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靜燕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00)
《城市表情》中的城市空間想象
——從豆粉園談起
顧靜燕
(中國傳媒大學 北京 100000)
范小青的《城市表情》雖然沒有點名道姓的指出所寫的城市就是蘇州,但字里行間都透露著蘇州的氣息。豆粉園咋一看也不像是蘇州園林的名字,但卻在歷史上真實存在,范小青通過對一座已經(jīng)不存在的園林的想象,想象它再次崛起在蘇城的土地上來表達在中國建設現(xiàn)代化大都市的過程中,像蘇州這樣的傳統(tǒng)城市將何去何從。亨利·勒非弗認為:“空間似乎并沒有什么意義,即它是中性的。它首先會表示出自己沒有意義,會表現(xiàn)出它空洞的特征,而最后,通過這種中性、這種明顯的空洞性,還會表現(xiàn)出某種在整個社會(即新資本主義社會)層面上的東西?!雹傩沦Y本主義社會層面上的東西反映在空間是具有功能性和工具性的,空間是被生產(chǎn)出來的,并且具有消費性。
據(jù)《宋平江城坊考》中記載:“豆粉巷,盧熊《志》、《姑蘇志》均有錄??滴酢吨尽罚骸埨上镂??!巍吨尽罚骸狗蹐@,本稱巷。或云本稱竇廢園?!瘎⒇贡P《濯絳宦存稿,噙椒詞,征招小序》:‘友蘭巷寓墻外,土山壞然,相傳為吳王時竇妃墓,史乘失,故知湮沒者多矣?!雹谔K州城中的豆粉園因為1993年干將路改造而被拆毀。范小青曾對一系列蘇州的小街小巷進行過書寫。其中有一篇就直接寫的《豆粉園》。而這時的豆粉園被描繪已經(jīng)具有了消費的功能。在《豆粉園》這篇小說中通過展示一個遠道而來的外地游客在已是閉園時間來到豆粉園,想去看看豆粉園的樣子。而在豆粉園的兩個老人坐在茶室喝茶談天,到了時間就出園。他們在這里并不是欣賞風景,而是暫時租用一個空間,在沒人打擾下聊天。這里通過當?shù)厝伺c外地人對園林的不同理解,產(chǎn)生了兩種有很大差異的消費,對于外地人來說,園林能夠欣賞的是風景,當然欣賞首先需要付錢買票,所以這樣的欣賞也是一種消費。而對于本地人來說,園林是一種日常生活的空間,在這里可以談天喝茶,但其實這也是一種消費。
如一開始介紹的那樣,歷史上的豆粉園是一條小巷,而在《城市表情》和《豆粉園》中,范小青卻賦予了它園林的意義。一般來說蘇州園林的命運經(jīng)過了這樣幾個關(guān)鍵的變遷。起初,園林的意義是私家宅院,作為私家宅院的園林其實具有居住和娛樂的雙重意義。比如顧家的這個豆粉園,在一開始是作為主宅的后花園,豆粉園的門,“是一個簡單樸素的石庫門,在一條曲曲折折又狹窄的小巷子最深的地方,門是不高的,圍墻是很好高的?!雹圻@樣就與外界隔離,從而達到一種“僻靜幽雅,離鬧市遙遠”的效果。而當像顧家這樣的大戶人家紛紛將自己的園林捐給政府,這些園子開始發(fā)生了第一次變化。就如范小青寫到“兩落五進的老宅已經(jīng)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幾幢五層六層的水泥住宅樓?!雹芨叽蟮默F(xiàn)代化建筑明顯是不屬于園林的,但是在這時候豆粉園也已經(jīng)失去了娛樂和欣賞的價值、而僅僅只有居住價值。就如范小青寫到“初春的嚴寒籠罩著,秋天落下的葉子還都鋪在園里,春天的嫩綠還沒有出現(xiàn),舊了的小園,是一種凄涼的風景,留得殘荷聽雨聲,在當年是一種意境,現(xiàn)在便是現(xiàn)實了。”⑤舊了的園再也沒有人來欣賞它,而等到能夠欣賞的時候,園林卻帶有了某種工具性,而不是無目的的了。
如果將豆粉園做為一個獨立的空間來看,也不難發(fā)現(xiàn),在城市建設的過程中,作為傳統(tǒng)文化個性代表的蘇州園林的代表,在與現(xiàn)代性碰撞的過程中,這種傳統(tǒng)很難堅守,換句話說凝聚在空間上的無目的性可能本不存在,空間本應該是中性的,而這種中性很容易轉(zhuǎn)換成一種矛盾性。也就是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化的矛盾或者說是文化與政治的矛盾。如費振鐘對《城市表情》的評價中談到:“《城市表情》正是帶著這種深切的政治和文化的雙重焦慮,再現(xiàn)了這個被’現(xiàn)代化‘操縱了命運的城市的現(xiàn)實?!?/p>
都市這個詞不適合蘇州,適合蘇州的是城市,而蘇州人也經(jīng)常以這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為驕傲。城市或者說城邑其實在農(nóng)業(yè)時代就存在了。“城邑是一種空間性的東西,處于一定的場所和位置?!背且剡@個空間是一個完全和農(nóng)村不同的空間,它可以被認為是“近端秩序和遠端只需之間的一個中介。”近端秩序指的是城邑周圍被農(nóng)村圍繞,城邑可以“強占其剩余勞動力來統(tǒng)治、組織和剝削它”遠端秩序是指社會總體中的秩序。而城邑是這兩者的中介,它是社會矛盾的體現(xiàn)場所,“比如政治權(quán)利與這種權(quán)利下的不同群體之間的矛盾?!睂μ幱诔鞘兄行牡亩狗蹐@進行改造的過程中,范小青將這種不同政治利益之間的矛盾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在空間上處于城市的中心其實也是一座城市權(quán)利的中心,而處于這個中心的豆粉園就成了政治與文化碰撞的焦點?!板\繡路是古城的心臟,是古城的靈魂”,⑥而豆粉園就坐落在這條路上。但在錦秀路改造之前,它做為城市的中心,歷史的重任壓的它喘不過氣來,對于外地游客來說,“磨得溜光的青石路面,斑斑駁駁的老城墻,小巷里排成長龍的馬桶和飄在頭頂?shù)囊氯寡澮m組成的萬國旗是一種古韻,是一種風情?!钡鳛樯钤谶@里空間中的百姓,卻是希望能夠早日搬離這個地方,用作者的話說這里有五幢六層樓,居民卻有270戶,他們過著擁擠不堪的生活,“過度的擁擠必然導致城市生活質(zhì)量下降:住房缺乏、環(huán)境污染、交通阻塞、建筑雜亂……”這些都是出現(xiàn)在同一個空間的問題?;蛘哒f雖然在同一個空間,但是從不同的人群的利益出發(fā),空間對他們來說意義是不同的。副市長秦重天欲想改造這條錦繡路,想要將古城區(qū)的這個心臟打造成現(xiàn)代城市的大道,這勢必與原來古城應有的格局很不相同。作為表面上的現(xiàn)代化改革者的秦重天和傳統(tǒng)文化的堅守者顧家語等人之間一場轟轟烈烈的競賽。
1.快與慢
范小青刻畫的秦重天這個形象很容易讓人想起茅盾筆下的吳蓀甫,作為城市現(xiàn)代化的建設者和管理者,用快來形容這個人物是非常中肯的。范小青一開始就寫秦重天是一個“干事潑辣,說話嘴大,人稱秦大嘴?!边@個人干事風風火火,講究效率,比如說在籌集資金建造會展中心這件事上,他的手下尉敢像提醒他做事要慎重,想去幫他談判的時候,“秦重天卻哈哈大笑:‘尉市長,你來遲了,我已經(jīng)在回來的路上了?!痹诔鞘薪ㄔO過程的,時間和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遷移原來居住在錦繡街的居民時,作者寫到“開始動遷的錦繡路亂成了一團糟,一部分居民開始搬家,那是大喊小叫,一片混亂;另一部分居民還在討價還價,尚未達到雙方滿意的結(jié)果……另一邊,最早的工程隊已經(jīng)開進來,挖路派管道、推土機、挖掘機、運輸?shù)拇罂ㄜ?,轟轟烈烈?!雹哧P(guān)于如何體現(xiàn)城市建設的快,范小青更是有意的寫到了報紙這種媒介,她設計了一個記者報道有關(guān)錦繡路改造工程,在豆粉園要重建的事剛談完,晚報馬上報道。小說是這樣寫的“豆粉園的消息,被晚報搶了頭功去。日報社新聞部的龔主任有點坐不住了,立即吩咐跑文化新聞的記者雨庭,當晚一定要拿出稿子來,第二天要見日報?!雹鄨蠹埍緛砭褪乾F(xiàn)代技術(shù)下的產(chǎn)物,報紙的時效性更加劇了城市現(xiàn)代化的腳步。
而在豆粉園這邊的重建工程,顧家語秉持著“‘柴門臨水稻花香’的境界”⑨將豆粉園的重建選擇在白林巷,這里“是古城區(qū)改造中動作最少的地段,整個街區(qū)的格局,幾乎沒有改動。這樣,街道的樹還是老的,房屋和街道也還是老格局,整個街區(qū),也就基本保留了高南州的味道?!边@里能夠為豆粉園營造一種“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的感覺。也就是說豆粉園可以代表一種老南州慢的生活。而這種慢更是在建設新的豆粉園中顯現(xiàn)出來。“建設中的豆粉園,正在移植一些參天的古樹,園中尚是一片凌亂……瑞安感受到的不是工地的嘈雜和煩亂,即使是滿身灰土的建筑工人們,在瑞安眼中,他們的動作,他們的舉止,都顯得那么的文靜和細致?!痹诜缎∏嗫磥恚瑘@林所帶有的文化底蘊能夠凈化這做城市的喧囂和人們的浮躁。
2.小與大
在傳統(tǒng)意義上的蘇州園林,出了遠離塵囂之外,另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一個小字。“南州一向以小著稱,千百年來,南州人沾沾自喜、津津樂道的、似乎就是一個‘小’字,小地方、小街、小巷、小日子、生意小做做、周末小吃吃、麻將小來來……
于是在南州小小的城里,竟有兩座園林叫做半園,真是夠謙虛的。”而蘇州的小體現(xiàn)在城市的空間布局上,就是“有內(nèi)涵的小,曲徑通幽,咫尺天地,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以小勝大。”從街道小巷到園林內(nèi)部的布局,處處顯小,小中體現(xiàn)一種景致,這就是當時的精英文化的體現(xiàn)。“空間是政治性的”,“以歷史性的或者自然性的因素為出發(fā)點,人們對空間進行了政治性的加工、塑造?!?,從而這種政治性由小出發(fā),本質(zhì)上體現(xiàn)的是當時的上層之間的一種精英意識和精英文化的擴散,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使蘇州人多多少少有一些這種習氣,可以稱之為“小家子氣”。
那么,在現(xiàn)實意義上的蘇州,在秦重天這樣的領導者帶領下的改造過程中的蘇州,顯示的是一種大,這種大的意識并不是指與小相對的大氣,而是一種大眾化和平庸化。比如“被列入今年省政協(xié)一號提案的廣發(fā)銀行大樓?!痹诖蠖际校霈F(xiàn)15層乃至更大的銀行大樓,是這個城市經(jīng)濟繁榮、現(xiàn)代化不斷發(fā)展的標志,但是在這里,這樣的大樓的命運只能是被炸毀?!冻鞘斜砬椤分幸婚_始就寫到了這是“正對著環(huán)秀淸嘉樓的湖北憑空豎起的龐然大物?!边@樣的龐然大物明顯是與蘇城不相符合。而當這座大樓倒下之后,連帶著環(huán)秀淸嘉樓也要拆除一層,因為這是一座大的飯店,而“三層的環(huán)秀淸嘉樓,恰好擋住了背后山坡上的某一個層次的綠。”
從快與慢的節(jié)奏到小與大的空間布局,明顯可以感覺到作者的情感取向是偏向傳統(tǒng)文化的,也就說明了作者無疑希望能夠在現(xiàn)代化建設與傳統(tǒng)文化的保存之間,能夠有一個恰當?shù)娜诤宵c。明顯可以感覺到豆粉園在古城中是屬于小和慢這個部分的。不管是被人即將遺忘的豆粉園,還是正在移建過程中的豆粉園。它都屬于城市中傳統(tǒng)的那一面,當蘇州園林這樣的空間被不斷摧毀,那么作為傳統(tǒng)的文化的蘇州文化也在不斷的被摧毀。所以錦秀路工程雖然是要將這條古老的街道能夠朝著現(xiàn)代化發(fā)展,但是不管是秦重天還是顧家語都要拼命保護好豆粉園。
范小青的《城市表情》不僅僅為我們帶來了關(guān)于城市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政治表情,也給我們帶來了像蘇州這樣的老城的文化表情。什么是蘇州城市的文化?現(xiàn)代性可以模糊不同城市之間的界限,屬于一座城市的文化積淀能不能在現(xiàn)代性發(fā)展過程中得到保留,需不需要保留,在這些問題上,從《城市表情》看,范小青的觀點是肯定的。作為一個正在邁進現(xiàn)代都市的古老城市,蘇州園林不應該成為現(xiàn)代性的負擔,但我們也可以看到發(fā)生在城市空間上的“城市的現(xiàn)實政治利益與城市的文化利益間的緊張關(guān)系,城市現(xiàn)代化,并非單單改造城市的物質(zhì)結(jié)構(gòu),更重要的是改造城市的政治-文化結(jié)構(gòu)?!雹舛缎∏鄬⑦@種“政治-文化結(jié)構(gòu)”的改造放在了城市空間的改造上來討論。如王安憶說的,不是只有時間在變,空間在時間的流淌中,其符號意義也在發(fā)生改變。
【注釋】
①(法)亨利·勒菲弗:《空間與政治》 ,李春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2頁。
②王謇:《宋平江城坊考》,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15頁。
③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9頁。
④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51頁。
⑤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8頁。
⑥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72頁。
⑦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42頁。
⑧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107頁。
⑨范小青:《城市表情》,山東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87頁。
⑩費振鐘:《城市:現(xiàn)代化政治與文化命運》,當代作家評論,200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