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敏
曲阜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曲阜,273165
?
Way構(gòu)式翻譯研究
王雪敏
曲阜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曲阜,273165
為了解英語way構(gòu)式表達的運動事件概念語義編碼到漢語的過程以及在表達相同的概念語義時,英漢語的編碼方式存在的差異,首先嘗試對way構(gòu)式進行語義分析,然后在DECPC英漢翻譯歷時語料庫和ECPCC英漢雙語平行語料庫中觀察其處理方式。結(jié)果表明:當way構(gòu)式表達手段義和方式義時,漢語譯文傾向于運用分析式表達事件語義;而當way構(gòu)式表達目標義或獲得義時,漢語譯文經(jīng)常用結(jié)果復(fù)合動詞表達目標義或獲得義。
way構(gòu)式;宏事件;事件語義;漢譯英
Way構(gòu)式作為一種典型的動態(tài)事件,最早由Jackendoff提出[1]211。Goldberg也在有關(guān)著作中提到way構(gòu)式,并把它看作是一個專門的構(gòu)式類型,是表示位移的一種方式[2]199。它的形式為“NP+V+one's way+PP”,有特殊的構(gòu)式意義:開創(chuàng)路徑,克服困難。英語way構(gòu)式結(jié)構(gòu)相對穩(wěn)定,使用的動詞靈活多樣且編碼程度高,表達的事件語義信息豐富。作為一種特殊的構(gòu)式,漢語卻沒有相應(yīng)的成分與其對應(yīng),這為英漢翻譯帶來一定的困難。本文主要討論英語way構(gòu)式的概念語義結(jié)構(gòu),在了解way構(gòu)式概念語義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觀察漢語譯文相應(yīng)的表述。對比研究英漢語在表達相同的概念語義時的編碼方式,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及造成差異的原因。最后,對漢譯英進行研究,希望給漢譯英帶來一定的啟示。
Jackendoff從概念語義角度對way構(gòu)式進行研究,認為way構(gòu)式由“運動事件”(GO)和“動作作用事件”(AFF)組合而成,并且提出了動詞準入的兩個條件:一是動詞語義要表達“過程”意義;二是動詞語義需要表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概念[1]213。Goldberg認為,way構(gòu)式有手段(means)和方式(manner)兩種語義解讀:手段意義指盡管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語的所指仍在移動;方式意義指主語的所指的與移動沒有因果關(guān)系的純粹伴隨行為。除此之外,她認為進入way構(gòu)式中的動詞需要滿足三個條件:(1)動詞具有可重復(fù)性,不受約束;(2)移動必須是自我推進的;(3)動詞表達的運動須具有方向,無目性[2]212。但后來搜集的語料庫的實例說明,Jackendoff等提出的動詞適用條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基于此,一些學(xué)者從不同的角度研究了way構(gòu)式的動詞準入機制[3-4]。就way構(gòu)式的歷時演變而言,大多數(shù)研究考察了構(gòu)式義的演變過程與準入動詞的相互關(guān)系,隨著時間的發(fā)展,way構(gòu)式在句法和語義上發(fā)生了演變,經(jīng)歷了語法化的過程[5-6]。從跨語言角度研究way構(gòu)式的漢語表達僅有一例,該研究發(fā)現(xiàn),way構(gòu)式漢語再詞匯化主要遵循三種模式:漢語固有動詞或短語表達式;“明顯方式、手段附屬語+動詞”組合式表達式;連動表達式[7]。
上述研究對探討way構(gòu)式中動詞的準入機制和way構(gòu)式的歷時演變具有重大啟發(fā),但構(gòu)式意義如何在漢語中獲得表征卻沒有給予充分的解釋。此外,在單語環(huán)境下,對該構(gòu)式的認識更注重結(jié)構(gòu)作為一個整體可能具有的意義,但缺少對比分析,不易觀察到構(gòu)式的概念語義結(jié)構(gòu)。因此,需要作進一步的對比分析。
英語way構(gòu)式是一種典型的動態(tài)事件,最早由Jackendoff提出,其表達式為[NPi[V[Possiway PP]]]。NPi充當主語,扮演的語義角色是施事和客體;[Possi way]在賓語位置,并且是way構(gòu)式的標志性論元。主語NPi和所有格Possi共指,表達路徑概念;介詞論元PP表達路徑概念,即表示主語NP的位置變化或狀態(tài)變化。
Jackendoff認為,way構(gòu)式中的有些動詞違反了動詞的論元結(jié)構(gòu)[1]211。
例1(1)Bill belched his way out of the restaurant.
(2)Harry moaned his way down the road.
(3)Sam joked his way into the meeting.
例2(1)Bill belched (a belch) out of the restaurant.
(2)Harry moaned (a long serious moan) down the road.
(3)Sam joked (many jokes) into the meeting.
例2中的動詞后面不能跟名詞短語作賓語,但在例1中,動詞與[Possi way]組合且[Possi way]位于動詞之后的賓語位置,[Possi way]的論元功能是借助于構(gòu)式來實現(xiàn)的,表達“動體通過某種手段或以某種方式通過某個路徑一路運動”。此外,Jackendoff還認為副詞可以放置于way構(gòu)式中way的后面,卻不能放在動詞后面[1]211。
例3(1)Bill belched his way noisily out of the restaurant.
(2)Bill belched noisily his way out of the restaurant.
因此,本文把way構(gòu)式的句子成分結(jié)構(gòu)劃分為Bill [VP belched [NP his way] [PP out of the restaurant]],his way即位于賓語位置,介詞短語out of the restaurant是動詞短語下獨立的介詞短語成分。
3英語Way構(gòu)式及其漢語表達的事件語義分析
語言圍繞概念來表達和組織,英語way構(gòu)式表達運動事件概念語義。運動框架事件基本要素包括動體(figure)、運動(motion)、路徑(path)和背景(ground)。此外,運動事件還可能包括方式、原因、結(jié)果、目的、情態(tài)等相關(guān)伴隨特征[8]。下面舉例分析way構(gòu)式句子的概念語義構(gòu)成以及對應(yīng)漢語表達的概念語義構(gòu)成。
3.1 Way構(gòu)式及其漢語對應(yīng)表達的差異
例4They disembarked and sang their way through customs.
譯文他們下了飛機,哼著歌兒走出了海關(guān)。
例5As soon as it was good and dark,I shut off the current from all the fences,and then groped my way out to the embankment bordering our side of the great dynamite ditch. I crept to the top of it and lay there on the slant of the muck to watch.
譯文及至天色已經(jīng)很黑,我就馬上給那些鐵絲籬都撤了電,然后摸索著走到那炸藥炸出來的大壕溝邊兒上,一直往土坡頂兒上爬,躺在那堆垃圾的斜坡上去守望。
例6The autumnal breeze found its way through the ancient lattice window.
譯文秋風(fēng)瑟瑟,從古老的窗口吹進來。
例7He had insidiously wormed his way into her affections.
譯文他已神不知鬼不覺地逐漸贏得了她的愛情。
例8I elbowed my way in, and saw Granny sitting on the ground leaning against a tree, her face all swollen and her mouth bleeding.
譯文我左推右搡地擠了進去,看見奶奶坐在地上,斜靠著一棵樹,她的臉全都腫了,嘴在流血。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way構(gòu)式主要表達兩種事件:一是空間運動事件,二是非空間隱喻運動事件。英漢語表達方式存在很大的差異。英語動詞編碼了事件的兩大元素:運動和方式;路徑則由指示方向的介詞(短語)through、out to、into或一些方位副詞表達。漢語由于不存在這種構(gòu)式形式,編碼方式不固定。英語way構(gòu)式句子的概念語義構(gòu)成為:動體、運動、方式(手段)、路徑和背景。各成分的詞匯化模式如下:
(1)[動體]由NP或Pronouns表達。
(2)[運動]由V或v one's way短語構(gòu)式語義表達。當動詞本身沒有運動意義時,由構(gòu)式來表達運動概念的功能更加明顯。如例4,動詞sing本身不含運動概念語義,但是在構(gòu)式的壓制下,sing one's way表示“唱著歌一路運動”。
(3)[路徑]由v one's way和介詞成分共同表達。
(4)[背景]由介詞短語中的名詞短語表達。
(5)[方式]由具體動詞表達,如sing、grope、worm、elbow等。
相應(yīng)漢語譯文的詞匯化模式如下:
(1)[動體]由NP或Pronouns表達。
(2)[運動]由V或VP表達。
(3)[路徑]概念的表現(xiàn)手段比較復(fù)雜,沒有固定的方式。一些用動詞之后的簡單趨向補語來表達,如“走出”的“出”;一些用動詞之后的復(fù)合趨向補語表達,如“擠了進去”的“進去”;還有的用介詞結(jié)構(gòu)來表達,如“從……進來”。但是大部分“路徑”概念由“動詞+趨向補語”來表達。
(4)[背景]由名詞短語表達。
(5)[方式]概念與英語表達也存在很大的不同。英語“方式”概念一般編碼于動詞,而漢語則由獨立的方式狀語表達,如“哼著歌兒”“逐漸”“左推右搡地”。
3.2 英漢表達差異的解釋:詞匯化
Talmy通過跨語言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語言對于相同的運動事件有不同的詞匯化方式[8]21。一些語言常把運動事件的概念要素“運動”和“方式”編碼于一個動詞詞根,而“路徑”概念則用其他成分單獨表達,如小品詞或詞綴。在句子“The bottle floated into the cave”中,動詞“float”融合了“運動”和“方式”兩個概念要素,“路徑”則由介詞into來表達。這樣的語言被稱作“衛(wèi)星框架語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英漢語均屬于衛(wèi)星框架語言,其中英語最為典型。有的語言將運動事件的概念要素“運動”和“路徑”編碼于一個動詞,“方式”概念由單獨的成分表達。西班牙語對應(yīng)上面的英語句子是“La botella entro a la Cueva flotando”。在這個句子中,動詞“entro”融合了“運動”和“路徑”兩個概念要素,“方式”概念要素由flotando來表達。這樣的語言被稱作“動詞框架語言”(verb-framed language)。西班牙語、日語、韓語等都屬于此類。
相同的運動事件有不同的詞匯化模式,這是翻譯運動事件句子的難點之一。因此,譯者要意識到:在表達同一運動事件時,英漢語有不同的詞匯化模式,并對原文運動事件所表達的具體語義內(nèi)容進行挖掘,關(guān)心運動事件的哪個部分是在動詞詞根中獲得表征以及運動事件的其余部分又在哪里,實現(xiàn)英漢語的順利翻譯。
Talmy提出宏事件(macro-event)。宏事件由框架事件和復(fù)事件組合而成,并用單個句子表達[8]216。根據(jù)宏事件的定義可以得知宏事件是一個復(fù)合事件,該復(fù)合事件可以經(jīng)過概念整合形成一個單元事件(a unitary event),并在某些語言中用單個小句來表達。它是由“框架事件(framing event)和副事件(co-event)”組成。在宏事件中,框架事件具有建立整個宏事件架構(gòu)的特性,它駕馭整個宏事件的時空框架,比如說明事件發(fā)生的空間范圍和界限,說明事件的完成與否。副事件則為宏事件提供背景(原因、方式、伴隨等),它的作用是為宏事件提供支持(support)。雖然副事件處于從屬地位,但它比框架事件顯得更為具體、生動和形象。因此,副事件往往比框架事件更容易引起注意,語義上比框架事件更為重要。運動事件僅僅是宏事件的五個組成部分之一。
例9The ball rolled in(運動事件)。
框架事件是the ball moved in,副事件是rolling。Rolling表述“移動”的“方式”,體現(xiàn)了移動的附帶特征。從上述例子可以看出,動詞“roll”既融合了動作又融合了方式,即動作和副事件是可以融合在一起的,無須分開表述。
前面提到宏事件是一個復(fù)合事件,該復(fù)合事件可以經(jīng)過概念整合形成一個單元事件(a unitary event),并在某些語言中用單個小句來表達。Way構(gòu)式中的框架事件和副事件是如何表達的呢?Way構(gòu)式的翻譯又該如何解讀?
4.1 Way構(gòu)式中的框架事件和副事件
Goldberg認為,way構(gòu)式有手段(means)和方式(manner)兩種語義解讀:手段意義指盡管存在一定的困難,主語的所指仍在移動;方式意義指主語的所指是與移動沒有因果關(guān)系的純粹伴隨行為[2]212。以下分析基于Goldberg對way構(gòu)式的兩種語義分類。
例10The gangster stole a gun and shot his way out of prison.(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Concordance)
=The gangster stole a gun and moved out of prison by the means of shooting.
在shot his way out of prison中,框架事件是the gangster moved out of the prison,副事件是shooting,表示的是位移的手段。
例11The thirteen disciples sweated their way to the French Concession and claimed their reserved bedrooms at Boai Girls School (closed for the summer).(Diachronic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The thirteen disciples went to the French Concession while sweating and ...
框架事件是the thirteen disciples went to the French Concession,副事件是sweating,表示的是位移時的伴隨方式。
根據(jù)以上分析可知,way構(gòu)式句子將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編碼于一體,在處理框架信息和副事件信息時,漢語是如何編碼的呢?
4.2 Way構(gòu)式的解讀與漢譯
前面提到way構(gòu)式是典型的將方式義與結(jié)果義相結(jié)合的句法結(jié)構(gòu),所以可以認定它表達了兩個事件語義信息:方式(手段)副事件語義信息和路徑結(jié)果框架事件語義信息。英語用way構(gòu)式同時編碼兩個事件語義信息,那么漢語是如何表達的呢?
例12He shot his way through the police cordon.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Concordance)
=He moved through the police cordon by the means of shooting.
譯文他開槍射擊突破警察的警戒線。
框架事件是he moved through the police cordon,副事件是shooting,表示突破警察的警戒線的手段是“以強的火力掃射某物”(shoot本身所攜帶細化語義框架)。英語用一個小句融合了兩個事件,而漢語表達無法同時融合兩個事件信息,只能分開表述“他開槍射擊突破警察的警戒線”?!伴_槍射擊”表示“突破警察的警戒線”的手段,“突破警察的警戒線”則表示位移的結(jié)果。這正好驗證了英語屬于綜合性語言,而漢語屬于分析性語言這一觀點。
例13They disembarked and sang their way through customs. (Diachronic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They disembarked and went through customs while singing.
譯文他們下了飛機,哼著歌兒走出了海關(guān)。
框架事件是they went through customs,副事件是singing,表示他們走出海關(guān)的伴隨方式是 “哼著歌兒”。同樣漢語是用分析式表達兩個事件語義信息,“哼著歌兒”表示“走出海關(guān)”的伴隨方式,“走出海關(guān)”則表示運動位移的結(jié)果。
值得注意的是,英漢語編碼“路徑”概念的方式不同。通過觀察收集到的語料,英語的路徑概念常被編碼為指示方向的介詞(短語)into、out of或方位副詞up、out等;漢語在編碼路徑概念信息時常由表達位移的運動動詞或表達行為的運動動詞與趨向補語組合而成(如“流入”“沖出”“擠進”等),這種組合不僅能表達動作的趨向,還能表達運動的路徑。
以上兩個例子分別表示的是位移的手段義和位移的方式義,way構(gòu)式還有第三種構(gòu)式義,即目標義或獲得義(goal/possessum sense),并且目標義或獲得義與手段義和方式義具有“共延性”(co-extensiveness)[4]。目標義或獲得義的漢譯表達是怎樣的呢?
例14Only thus can they win their way to distinction and a place in what is call society. (Diachronic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譯文唯此,他們才能在這個所謂的社會中獲得聲望和地位。
例15He had insidiously wormed his way into her affections.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Concordance)
譯文他已神不知鬼不覺地逐漸贏得了她的愛情。
這兩個例子表示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位移,而是隱喻性的位移,即運動是為了達成某一目標。翻譯“路徑”概念時,漢語用了結(jié)果復(fù)合動詞(resultative compound verb)。語料顯示,當構(gòu)式義表示的是“目標義”或“獲得義”時,漢語譯文絕大部分用的是結(jié)果復(fù)合動詞。結(jié)果復(fù)合動詞由具有致使性特征的動詞與表征狀態(tài)完成的結(jié)果補語進行復(fù)合(如“贏得了”“獲得了”等),強調(diào)運動的結(jié)果。
結(jié)構(gòu)容量擴展現(xiàn)象廣泛存在于英譯漢中[9]。由于漢語沒有與way構(gòu)式對應(yīng)的結(jié)構(gòu),在表達way構(gòu)式中“運動”“方式或手段”和“路徑”意義時,由于缺少強制的表達形式,無法充分賦值,只能將“方式或手段”充分賦值為狀語。
例16I elbowed my way in, and saw Granny sitting on the ground leaning against a tree, her face all swollen and her mouth bleeding.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Concordance)
譯文我左推右搡地擠了進去,看見奶奶坐在地上,斜靠著一棵樹,她的臉全都腫了,嘴在流血。
“左推右搡地”是“elbow”所攜帶的細化語義信息,elbow one's way表示的意思就是“擠過、擠出”之意,為了使?jié)h譯表達能夠體現(xiàn)出源語的生動、形象,漢語為趨向復(fù)合動詞“擠出”增添了方式狀語“左推右搡地”。這種結(jié)構(gòu)容量擴展現(xiàn)象普遍存在。
英語way構(gòu)式融合了兩個事件語義信息,漢語由于不存在相應(yīng)的表達,只能用分析式將way構(gòu)式所編碼的框架事件和副事件分開表述。以上的分析對漢譯英有何啟示?當看到漢語用分析式表達位移手段義或方式義和位移路徑結(jié)果時,能否想到用way構(gòu)式來翻譯呢?從CCL語料庫篩選出了融合框架事件和副事件的漢語句子。
例17坦尼斯和吉爾賽那斯奮力沖出人群。
譯文1Tanis and Gilthanas rushed out of the crowd with great efforts.
譯文2Tanis and Gilthanas forced their way through the crowd.
例18寒假里,我唱著歌兒回到了家鄉(xiāng)廈門。
譯文1In the winter holiday, I returned my hometown, Xiamen, singing all the way.
譯文2In the winter vocation, I sang my way to my hometown-Xiamen.
例19這些對自己努力的正性反饋,使她逐漸獲得了自信心。
譯文1The positive feedbacks on her efforts made her gradually gained self-confidence.
譯文2She wormed her way to confidence for the positive feedbacks.
對于上述例句的英譯,通常情況下大多采用主從復(fù)合句的形式來表達,用從句表示位移的手段或方式,如上述譯文1。
通過分析不同版本的譯文,發(fā)現(xiàn)很多譯者都用主從復(fù)合句的形式,用從句表示伴隨方式,而沒有想到用way構(gòu)式進行翻譯。上述譯文2是使用way構(gòu)式翻譯的句子。
通過對比例17到19的譯文1和譯文2,發(fā)現(xiàn)譯文2更加簡潔,符合語言表達的經(jīng)濟性原則。使用way構(gòu)式的譯文把位移的手段或方式副事件和位移的路徑結(jié)果框架事件編碼于一個小句中,更符合英語源語表達方式。無論是英譯漢還是漢譯英,肯定會有不同版本的譯文。當漢語既表示位移的方式或手段和位移的路徑結(jié)果時,除了所能想到的用主從復(fù)合句表達之外,使用way構(gòu)式表達也是一種選擇,這為翻譯的多樣性提供了可能。
英語way構(gòu)式將運動、位移手段或位移方式和路徑融于一體,表達的事件語義信息復(fù)雜,對英漢翻譯造成了一定的困難。本文對平行語料way構(gòu)式實例的英漢詞匯化機制進行對比研究,對其表達的事件語義信息予以解釋,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漢語翻譯的特點和規(guī)律。同時,通過分析也給英譯漢帶來了一定的啟示,當漢語既表示位移的方式或手段和位移的路徑結(jié)果時,使用way構(gòu)式翻譯能夠使譯文更加生動、簡潔,使語言表達符合經(jīng)濟性原則。由于所選取的例子有限,所以本文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希望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尋找更多的實例,對其進行補充和修正。
[1]Jackendoff R.Semantic Structure[M].Cambridge:MIT Press,1990:211-225
[2]Goldberg A.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s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199-218
[3]陳佳.論英漢運動事件表達中“路徑”單位的“空間界態(tài)”概念語義及其句法-語義接口功能[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2010:133-145
[4]周小濤.對Way構(gòu)式動詞準入機制的再思考:基于Levin和Rappaport方式義與結(jié)果義互補的理論解釋[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2016(3):28-36
[5]Israel M.The Way Constructions Grow//[C].A Goldberg.Conceptual Strructure,Discourse and Language.Stanford:CSLT Publication,1996:217-230
[6]張建理,徐銀.WAY構(gòu)式的語法化歷程探討[J].外語教學(xué),2013(6):1-6
[7]于翠紅.基于英漢平行語料的way構(gòu)式漢語再詞匯化模式研究[J].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2015(1):42-54
[8]Talmy L.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Typology and Process in Concept Structuring [M].Cambridge,MA:The MIT Press,2000:21-32
[9]王克非,秦洪武.英譯漢語言特征探討:基于對應(yīng)語料庫的宏觀分析[J].外語學(xué)刊,2009(1):102-105
(責任編輯:胡永近)
10.3969/j.issn.1673-2006.2017.05.022
2017-03-09
王雪敏(1992-),女,山東濟寧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譯學(xué)。
H059
:A
:1673-2006(2017)05-007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