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聞標題是新聞的濃縮,是人們了解整個新聞內(nèi)容的“窗口”。本文以近期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新聞標題為例,探析中英新聞標題在新聞結構,內(nèi)容概括,詞匯選取,時態(tài)使用方面的差異,以期對英語學習者和教師報刊教學等有所啟示。
【關鍵詞】新聞語言 結構 內(nèi)容 詞匯 時態(tài)
標題是新聞的“眼睛”,是人們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好的新聞標題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越來越多的學者對新聞標題進行了研究,但研究對象大多較為陳舊。本文選取近半年國內(nèi)外發(fā)生的重大時事新聞標題,淺析中英新聞標題的差異性,探究新聞語言(headlinese)的魅力。
一、多層標題vs.單層標題
中英新聞標題的差異首先體現(xiàn)在標題結構上,中文標題多使用多層標題(multi-deck headline),尤其在發(fā)生重大新聞事件時,包括引標題,主標題和副標題。
例1:習近平第一時間致電熱烈祝賀:使中國人探索太空的腳步邁的更大更遠
神十一順利送2名航天員上太空
李克強劉云山在京觀看發(fā)射實況,景海鵬陳冬狀態(tài)良好開啟我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解放日報)
例1中,第一行為引題,位于主題之前,引出神州十一號飛船發(fā)射的主題。為了突出主題,引題文字一般較簡潔,不超過一行。其次為主標題,是新聞標題的樞紐。為吸引讀者注意,一般使用的字號也是最大。例1主標題向讀者清楚的傳遞了兩個重要信息,即神州十一號發(fā)射,本次有兩位宇航員登上太空。副標題主要起補充主題的作用,位于主題之后。
英文標題習慣采用單層標題(single deck headline),即只有主標題。這樣更能夠節(jié)省版面,但相應的,在展示新聞的深廣度上也不如中文標題,如例2所示。
例2:Chinese astronauts take a Long March into space (The Times)
China launches crew to dock with experimental space station (USA Today)
二、“全面化”vs. “重點化”
中文新聞標題的“全面化”特點和英文新聞標題的“重點化”特點與他們各自的新聞結構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中文標題習慣使用多層標題,也因此在其內(nèi)容的深度和廣度上與英文標題相比較都更加的全面。
例3: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昨日在京舉行
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長征路
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云山王岐山張高麗與首都3000多名群眾一起觀看(解放日報)
很明顯,在這一標題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新聞報道的六個基本要素。何時(when)——昨日;何地(where )——在京;何事(what)——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何因(why)——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長征路;何人(who)——習近平等,以及如何(how)——觀看文藝晚會(永遠的長征)。正如新聞學者們說的中文新聞標題猶如“超微型新聞”(a mini- story in capsule form)。
而英文新聞標題更多的關注新聞中的某一個點或面,并致力于用最凝練的語言進行表達,也就是學者們說的只出現(xiàn)新聞的梗概(a skeleton of the news)。
例4:China to commemorate 80th anniversary of Long March victory (Xinhua Daily)
例4和例3為同一事件。但很明顯該標題只向讀者展示了何事(what)這一重要信息,即中國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梢钥闯觯⑽臉祟}側重的是信息的“重點化”。與中文的“全面化”特點相比,英文新聞標題信息的涵蓋度相對較低。
三、單音節(jié)詞vs.簡短詞
考慮到版面的節(jié)省及標題的工整性,中文標題擅長使用單音節(jié)詞。漢字所占空間相同,使其無需考慮單個字的長短。而是以單音節(jié)詞組的方式代替其他詞語。
例5:習近平出席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并發(fā)表重要講話強調(diào)
堅定信心 共謀發(fā)展
宣布中國將主辦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深圳特區(qū)報)
這里劃線部分的“共謀”實為 “共同”和“謀求” 兩個詞語。但出于和“堅定信心”的并列與美觀,使用“共謀”來涵蓋和替代“共同”和“謀求”。而這個新的詞組也能非常精確的反應以上兩個詞語的意義。
英文單詞長短不一,英文新聞標題更多使用簡短詞。且使用的類型較多,包括小詞(midget words),截短詞,生造詞(journalistic coinage),縮寫詞等。竭力做到在有限的版面上表達更多更精確的含義。
例6:Philippine president says he wont sever ties with US (The Washington Post)
Is it a cold or the flu? Smog hovers over China(USA Today)
例6中的ties為典型的小詞的使用,指的是菲律賓總統(tǒng)談到的菲美關系,其實是 (diplomatic) relations,而ties節(jié)省空間又意義準確。flu很顯然指流感,為influenza的截短詞。對霧霾的翻譯smog則是一個生造詞,為smoke 和 fog的組合。當然,英文標題中還有其他簡短詞及動名詞使用之差,這里不一一贅述。
四、隱含時態(tài)vs.明顯時態(tài)
英文的時態(tài)標志較之中文更加明顯,而中文的時態(tài)標志往往比較模糊。在新聞標題中,中文標題時態(tài)的應用范圍相對較寬松,包括現(xiàn)在時,過去時,將來時,完成時等。但表現(xiàn)形式比較隱晦,即我們說的隱含時態(tài)。
例8:奧巴馬宣布美國火星夢想 菲律賓總統(tǒng)昨晚到北京
日本欲借G7兜售私貨 韓媒稱薩德部署地已確定
(環(huán)球時報)
例8為同一報紙展現(xiàn)的中文標題時態(tài)的靈活性。第一句的時態(tài)為一般現(xiàn)在時;緊接著的“昨晚”以過去時表達了編者的寫作意圖;而漢語中的“欲”字往往表示將來的動作或狀態(tài);最后一句中的“已確定”則是中文標題中完成時的應用。也可以看出,中文標題中時態(tài)的標志并不明顯,甚至只是暗含。
而英文新聞標題的時態(tài)標志一般比較明確,即顯性時態(tài)。為了保持新聞報道的新鮮感(freshness)、現(xiàn)實感(reality)和直接感(immediacy),英文標題幾乎不會出現(xiàn)過去時態(tài)。而是用一般現(xiàn)在時代替,同時還會用到將來時和現(xiàn)在進行時等。
例9:Militants die in raid on Pakistan police academy (The Times)
例10:How President Trump will shape the federal courts (The Washington Post)
Chinas HNA to buy 25% stake of Hilton for $6.5b (China Daily)
例11:The GOP is breaking. Its not Trumps fault (The Washington Post)
例9中,激進分子死于巴基斯坦警察突襲的新聞很明顯發(fā)生在過去。避免給讀者陳舊感,這類新聞標題通常使用一般現(xiàn)在時,即學者們說的“新聞現(xiàn)在時”(journalistic present tense),與文學寫作中的“歷史現(xiàn)在時”(historical present tense)一樣。將來時的表達形式一般有兩種。如例10所示,除一般的 “will +動詞原形”外,還采用“連系動詞be+動詞不定式”結構,其中be通常省略,以節(jié)省版面。比較而言,不定式標志“to”只由兩個字母構成,因此使用率更高。對于正在發(fā)生的事態(tài)或動作,英語新聞標題也按日常英語語法規(guī)則處理,采用現(xiàn)在進行時“be+現(xiàn)在分詞”這一形式(如例11所示)。其中“be”有時省略,即以現(xiàn)在分詞的形式直接表示正在進行的動作或正在發(fā)展的事態(tài)。
近年來,英語專業(yè)等級考試中,報刊文章比例增大。中英新聞標題語言的差異性研究不僅能夠增深考生們對新聞篇章的理解,有益于學生們課內(nèi)外汲取英語報刊的精華。同時,對教師英語報刊閱讀教學,新聞譯者的翻譯技巧等都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健.英語報刊閱讀教程[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12).
[2]楊曉雅.中英文新聞標題語言的對比研究[J].瘋狂英語教師版,2014(8).
[3]謝朝霞.中英文新聞標題的差異探微[J].烏魯木齊職業(yè)大學學報,2006(12).
作者簡介:董珍(1988-),女,碩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語語言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