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麗卯
[摘 要]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課堂教學的“線路圖”、“方向盤”、“指南針”,和“導航儀”。其編寫應遵循學生主體性、方向性、實效性等原則。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模式 導學案 編寫
[中圖分類號] G633.41[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6058(2016)310052
新課程改革呼喚有效教學,提出課堂上要以學生為本,凸顯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轉變教師角色,提高教師創(chuàng)新能力和教學設計能力。那么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使教師的“導”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最大限度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我們宜州市借鑒山東杜郎口中學和山東昌樂二中的“336”成功教學經(jīng)驗,并嘗試了初中英語導學案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釋義
導學案是引導學生學習的方案,是課堂教學的“線路圖”、“方向盤”、“指南針”和“導航儀”?!皩W案”教學模式是以“主題,探究,展示”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具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的特點,是一種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chuàng)新、學會合作的教學模式。
“導學案”教學模式中,“導學案”的編寫是前提和核心內(nèi)容。
二、導學案的編寫原則
(一)學生主體性原則
導學案的設計必須尊重學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注重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必須信任學生,注重留給學生學習的時間,讓學生自主發(fā)展,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二)方向性、實效性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必須實用、直觀、具體、時效性強,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線路圖”、“施工圖”,讓學生在完成導學案的基礎上,對本節(jié)課的知識有總體的感知,為合作學習及展示環(huán)節(jié)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原則
編寫導學案要求做到知識問題化、問題層次化,達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要求;一課一案,學生利用導學案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結提升,目標測試,真正落實課堂學習目標。
(四)發(fā)展性、鼓勵性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要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性、探索性學習,從而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五)發(fā)揮課本資源教學價值原則
導學案的編寫要基于教材,源于生活,指導學生走進教材,利用教材,理解教材,啟發(fā)學生結合課本知識進行探究。
三、導學案的類型
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和教學任務的需要,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有所不同,導學案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一)新授課導學案
新授課導學案的編寫要求教師認真研讀教材,根據(jù)課程標準對本課學習內(nèi)容的要求,明確學習目標和重難點。導學案的設計注重對教材基礎內(nèi)容的重新構建和整合,精心設計合作探究的問題,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引導學生達到學科學習能力目標。
(二)單元復習課導學案
單元復習課導學案的編寫是以單元為單位的,每單元至少一個。自主學習部分要求再現(xiàn)基礎知識,要求將相關知識及題目重新梳理與整合,注重知識的橫向、縱向延伸,凸顯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合作探究部分教師要精心設計探究題目,一般3到4個為宜,題目設計要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學生總結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規(guī)律。
(三)習題課導學案
這類課型的導學案一般是以單元為單位,教師可以根據(jù)單元的知識點、重點和難點對練習進行篩選。自主學習部分,將本單元涉及的有關知識以填空的形式讓學生課前掌握;合作探究部分,設計難度適中的題型,讓學生通過探究、展示、點評等活動,歸納解題方法,找出解題規(guī)律,提升解題能力;再通過當堂檢測和homework等,學生完成教師設置的有針對性的題目,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能力。
四、導學案編寫的要素及要求
(一)學習目標
1.數(shù)量以1到3個為宜,不宜太多。例如人教版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第一課時的學習目標為:
(1)重點:讓學生記住頻率副詞always, usually, often, sometimes, hardly ever, never的用法。
(2)難點:會用句型“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和“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與他人交流。
2.分析課標,吃透教材,結合教材內(nèi)容設計目標,要圍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來設計。
3.學習目標表述要明確、具體、科學,具有可操作性。
(二)學習流程
解讀學習目標→獨學→合作探究→展示點評→反饋提升→目標檢測。
(三)知識鏈接
1.利用本課的相關知識,結合生活實例,通過一些現(xiàn)象與學生認識上的沖突,創(chuàng)造情景,導入新課。
2.列出本課知識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歸納出能幫助學生理解、拓展及運用的相關解釋和說明,總結出相關的規(guī)律和結論。
(四)學習內(nèi)容
1.自主學習。
(1)根據(jù)本課基礎知識設置自主學習的內(nèi)容,使90%的學生能掌握和解決問題。
(2)根據(jù)學科特點,自主學習內(nèi)容的呈現(xiàn)形式可以多樣化,做到知識網(wǎng)絡化和知識問題化,既能讓學生從總體上把握本課的重難點,又能體現(xiàn)學法指導。
(3)精心設計,使問題具有啟發(fā)性,能引導學生主動閱讀教材并思考,引發(fā)學生積極參與。如:Do you like watching TV? What do you do on weekends?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學生閱讀這些問題之后會意識到:要解決教師設計的問題,不看書不行,看書不看仔細不行,光看書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透不行。讓學生真正從教師設計的問題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學會看書和學會自學。
2.合作探究。
(1)根據(jù)課標要求,精心設計需要學生合作探究的問題,避免簡單無效、沒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2)問題的設置要關注容易出錯的難點、中考熱點、學科應用以及規(guī)律,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找到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掌握解決問題的一般規(guī)律,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通過合作探究,拓展學生的思維,提升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能力,凝聚小組的力量,讓學生學會交流,學會合作。
(五)小結提升
1.以三維目標為線索,讓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在知識方面、學習方法方面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的收獲。
2.以本課知識要素為線索,把在本課所學到的知識點,用要素的形式呈現(xiàn),讓學生補充知識內(nèi)容。
3.讓學生展示、歸納、總結,避免教師代替學生總結,抑制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六)達標檢測
1.要以低、中等難度的題目為主,突出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考查。
2.重點考查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的重點、難點和易錯點。
3.題量不宜過大,大約5分鐘能做完。
(責任編輯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