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磊
(山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21)
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分析
□李 磊
(山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 山西 太原 030021)
隨著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雖然有顯著成果但是還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面對新形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關心學生生活、凈化學生心靈、調整工作方式、創(chuàng)新工作內容和構建思想政治課程體系,更好的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在新歷史環(huán)境下,農村大學生是一個具有新思想和新時代特征的群體,他們在追求實現(xiàn)目標的過程中不能明確價值定向,在思想和心理上都承受一定的壓力,因此努力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構建切實可行的課程體系,有效的做好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在必行,本文針對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yōu)化策略提出簡要分析。
農村大學生群體是指出生在農村,一直學習和成長在農村環(huán)境下,而后來考入到城市高校求學的學生群體。在我國,農村人口總數(shù)占全國總人數(shù)比例比較高,高等教育的迅猛發(fā)展使得農村大學生在高校生源中占據(jù)重要地位,隨著社會改革與進步,農村大學生的思想道德逐漸呈現(xiàn)多樣性特點,因為當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有一定的差距,所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問題[1]。
在大學校園里,大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家庭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都各不一樣。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的選拔比率比較大,學校多才多藝的學生也是越來越多,而農村大學生就會在生活和學習中感受到差別,這就需要他們努力適應和調整自己的角色。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根據(jù)社會需求經(jīng)過教育傳播者選擇有意義的思想意識和價值觀念傳播給受教育者[2]。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首先注重的就是思想,其次是人的行為,思想支配行為,而行為是思想的表現(xiàn)形式,要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接班人就要從大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抓起,為我國實現(xiàn)中國夢打好根基[3]。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要做好三方面的教育:一方面是以基礎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的公民道德教育;另一方面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的民族精神教育;最后是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的素質教育[4]。
農村大學生剛剛從農村來到城市,邁進大學校園,不僅自身角色發(fā)生轉變,而且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都發(fā)生很大變化,農村大學生在大學的校園生活中,更多的是思考自身和身邊環(huán)境的差異,在思想意識上更多的不是對現(xiàn)實社會不理解,而是對現(xiàn)實社會的反思和變革[5]。
農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有學校的輔導員來進行,而農村大學生從農村進入大學生活后,在生活和學習方面會手足無措還有一定的盲目性,學生自然會在思想、生活和學業(yè)等方面想到鋪導員,把他當成自己咨詢的全能專家,因此輔導員是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導者。但是由于輔導員欠缺一定的專業(yè)化背景,導致大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不信任自己的輔導員,從而對農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帶來消極影響。
4.1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需求互為條件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是心理需求,為了更好的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前提就是做好心理需求的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受教育者心理需求的滿意度上。加強對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分析,能夠更好的從大學生的心理層面認知情感,從而使大學生的認知因素和認知結構得到良好的調整,有利于大學生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到自身思想政治狀況的重要意義,更有助于大學生積極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從而為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從實踐到認知再到實踐的多次反復就是人的思想形成,農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引導強化這個過程,為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創(chuàng)造條件[6]。
4.2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需求相互補充
在新形勢下,農村大學生由于受影響的因素比較多,所以學生的心理波動比較大,會出現(xiàn)一系列心理問題,比如敏感、適應能力差、自卑、心理焦慮、人際交往障礙等問題,這就要求各大高校研究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需求,填補思想政治教育上的空白。在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心理需求的研究不能完全的解決道德品質、政治立場和思想覺悟的問題,所以就要加強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
4.3 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需求是相互促進的關系
人有心理需求的時候會表現(xiàn)一種緊張的心理狀態(tài),在滿足這種心理需求目標時,緊張的心理就會發(fā)生轉化,會轉化為人去進行某項活動的行為動機,這種行為的動機會推動人去做出相應的行為,滿足需求后,人的緊張心理會隨之消除,就是這樣的發(fā)展過程,不斷的推動人去做各種活動。農村大學生的心理需要有很多是不合理的,因為他們對自我缺少正確的認識和評價,容易產生消極情緒和思想,所以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能夠清楚的認識到理想和現(xiàn)實之間的差距,從而使農村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鼓勵大學生有健康的心理需求。大學生的健康心理需求能夠使他們了解自我、辨別善惡、認知社會,合理的處理好各種利益關系,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5.1 農村大學生交往的需求
高校的一個特殊群體就是農村大學生,他們來自經(jīng)濟比較落后的農村,會因為自己出身農村而產生自卑心理,從小學一直到大學,由于他們的家長主要關注學習成績,而在學生的興趣和特長方面卻忽視了培養(yǎng),所以導致學生大多數(shù)人際關系比較差,自我封閉、性格內向、自卑心理較重,適應能力差等各種心理和性格特點,大學生正值青春期,對愛情和友情上的渴望往往達不到滿足,所以就轉化成為交往上的需要。
5.2 農村大學生尊重的需求
在高校內部生活中,農村大學生的經(jīng)濟都不是很寬裕,常常會產生自卑心理,有一部分人就選擇不切合實際的追求高消費,盲目的攀比物質生活。此外,我國存在社會就業(yè)機制的不完善和人才市場競爭的不公正現(xiàn)象,農村大學生不能依賴父母,自身在語言和氣質方面都有不足,所以農村大學生面臨的就業(yè)壓力會更大,這些因素都會增加農村大學生的抑郁情緒。
5.3 農村大學生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
在大學生活環(huán)境中,農村大學生面對很多優(yōu)秀的同學,他們大多數(shù)失去了中小學時的優(yōu)勢地位,因此,農村大學生特別期望發(fā)揮自己才能,實現(xiàn)自我價值。
有的農村大學生不滿足低層次的需求,他們自己要求去實現(xiàn)更高層次的需求來最終滿足自己物質方面的困難。
6.1 學校輔導員要加強對農村大學生的全面認識
農村大學生進入到大學后,輔導員是他們生活和學習上主要依賴,是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者,因此輔導員的綜合素質對農村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就要求不斷的加強和創(chuàng)新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夠更多的了解農村大學生的思考和行為方式,在農村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給與更多的幫助和指導[7]。
6.2 科學的激發(fā)農村大學生合理的心理需求
激勵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6.2.1 目標激勵。為農村大學生設置目標,誘導他們的興趣,使他們更好的實現(xiàn)目標,最終達成目的。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的結合實際,根據(jù)他們自身的不同情況,針對各種心理需求,因勢利導,才會達到一個最佳的激勵效果。
6.2.2 榮譽激勵。榮譽是人或者群體的社會價值的一種表現(xiàn),是對個人和組織的評價,榮譽在人們的生活中非常的重要,是滿足自我需求和激發(fā)自我進取的重要手段。在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給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發(fā)放榮譽證書、獎狀、獎章等精神激勵,鼓勵他們實現(xiàn)自我價值,促進他們產生更多的生活和學習熱情。
6.2.3 感情激勵。輔導員要加強對農村大學生的情感溝通,和學生建立平等關系,在生活上多去關心學生,用情感影響他們,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用合理的感情激勵方式來滿足農村大學生的需求,對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道路有著積極的作用[8]。
在新時期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運行要遵守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制定社會化、現(xiàn)代化和科學化的教育工作機制。主要有三個機制包括:第一,領導機制,高校必須更多的研究農村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需求,提高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第二,工作責任機制,合理的劃分各部門的職能,各部門之間進行分工合作,相互負責,建立和健全農村大學生的工作機制,把農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系統(tǒng)工程來實施;第三,考評管理機制,規(guī)范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檢查評估機制,同時對于大學生要建立健全保障制度和獎勵制度等,要通過強制性進行約束,使大學生實現(xiàn)自我需求。
對我國各大高校農村大學生的現(xiàn)狀做了詳細的分析,針對現(xiàn)狀提出了可行性辦法。在新的歷史時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構建切實可行的課程體系和工作體系,強化大學生心理輔導,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來迎接多元化時代的挑戰(zhàn),讓農村大學生更好的實現(xiàn)社會價值,從而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1]崔利賓.農村籍在校大學生思想狀況初探[J].新西部(下旬刊),2015(2):105,113.
[2]崔家新.大學生村官開展農村思想政治工作研究[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4(10):115-118.
[3]肖拓.大學生村官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析[J].時代教育,2014(5):12-12.
[4]郭玉瓊.卓越醫(yī)生培養(yǎng)視域下醫(y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以農村訂單定向醫(yī)學生為例[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2):26-28.
[5]徐嘉輝,許青.傳媒文化視域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學理論,2016(10):243-245.
[6]魯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評估理念論析——基于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同構的論域 [J].江蘇高教,2015 (2):120-122.
[7]孫天華.主體論視野下微博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34(5):83-86.
[8]張靜,付龍,牟波,等.淺談非城鎮(zhèn)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與培養(yǎng)[J].中外交流,2016(25):115-116.
1004-7026(2017)02-0040-02
:G64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7.02.025
李磊(1984.11-),男,碩士,講師,共青團和學生管理工作,山西電力職業(y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