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摘要] 目的 觀察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與單純性冠心病患者24 h動態(tài)心電圖變化情況。 方法 檢測并記錄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糖尿病組)與96例單純性冠心病患者(對照組)24 h動態(tài)心電圖變化,分析ST-T變化以及HRV時域4項指標。 結果 糖尿病組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缺血性ST-T改變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比較,心率增快,心率變異指標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2型糖尿病能引起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加重,心率加快,心率變異指標降低。
[關鍵詞] 2型糖尿??;冠心??;24 h心電圖
[中圖分類號] R541.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12(b)-0112-02
現(xiàn)代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2型糖尿病患者比普通群體發(fā)生冠心病的幾率要高出3倍左右。主要是非典型臨床癥狀,常發(fā)生無癥狀心肌缺血以及惡性心律失常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需要引起臨床重視?,F(xiàn)代社會節(jié)奏比較快,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人們的體力活動相對要少,因此生命周期比以往長,臨床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數(shù)量也在增加,糖尿病患者中大約有70%~80%的患者是因為心臟疾病而死亡的[1]。該院為了對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良好的治療和預防并發(fā)癥,對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研究,該研究比較了普通冠心病患者以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兩類患者的臨床心電圖情況,使用了24 h動態(tài)心電圖來開展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2月—2012年5月該院對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進行了研究分析,共有男性患者92例,女性患者32例,最小患者40歲,最大患者67歲,平均50.5歲;患者均滿足世界衛(wèi)生組織1999年對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均無糖尿病腎病、腦血管疾病。選同期的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96例來作為對照組進行比較分析,有男性患者72例,女性患者24例,最小39歲,最大68歲,平均51.3歲。兩組的一般性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能夠進行比較分析。
1.2 方法
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采用Mars 8000動態(tài)心電圖儀,檢測受檢者24 h動態(tài)心電圖。觀察ST-T變化,HRV時域分析等4項指標:①平均心率(AVGHR);②24 h內正常RR間期的標準差(SDNN);③相鄰正常RR間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④相鄰RR間期差值>50 ms的個數(shù)所占百分比(PNN50)。
1.3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心律失常的發(fā)生率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臨床中心律失常發(fā)生率比普通2型糖尿病患者要高,比較常見的類型有房性早搏、房性心動過速、室性早搏等,而且,房性心律失常是最為多見的一種類型,兩組患者的各類心律失常癥狀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ST-T的改變情況
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缺血性ST-T變化的共有70例,有52例無癥狀患者,對照組的ST-T變化病例是38例,有16例無癥狀患者,兩組結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HRV時域分析
HRV時域分析結果可知,2型糖尿病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心率變異指數(shù)SDNN、RMSSD、PNN50均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臨床中的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癥狀典型性不明顯,主要是無癥狀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患者可能會出現(xiàn)自主神經(jīng)病變,而約有超過50%的患者會發(fā)生無癥狀心肌缺血情況[2]。臨床發(fā)病率比較高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比如,患者的體內糖代謝失常,脂蛋白糖化,血小板功能異常,動脈硬化的速度加快,患者心臟自主神經(jīng)受到損傷,心功能變弱,微血管發(fā)生了病變,內源性物質β-內啡肽濃度升高[3],患者的疼痛閾上升也是由于無痛性心肌缺血所引起的,此次研究顯示,合并了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臨床中大多數(shù)都有無心絞痛情況存在,而常規(guī)心電圖很難檢測出來,使用24 h動態(tài)心電圖進行監(jiān)測能夠觀察到,患者無癥狀心肌缺血情況頻率較高,因此,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臨床中主要癥狀就是無癥狀性心肌缺血。有其他研究顯示,無癥狀性心肌缺血和患者預后、猝死具有較大的聯(lián)系[4],所以必須要引起重視。該次該研究觀察到,患者的無癥狀心肌缺血癥狀主要的發(fā)病階段是23:00-次日5:00,該研究認為這和患者夜晚時迷走神經(jīng)興奮有關,心率較為緩慢,冠狀動脈供血降低,特別是4:00-5:00之間,黎明階段患者的血漿胰島素分泌缺乏,所以血糖水平較高,血粘度上升,心肌缺血的程度會更加突出[5]。此次研究中的患者發(fā)生無癥狀心肌缺血情況時,其心率比較低,要低于有癥狀心肌缺血病例,臨床中無癥狀心肌缺血患者不僅僅是心臟的耗氧量增加,而且冠狀動脈的供血也會減少,氧氣供給不足。2型糖尿病患者代謝異常,全身有微血管病變,小冠狀動脈病變會導致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受損?;颊叩暮喜⒐谛牟“Y狀加劇后,心肌電穩(wěn)定性會進一步降低,所以患者就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癥狀[6]。除此之外,患者還存在血鎂代謝異常情況,這也是患者會出現(xiàn)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因此患者心律失常的幾率提高了,導致了嚴重心率失常的可能性增加,在臨床中,既要對患者提供治療,同時也要對患者的心電情況進行監(jiān)測,這樣才能對患者的早期嚴重心肌缺血癥狀進行發(fā)現(xiàn),然后提供相應的治療和處理措施,讓患者獲得有效的治療,避免患者因此而喪失生命。
2型糖尿病患者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成為我國的重點關注疾病,該級別也是心血管疾病、殘疾和死亡等的誘因之一,糖類和脂類的代謝異常,導致了患者的動脈硬化,引發(fā)了冠心病,并且心臟自主神經(jīng)功能受到損傷,患者合并冠心病后,癥狀缺乏典型性,所以臨床中的治療難度比較大。常規(guī)心電圖比較難察覺潛在的嚴重冠心病和心律失常,24 h監(jiān)測則能夠很好的發(fā)現(xiàn)早期癥狀,采取措施,讓患者獲得及時有效的治療,避免了患者的生命受到威脅。綜上所述,臨床中, 推介患者接受24 h動態(tài)心電圖監(jiān)測,避免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
[參考文獻]
[1] 韋振東.186例2型糖尿病動態(tài)心電圖分析[J].華夏醫(yī)藥,2009,6(22):1071-1072.
[2] 張素華.2型糖尿病與冠心病[J].遼寧實用糖尿病雜志,2001,9(4):2.
[3] 黃申.無痛性心肌缺血患者血漿亮氨酸腦啡肽和-內啡肽變化[J].中華醫(yī)學雜志,1987,67(2):719.
[4] 宋宏發(fā).心肌缺血的Holter監(jiān)測分析[J].心電學雜志,1992, 11(3):157-158.
[5] 周曉明.糖尿病黎明現(xiàn)象研究進展[J].中華內分泌雜志.1989,5(2):107.
[6] Schuart 2PJ,laRovere MT,VanoLiE.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Experim ental basis and clinial observations for postmyoca.rd ial in farction risk stratification[J].Circulation,1992,85(suppt1):177.
(收稿日期:2016-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