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超+孫博遜
摘要:當下,大學生的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課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德育過程中的兩大主體,教育者起到引導教育者的作用,受教育者在這個過程中將一部分思想和規(guī)范進行轉化和吸收,與自身的感受相融合,并且表現(xiàn)在自己的行為方式中。在整個德育的過程中,大學生的自我教育是相當重要的一部分,教育者要對此進行有效的引導,突出大學生在德育過程中所占據(jù)的主導地位,從而實現(xiàn)德育教育的高效性。本文闡述了自我教育的含義,分析了大學生在德育過程中進行自我教育的意義。
關鍵詞:大學生 過程 自我教育
現(xiàn)在,德育教育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教育者在德育教育的過程中所注重的內容有所偏差,更多的是將相關的道德知識傳達給受教育者,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習慣于利用直接灌輸或強硬的說服教育的方法,這種教育方法使得大學生處于一種非常被動的地位,內心中的道德感沒有被充分地調動起來,沒有達到大學生自我教育的目的,那么,自我教育的效果就會大大地弱化。德育教育最終和最關鍵的目的就是自我教育,只有將相關的教育進行內化,才能產生一定的效果,不然,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是沒有意義的。
一、大學生德育過程中自我教育的含義
自我教育有著非常悠長的發(fā)展歷史,在儒家思想中非常突出,自我修養(yǎng)是儒家思想中非常關鍵的一項內容。它認為品德來源于人的內心,是由人的本性所決定的,是通過人自身的選擇所形成的,充分強調德育過程中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孟子和宋明理學都對此提出了一致的觀點,人自身的教育決定了教育的成效,對人自身的主體作用加以強化,對于精神世界十分的重視和關注,旨在凸顯人自身的意義和價值。
自我教育可以從廣義和狹義兩個方面來說。從廣義的角度講,自我教育指的是,在既定的品德基礎上,受教育者對世界和自我進行認知和教育的過程。從狹義的角度來講,自我教育是對自身品德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反省和批評,這是品德教育的一種方式。
在德育過程中,自我教育可以被看作重要的德育方法之一,教育者起到引導受教育者的作用,突出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展開對自身的反省、評判,并且對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改正和克制,從而實現(xiàn)自身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將思想理論運用到日常行為規(guī)范中,形成自身品德和行為的一種方法。
在自我教育的過程中,個人處于主動的地位,將道德修養(yǎng)的目標和行動結合起來,旨在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受教育者充分發(fā)揮自身的能動性,將自我意識和觀念作為品德形成的基礎,同時對外界的相關信息進行接收和分析,從而形成自己的內在品質。
二、大學生德育過程中自我教育的價值和意義
(一)目前,大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現(xiàn)狀是需要有一定了解的。在經過調查和研究之后發(fā)現(xiàn),大學生自我教育存在幾方面的特點。
首先,大學生的在進行自我教育過程中雖然自我意識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對于自身的認知和評判缺乏一定的客觀性。大學是一個特殊的時期,大學生們的思想和行為面臨著一定的挑戰(zhàn),他們對于自我的認知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更加想要對自身進行充分的了解和評價,反觀自身的意識更加的強烈。這種意識和想法不只是停留在表層,而是深入的、全面的,所想要了解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包括自身的相貌、能力、性格、德行等等。這是個人成長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階段,人來到這個世界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進行對自我的認知。
其次,大學生們在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對于自己在班級和同學中的地位也更加的看重,變得更加的情緒化。一旦涉及到自己的地位、名譽等問題就會有強烈的自我情緒體驗。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不斷膨脹,試圖把握一切的機會,將自己的才能展現(xiàn)給其他人,從而獲得一定程度的肯定。在這個階段,大學生的情緒容易出現(xiàn)波動,如果情緒好,就會充滿自信,情緒差就會產生很多的自我否定,產生自卑感。
第三,人是具有社會性的,大學生隨著生理方面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社會性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強化,所以,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覺得自己是一個成年人了,對于獨立的意愿也越來越強烈,對于父母和老師的管束有強烈的排斥感,希望充分表達自我的主張,而不是依賴于父母和老師。
第四,隨著思想觀念的日趨成熟,他們對自我的克制和約束的意識也在逐漸增強,不過相應的能力尚待提高。大學生將自己的意愿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層次,力圖按照自己的意愿來行事,與社會和他人很容易形成一種對抗的關系。絕大多數(shù)的大學生,對于自己的目標非常清晰、明確,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與社會和他人的要求進行平衡,對自己的目標進行相應的改變。雖然,他們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成年人相比,還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面對誘惑時定力不足,容易被自己所感興趣的事物吸引住。
(二)雖然大學生的自我意識、自我控制的能力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自我教育上還是有著很大的進步空間,對大學生自我教育產生影響的因素也不容忽視。
與受教育者相比,教育者的地位更加突出,強調教育者的主導地位,忽視了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他們的溝通十分欠缺。對于教育者來說,大學生是不成熟的,往往忽略了他們對于自我認知的渴求,以至于約束了他們的發(fā)展。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習慣了以說教的方式將相關的信息傳輸給學生,兩者之間心靈的溝通幾乎是沒有的,這就使得品德教育缺乏基本的吸引力。
教育者將品德教育僅僅看作是品德知識的灌輸,而沒有與情感進行融合。但是,品德的教育也可以說是一種情感的教育,只有將知識以情感的方式進行傳達,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它才能發(fā)揮出該有的作用和力量。這種狀況反映了大學生道德情感培養(yǎng)的缺乏。
三、結語
當下,大學生德育過程中的自我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自我教育其實是德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大學生處在一個自我意識和自我認知不斷強化的階段,自我表現(xiàn)的欲望十分強烈,希望對自己有全面的了解和認知,那么,在這樣的情況下,教育者要將受教育者作為主體,并且加以引導,達到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郝慶福.學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0,(52).
[2]陸攀.安徽體育運動職業(yè)技術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狀況的實證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11,(01).
[3]袁娟.培育“生態(tài)人”:思想政治教育生態(tài)價值實現(xiàn)的著力點[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6).
(作者單位:天津商業(yè)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