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建敏
經(jīng)常在電視上看到,美食家們品廚師們做各種菜的味道是通過聞、看、嘗、嚼、品而得知其酸甜苦辣松脆軟。忽而想到作家不就像廚師一樣嗎?他們不就是精雕細琢出各種美味佳肴讓讀者去品嘗去欣賞嗎?而語文教材更是上乘的美味佳肴,這其中的味道,是通過讀、思、議、想、品、賞而得知的。要想讓學生知道語文的各種滋味,就必須讓學生去讀、思、議、想、品、賞,而思、議、想、品、賞這幾項,是必須在有效的閱讀中去完成的。小學語文閱讀是的趣味、情味、美味,都是在閱讀中體會出來的,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興趣閱讀,讀出趣味
小學語文教材不僅具有充足的教育性,還有一定的趣味性。它涵蓋了人類文化、知識領域的各個層面,并富有較強的時代氣息,貼近兒童心理,迎合兒童的精神需求。因此,教學時,教師應想方設法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興趣,讓語文課堂精彩紛呈,趣味無窮。如,一語下《識字二》借用傳統(tǒng)“三字經(jīng)”的語言形式,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nèi)涵。課中,可利用三字經(jīng)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通過教師范讀、學生互讀、賽讀、拍手(互拍、自拍)讀等形式,引導學生在興趣盎然的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韻律美,感悟家庭愛之美,激發(fā)尊長輩、愛家庭的愿望。
二、體驗閱讀,讀出情味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以讀為本,熟讀成誦,是中國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寶貴經(jīng)驗,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朗讀擺在第一位,讓學生在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精讀細品中,觸發(fā)靈魂深處的真實情感,從而品味文章的情味。如,在教學《秋天的懷念》一文時,主要是通過對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的細致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的。于是,教學本文時,可以從這些細微處入手,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撲”“抓”“忍”體會動作背后母親的心情,讓學生感受到母親對作者的那種深沉的愛。抓住“央求”“喜出望外”“高興”“敏感”等詞語,結合語句讓學生反復品讀,分析母親心情變化的原因,從而讓學生感受到:母愛是小心翼翼,母愛是善解人意,母愛是一種擔心,母愛是一種堅持,母愛是一種力量……于是學生終于明白,原來母愛就是平凡中的偉大。在課上,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感情帶進去,反復品讀,學生也融進了文本,讀出了語文的味道——濃濃的情味。
三、想象閱讀,讀出美味
語文教材中還有許多描寫大自然美麗無比的文章,都要用想象閱讀來體驗語言文字的美和大自然的天然美。如,《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像力、充滿童心和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走進山林,探訪“山中的眾朋友”,與“朋友們”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童話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本文有著詩一樣的韻律和情懷,飛揚著作者豐富的想象,從文字背后投射出作者詩人一般鮮活的氣質(zhì)和性情,讓人越讀越愛不釋手。在講課過程中應著重調(diào)動起學生對于美好的自然景物、優(yōu)美的語言的體驗和感悟,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讓學生進入到作者用文字營造的優(yōu)美的自然世界中。教師要力求用“美”的課件感染學生,讓學生的視覺充分得到美的享受。在分析第四自然段的“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這兩句時,可以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猜想它們當時可能在交流些什么內(nèi)容:“朋友,你好!你最近好嗎?”“見到你真高興,謝謝你又來看我們了。”……老朋友見面后的親切感學生們完全體會到了;在教學作者把自己與樹相融的那一部分時,教師來朗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把自己當成作者然后談感受。一位學生這樣說:“老師,我感覺我就是一棵樹,我的腳正在向地下長,我的手臂上好像長出了許多枝葉,我的頭發(fā)似乎也要豎起來了——真的,我真的感覺到了!”是的,學生的想象力真的很豐富,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的想象力得以充分發(fā)揮,同時從想象中體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美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作家筆下語文的味道總是那樣濃濃的,作為小學生,如果能把語文中的趣味、情味、美味吃透、品足,語文其他的個中滋味自然而然地就會品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