學生股市投資狀況調查,我們綜合考慮選取了以下微觀和宏觀變量,通過變量從計量角度分析研究影響大學生股市投資的各要素。
2.2研究模型
2.2.1計量模型的設定
計量模型設定為
RI=+CA+ATRT+IPT+ANO+AH+M2ROID+SHIBOR1M+M2ROID*SHIBOR1M+IAVID+u
2.2.2模型設定的說明
該模型共有9個變量,其中8個為解釋變量,1個為被解釋變量。其中,為截距項,固定值為1.5%(參考2016年一年期央行定期基準利率),其不隨其他變量的影響而變動。同時,我們設置了M2ROID*SHIBOR1M這個交互項,因為我們可以知道M2很大程度上反映貨幣供應量的情況,而銀行間同業(yè)拆借利率的變動與其有著緊密的聯系,二者之間存在交互效應。其余各解釋變量依次設定并賦予系數。誤差項u:除以上因素外其他影響股市投資收益率的因素。
2.2.3模型回歸及結果說明
2.2.3.1模型回歸:模型設定后,利用R軟件執(zhí)行 lm(RI~CA+ATRTIPT+ANO+AH+M2ROID+SHIBOR1M+M2ROID:SHIBOR1M+IAVID),做模型回歸,并利用summary(描述性統計)命令,得到以下結果:
2.2.3.2回歸結果說明
根據描述性統計結果分別對CA、ATRT、IPT、ANO、AH、M2ROID、SHIBOR1M、IAVID和M2ROID*SHIBOR1M交互項進行分析。首先,通過回歸結果中R^2=0.8654可以看出模型中解釋變量對被解釋變量的解釋程度為86.54%,說明解釋能力很強。其次,對各個解釋變量做置信水平為95%下的T檢驗,通過與描述性統計結果的對比,僅有AH解釋變量的t值處于被拒絕區(qū)域,對被解釋變量RI無影響。此結果表明一周期間的平均持倉量對股市投資收益率的影響微乎其微,基本上可判定對收益率無影響,此與我們設定模型初的假設相反。其余解釋變量對RI的影響程度均較大。同時,通過回歸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ANO即一周平均操作次數對RI的影響是負相關的。即操作次數的增加反而股市投資收益率會下降。并且,我們會發(fā)現,M2ROID*SHIBOR1M這個交互項對RI的影響也十分明顯,這也反映出M2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貨幣供應量的變動情況。綜上,我們可以發(fā)現該模型較好地反映相關因素對股市投資率的影響狀況。
3 實證研究及討論
通過對以上各種因素的大概研究,現在我們來針對當中的五個重要因素的仔細研究。
3.1資金投入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數據分析顯示,資金投入量與股票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是呈正態(tài)相關。但是在實證分析中顯示,資金投入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聯度較弱,說明計量分析與實證分析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
3.2周看盤時長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數據的計量分析與實證分析可以得出,每周平均看盤時長與投資收益率之間存在高度正相關的關系。跟蹤得出如下數據:白XX在8月15號至8月19號其看盤時長為26個小時,對應的當期賬面盈利7.7%。在董XX的觀察期9月12號至9月16號之間,看盤時長低至8個小時,對應的其當期賬面虧損幅度達至1.8%。董XX在觀察期當中的9月26號至9月30號其看盤時長為15個小時,對應的其賬面盈利達至3.07%,在7月18號至7月29號這個期間,由于股票市場的波動比較大,但由于其看盤時長的增加,其虧損的幅度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3.3入市年長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數據的計量分析得出入市年長與投資收益率之間是呈現正相關的關系,然入市年長較長或者較短其投資收益率的波動性都較大,入市年長比較靠中的,其投資收益率是比較穩(wěn)定的。不同風險偏好(風險愛好者、風險中性者、風險厭惡者)的投資者的投資行為也大不相同,最終投資結果也會呈現不同狀態(tài)。
3.4周平均操作次數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數據的計量分析與實證分析得出周平均操作次數之間呈現負相關。如下:化環(huán)學院的白XX,在7月18號至7月22號和8月22號至8月26號這兩個觀察期內,周平均操作次數均為5次,但其當期賬面虧損幅度分別達至8.1%、3.19%。而且由于該位受訪者的操作次數波動較多,所以其當期賬面虧損變動的幅度較大,盈利幅度最大為7.7%,虧損幅度最大為8.1%。外國語學院的楊XX,其操作次數總體較少,所以其當期賬面損益的變化幅度比較小。
3.5平均持倉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數據的計量分析平均持倉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不存在聯系,實證分析中平均持倉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是比較極端的存在,兩者的關聯度不是特別高,但是也有一定的解釋力度。從我們長期的三位跟蹤采訪對象可以有力的解釋這一結論。其中兩位受訪者的平均持倉量的百分比高低與投資收益率之間存在者高度密切地相關度。當受訪者的平均持倉量所占比比較高的時候,其當期賬面收益率也比較高。反之其當期賬面虧損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所以說實證分析與計量分析在有一部分是有較大的差異。
3.6宏觀因素與投資收益率之間的關系
通過總體數據的計量與實證分析,可以得出宏觀因素中的SHIBOR1M與上證指數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負相關,M2和IAV與上證指數之間的相關度相對比較弱,但是實證分析中還是有一定的相關度。
4 總結
4.1主要結論與啟示
通過模型計算以及實證檢驗可以看出各個因素各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度。資金投入量對于投資收益率的影響較強;看盤時長總體上同收益率正相關;入市年長存在極端的關系,入市長短不同通過影響投資者的決策從而影響收益率;操作次數變化幅度與收益率變化幅度之間的關系密切,與投資收益率之間呈正相關關系;平均持倉量與投資收益率之間存在較為極端的關系,二者關聯度不高但仍然具有一定的解釋力度,跟蹤者的時間序列數據可以看出二者存在較高的相關性。即平均持倉量占比較高的時候,其當期賬面收益率也比較高,反之亦然。
針對于大學生炒股通過對其內因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大學生可以參與股票投資,但是,大學生炒股應控制資金投入量,降低投入是減少其炒股風險的重要途徑;大學生炒股獲益的基礎是在花費大量時間成本跟蹤股市變動,這與大學生的學習相互沖突。因此大學生炒股必須在二者之間獲取平衡點,該階段大學生仍然應當以學習為重,不能舍本逐末。炒股大學生應當在課余多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技能,更多是要健全和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質與承受能力方能做一個穩(wěn)健的投資者。更重要的是學校應該健全大學生投資理財教育機制,從較為科學的角度協助大學生參與理財投資,幫助大學生構建健康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做到教學相長,實現價值。
4.2局限性
本文從傳統金融的角度研究了大學生股票投資者的各個內因、外因與投資收益率的關系,由于團隊研究水平以及時間等方面的緣故,本文還存在以下幾點不足,同時也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未結合行為金融的研究方式來研究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與選擇。未投資者情緒納入考慮范圍,僅僅從投資者的投入出發(fā)。所以,在不同市態(tài)下,可在模型中加入相關虛擬變量,從而更加合理反映投資者的投資情況。今后針對該課題可以進行更深入的探索重點分析與雙向研究大學生投資者情緒和投資收益率之間的相互沖擊。
不同的市場狀態(tài)。本文研究了大學生股票投資者的各個內因與投資收益率的關系,主要是從投資者自身出發(fā),對宏觀經濟變量的研究僅僅是講其設定為一個外部環(huán)境,并沒有在不同市場狀態(tài)下劃分為不同情境來分析投資者內因與收益之間的關系。該問題可以為將來后續(xù)研究提供借鑒,充分考慮市場狀態(tài)對大學生投資者的影響。
股市投資機會成本。本文對大學生股市投資狀況的研究,雖考慮微觀和宏觀經濟變量對投資收益率的影響,但尚未考慮股市投資的機會成本,如同樣具有風險的投資渠道-債券投資。所以,若在研究中考慮相關其他投資的收益變化,將更能反映股市投資的真實對比狀況。
參考文獻:
[1] 陳浩.中國股票市場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實證研究[J].南開經濟研究.2004,(2):91-94
[2]程昆,劉仁和.投資者情緒與股市的互動研究[J].上海經濟研究,2005,(11):86-93
[3]2007,(8):131-140
[4]黃蓉.自回歸模型貨幣供應量對股票價格指數影響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2,(12):150-152
[5]陸蓉,徐龍炳.“牛市”和“熊市”對信息的不平衡性反應研究[J].經濟研究,2004,(3):65-72
[6]盛理峰.中國貨幣供應量(M2)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經濟論壇,2009,(9):55-57
[7]盛松成,吳培新.中國貨幣政策的二元傳導機制——“兩中介目標,兩調控對象”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8,(10):3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