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澤 楓
(通化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0)
?
論《春秋左傳》對漢代知識分子的影響
——以東漢王符《潛夫論》為視角
蔣 澤 楓
(通化師范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通化 134000)
王符《潛夫論》博采眾家之長,其中對五經(jīng)內(nèi)容引用頗多。通過量化分析,可以看出王符對不同經(jīng)書內(nèi)容的關(guān)注度和側(cè)重點是不同的,《潛夫論》中直接或間接引用《左傳》共103條。這也直接表明《左傳》對王符《潛夫論》影響很大,而這種影響與東漢時期《左傳》的傳授發(fā)展情況、《左傳》自身學術(shù)特點以及左丘明自身的魅力有直接關(guān)系。
左丘明;春秋左傳;王符;潛夫論
王符《潛夫論》博采眾家之長,引用書籍包括經(jīng)書、緯書、子書、史書四大部分,其中對五經(jīng)內(nèi)容引用頗多。不同的學者雖然在廣泛引用經(jīng)書內(nèi)容作為立論基礎方面有一定的共性,但是對于經(jīng)書內(nèi)容的選擇和使用情況卻是不完全相同的,即每個學者對于不同經(jīng)書內(nèi)容的關(guān)注度和側(cè)重點是不一樣的。通過一個簡單的量化分析,大致可以看出王符對不同經(jīng)書內(nèi)容的關(guān)注度和側(cè)重點是不同的,其中引用三《禮》共計10條、引《詩經(jīng)》共計111條、引《尚書》及《尚書大傳》共計52條、引《周易》共計64條、引《春秋左傳》共計103條、引《春秋公羊傳》共計4條、引《論語》共計57條、引《孝經(jīng)》共計5條。據(jù)《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五家,分別是《左氏傳》《公羊傳》《谷梁傳》《鄒氏傳》《夾氏傳》,而“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1]1715。故此,在東漢時期流傳的僅剩前三種?!稘摲蛘摗分谐恕豆攘簜鳌窙]有涉獵,引《春秋公羊傳》4條,引《左傳》103條,數(shù)量上僅次于《詩經(jīng)》,足以說明《左傳》對王符的影響之大?,F(xiàn)將引用情況分列如下①。
(一)對《左傳》原文的直接引用
1.《遏利》:匹夫無辜,懷璧其罪。
按,此語出自《左傳·桓公十年》。今本:“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p>
2.《遏利》:季文子相四君,馬不餼粟,妾不衣帛。
按,此語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今本:“季孫于魯,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馬不食粟。”杜注:“二君,宣、成?!蓖衾^培按,襄公五年“季孫行父卒”,《傳》云:“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無私積?!笔柙疲骸靶懈敢晕牧暌娊?jīng),則為卿久矣。宣八年仲遂卒后,始文子得政,故至今為相三君也?!贝嗽啤八木?,蓋并文公數(shù)之。彭鐸按,此疑本作“三君”。古三、四字皆積畫,故多相亂。昭三年《左傳》:“陳氏三量。”《晏子春秋·問下》篇同,外篇誤作“四量”,是其例[2]28-29。
3.《考績》:《傳》曰:“善惡無彰,何以沮勸?”
按,此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今本:“賞罰無章,何以沮勸?!?/p>
4.《思賢》:子產(chǎn)有言:“未能操刀而使之割,其傷實多?!?/p>
按,此語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本:“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p>
5.《思賢》:此所謂“子之愛人,傷之而已”哉!
按,此語出自《左傳·襄公三十一年》。今本:“子之愛人,傷之而已?!?/p>
6.《忠貴》:夫竊人之財,猶謂之盜。
按,此語出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今本:“竊人之財,猶謂之盜?!?/p>
7.《慎微》:禍福無門,惟人所召。
按,此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三年》。今本:“禍福無門,唯人所召。”
8.《實貢》:小衛(wèi)多君子。
按,此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今本:“衛(wèi)多君子,未有患也。”
9.《班祿》:《傳》曰:“制禮,上物不過十二,天之道也?!?/p>
按,此語出自《左傳·哀公七年》。今本:“制禮上物,不過十二,以為天之大數(shù)也。”
10.《釋難》:皇天無親。
按,《尚書·蔡仲之命》:“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左傳·僖公五年》:“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惫盼纳袝藗卧熘畷?,已經(jīng)隨著《清華大學藏戰(zhàn)國竹簡》的問世而趨于定論。而《周書》在漢代已經(jīng)散佚,《漢書·藝文志》載:“《周書》七十一篇。周史記。顏師古注引劉向云:‘周時誥誓號令也,蓋孔子所論百篇之余也?!裰嬲咚氖迤?。”[1]1705-1706劉向校書時僅存45篇,并且王符《潛夫論》中引用的《周書》內(nèi)容除了此條,皆可以在今本《逸周書》中找到原文,故此處所引轉(zhuǎn)引自《左傳》的可能性較大。
(二)對《左傳》原文的化用
1.《遏利》:虞公屢求以失其國。
按,此語本于《左傳·桓公十年》記載的虞公貪得無厭而招致討伐之事。
2.《遏利》:公叔戌崇賄以為罪。
按,此語本于《左傳·定公十三年十四年》記載的公叔戌因富有而被衛(wèi)靈公驅(qū)逐一事。
3.《遏利》:介推遁逃于山谷。
《交際》:而介推所以赴深山也。
按,此二語本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記載的介推不受封祿,與其母偕隱而死之事。
4.《遏利》:子罕歸玉。
按,此語本于《左傳·襄公十五年》記載的子罕不受宋人獻玉之事。
5.《遏利》:晏子歸宅。
按,此語本于《左傳·昭公三年》記載的晏子不受宅之事。
6.《論榮》:叔向,賢兄也,而鮒貪暴。
按,此語本于《左傳·昭公元年、十三年、十四年》關(guān)于“叔向”和“鮒”的記載,又見《晉語九》。而從下文來看,引文出自于《左傳》,因而,此處也應出自于《左傳》的記載。
7.《論榮》:季友,賢弟也,而慶父淫亂。
按,此語本于《左傳·莊公三十一年、閔公二年》關(guān)于“季友”和“慶父”的記載。
8.《論榮》:昔祁奚有言:“鯀殛而禹興,管、蔡為戮,周公佑王?!?/p>
按,此語本于《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今本:“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p>
9.《救邊》:《春秋》譏鄭棄其師。
按,《春秋·閔公二年》:“十有二月,狄入衛(wèi),鄭棄其師?!薄蹲髠鳌吩唬骸班嵢藧焊呖耍箮泿煷斡诤由?,久而不召,師潰而歸,高克奔陳。鄭人為之賦《清人》。”《毛詩正義》曰:“作《清人》詩者,刺文公也。文公之時,臣有高克者,志好財利,見利則為,而不顧其君。文公惡其如是,而欲遠離之,而君弱臣強,又不能以理廢。退適值有狄侵衛(wèi),鄭與衛(wèi)鄰國,恐其來侵,文公乃使高克將兵御狄于竟。狄人雖去,高克未還,乃陳其師旅,翱翔于河上。日月經(jīng)久,而文公不召,軍眾自散而歸,高克懼而奔陳。文公有臣鄭之公子名素者,惡此高克進之事君不以禮也,又惡此文公退之逐臣不以道,高克若擁兵作亂則是危國,若將眾出奔則是亡師。公子素謂文公為此,乃是危國亡師之本,故作是《清人》之詩以刺之?!盵3]338王符借用《左傳》之義以諷君主、將領(lǐng)在治理羌亂過程中的無所作為。
10.《巫列》:季梁之諫隋侯。
按,此語本于《左傳·桓公六年》記載的季梁諫隨侯,而致使楚國不敢侵隨之事。“隋”乃后人篡改。文中稱“漢東之國,隨為大”。《春秋·哀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陳侯、隨侯、許男圍蔡?!薄蹲髠鳌せ腹辍罚骸俺渫跚蛛S?!倍蓬A注:隨國,今義陽隨縣[3]1749?!稄V韻》五《支》引《風俗通義·氏姓》:“隨侯之后,漢有博士隨何。”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王符對《左傳》的引用數(shù)量很多,為何王符鐘情于《左傳》內(nèi)容呢?現(xiàn)將緣由分述如下。
(一)與東漢時期《左傳》的傳授發(fā)展情況有直接關(guān)系
在王符生活的東漢中期,《左傳》的學術(shù)地位有所上升。如東漢桓譚在其《新論·正經(jīng)》:“《左氏傳》遭戰(zhàn)國寢廢。后百余年,魯人谷梁赤為《春秋》,殘略,多有遺失;又有齊人公羊高,緣經(jīng)文作傳,彌離其本事矣?!蹲笫蟼鳌酚诮?jīng),猶衣之表里,相待而成。經(jīng)而無傳,使圣人閉門思之,十年不能知也。”[4]36-37可見,在他心目中已經(jīng)將《左傳》與《春秋》平起平坐了。這種地位上的上升首先表現(xiàn)在帝王對《左傳》的特殊喜好,“肅宗立,降意儒術(shù),特好《古文尚書》《左氏傳》”[5]1236?!逗鬂h書·儒林列傳序》:“(肅宗)又詔高才生受《古文尚書》《毛詩》《谷梁》《左氏春秋》。雖不立學官,然皆擢高第為講郎,給事近署,所以網(wǎng)羅遺逸,博存眾家?!盵5]2546帝王對古文經(jīng)學的倡導,為《左傳》等古文經(jīng)學的發(fā)展揭開了序幕。其次,一些古文經(jīng)學大家的推崇,如賈逵對《左傳》在東漢時期的傳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建初元年,賈逵奉帝命撰“《左氏傳》大義長于《公羊傳》《谷梁傳》二傳”的意見。賈逵“摘出《左氏》三十事尤著明者,斯皆君臣之正義,父子之紀綱”以證明《左氏傳》優(yōu)于《公羊傳》,而又稱《左氏》與圖讖合,以便迎合當時社會上的讖緯之風。結(jié)果,“書奏,帝嘉之,賜布匹五百,衣一襲,令逵自選《公羊》嚴、顏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與簡紙經(jīng)傳各一通”。建初八年,章帝在賈逵的建議下,“乃詔諸儒各選高才生受《左氏》《谷梁春秋》《古文尚書》《毛詩》,由是四經(jīng)遂行于世,皆拜賈逵所選弟子為千乘王國郎,朝夕受業(yè)黃門署,學者皆欣欣羨慕焉”[5]1236-1239。綜上所述,上之所好,下必甚焉。在皇帝的公開支持下,在古文經(jīng)學大師賈逵的倡導下,研習《左傳》的士人自然開始增多,古文經(jīng)學獲得了較大發(fā)展。班固的《漢書》、許慎的《說文解字》、王充的《論衡》、馬融的《三傳異同說》均對《左傳》有所引用。周磐“少游京師,學《古文尚書》《洪范五行》《左氏傳》”[5]1310-1311。鄭興之子鄭眾“年十二,從父受《左氏春秋》,精力于學,明《三統(tǒng)歷》,作《春秋難記條例》《春秋刪》十九篇”[5]1224-1226。由此可見,此時期《左傳》地位得到了顯著提高。王符對于《左傳》的大量引用也同屬于此時期學術(shù)風氣的產(chǎn)物。
(二)《左傳》自身學術(shù)特點適應寫作需要
首先,相比于《谷梁傳》《公羊傳》,《左傳》內(nèi)容更加豐富可靠、信而有證。晉代范寧在《春秋谷梁傳集解》序言中對春秋三傳的優(yōu)缺點都作了概括評價:“《左氏》 艷而富,其失也巫?!豆攘骸非宥瘢涫б捕??!豆颉忿q而裁,其失也俗?!盵3]2361關(guān)于《左傳》的“艷而富”,無疑是指其文辭優(yōu)美記事較多;“其失也巫”,唐楊士勛疏曰:“‘其失也巫’者,謂多敘鬼神之事,預言禍福之期,申生之托狐突,荀偃死不受含,伯有之厲,彭生之妖是也。”[6]11清汪中稱:“而左氏所書,不專人事,其別有五:曰天道,曰鬼神,曰災祥,曰卜筮,曰夢。其失也巫,斯之謂與!”[7]24但是《左傳》對這些“巫”事的記載恰好是對“艷而富”的一個絕好說明,表明《左傳》記載的內(nèi)容是真實客觀的,不僅包括自天子諸侯以降的人事,而且也包括了諸多非人之事,是春秋時期社會思想和歷史現(xiàn)實事實的一種真實反映。王符將作《潛夫論》視為繼承先賢遺業(yè),為后世立言的大舉,為了表達其自身觀點,讓言語有很強的說服力,必然需要做到有理有據(jù)這一點,而《左傳》自身的特性正好能為其提供豐富的論據(jù)材料,所以在引用事實材料的時候,王符更多關(guān)注的是記載內(nèi)容“艷而富”的《左傳》,而不是“俗”之《公羊傳》和“短”之《谷梁傳》。如《左傳》保留了很多古代姓氏的記載,對于“姓氏”研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鄭樵說“凡言姓氏者,皆本《世本》《公子譜》二書,二書皆本《左傳》”[8]3,王符作《五德志》《志氏姓》兩篇中對姓氏問題的分析都大量引用了《左傳》的內(nèi)容。
其次,《左傳》中體現(xiàn)出來的立足于對春秋社會的批判性為王符所繼承?!蹲髠鳌肥顷U釋《春秋》的解經(jīng)之作,同時也是一部歷史著作。關(guān)于《春秋》中蘊含的批判精神,孟子同漢代學者均有論述?!睹献印る墓隆吩疲骸笆浪サ牢?,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鬃討?,作《春秋》?!洞呵铩罚熳又乱?。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3]2714-2715又《孟子·盡心下》云:“春秋無義戰(zhàn)。彼善于此,則有之矣。征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征也?!盵3]2773又《孟子·離婁下》云:“王者之跡熄而《詩》亡,《詩》亡然后《春秋》作。晉之《乘》,楚之《梼杌》,魯之《春秋》,一也。其事則齊桓、晉文,其文則史??鬃釉唬骸淞x則丘竊取之矣?!盵3]2727-2728在孟子心中,《春秋》秉承了《詩經(jīng)》的批判傳統(tǒng),對于那些亂臣賊子、非正義的戰(zhàn)爭都是以批判態(tài)度一以待之。關(guān)于《春秋》的這種批判態(tài)度,司馬遷曾有一段類似的表述,《史記·太史公自序》載上大夫壺遂曰:“昔孔子何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鬃又灾挥?,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盵9]3297《春秋》通過對歷史事件的敘述,展現(xiàn)出其揚善抑惡的立足于批判的學術(shù)宗旨?!蹲髠鳌纷鳛橐徊酷槍Α洞呵铩返慕饨?jīng)之作,對于孔子《春秋》中的這種批判思想的繼承也自然是順理成章的。
真正使得王符去繼承發(fā)揚《左傳》批判精神的因素便是兩人的生活社會背景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進一步拉近了王符和《左傳》的距離,激起了王符對《左傳》所體現(xiàn)出的社會批判性的特殊偏愛。左丘明生活的春秋時期同王符生活的東漢中后期相比,雖然社會狀況有了很大變化,但是也有共同特點,那就是“混亂”,社會各個方面都出現(xiàn)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這也正是批判思想得以滋生的合適土壤?!蹲髠鳌敷w現(xiàn)出重人事的儒家思想傾向,如強調(diào)人的道德修養(yǎng),主張君主進行德治;民為君本,從民眾的角度去批判社會種種不良現(xiàn)象;民為神本,從重人事的角度批判社會的迷信思想,強調(diào)人的主觀能動性。在敘述歷史事實時,從儒家基本思想傾向出發(fā),對于那些歷史事件是鮮明地表現(xiàn)了他的肯定或批判的態(tài)度的??隙ā熬x、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左傳·隱公三年》)一類的倫理道德,也從那些倫理道德的觀點出發(fā)肯定了“利民”和“衛(wèi)社稷”一類對人民有利的東西。批判了那些破壞倫理道德的所謂“賤妨貴、少陵長、遠間親、新間舊、小加大、淫破義”(《左傳·隱公三年》)[3]1724之類的“逆德”,同時也批判了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敗行。王符的《潛夫論》乃是一部批判社會現(xiàn)實之作,《左傳》中體現(xiàn)出來的社會批判性為王符所繼承,《潛夫論》一書便是由對東漢中后期社會上種種有悖道義的行為、統(tǒng)治階級驕奢淫逸的敗行、社會的腐朽黑暗風氣進行抨擊的諸多篇章匯編而成的,社會批判性也成為王符《潛夫論》這部政論之作的最大亮點。
(三)左丘明自身的魅力對于王符的影響
王符出于對左丘明的仰慕之情而產(chǎn)生的對《左傳》《國語》的特殊偏愛,在《敘錄》中已經(jīng)有所體現(xiàn)。《敘錄》是王符用來闡述《潛夫論》寫作動機的篇章。《敘錄》開題便說“夫生于當世,貴能成大功”,人生活在世界上,要創(chuàng)造大的功業(yè)。什么是所謂的大功呢?王符將其分為兩種,“太上有立德,其下有立言”。首先當屬傳播仁德,次之者是著書立說。這句話本于《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3]1979接下來,王符認為自己沒有機會服務于國家,為國家建功勛,退而求其次,選擇著書立言,將自己的感觸想法記錄成文,以此來“敘先賢”“繼前訓,左丘明五經(jīng)”。這句話有缺文,文意不甚明了?!安輨?chuàng)敘先賢”,被后世奉為先圣賢人的人很多,諸如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均是此列中的佼佼者,此處將左丘明同五經(jīng)并列于此,不能不說明左丘明在王符的心目中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而這種地位的確立完全是由于王符對左丘明道德品質(zhì)和淵博學識的認同所決定的??鬃釉宰笄鹈鳛榭U務撟约旱淖鋈嗽瓌t:“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盵3]2475,孔子評價左丘明的這些話,反映出左丘明是一位誠實耿直、品德優(yōu)良的人。另外,司馬遷《史記》有關(guān)左丘明的生平行事記述共有兩處:一是《太史公自序》,其中說道:“左丘失明,厥有《國語》?!盵9]3300二是《史記·十二諸侯年表》,對于孔子《春秋》,司馬遷說道:“魯君子左丘明懼弟子人人異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記具論其語,成《左氏春秋》?!盵9]509-510《史記》中的兩處記載表明了左丘明學識淵博,逆境中仍能堅韌不拔地完成《國語》,踐圣人之跡,維圣人之真,為后世立言而作《左傳》。左丘明身上體現(xiàn)出來的高尚的道德品質(zhì),淵博的學識,堅韌不拔、為后世立言的學術(shù)宗旨,而王符身上所體現(xiàn)出來的品質(zhì)與左丘明是一脈相承的。
注 釋:
①由于引文內(nèi)容較多,故僅以10例進行說明,其余不再列舉引文,以下類同。
[1]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2.
[2]汪繼培,箋.潛夫論箋校正[M].彭鐸,校正.北京:中華書局,1985.
[3]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4]桓譚.新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5]范曄.后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1965.
[6]李學勤.春秋谷梁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7]汪中.述學[M].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
[8]鄭樵.通志[M].王樹民,點校.北京:中華書局,1995.
[9]司馬遷.史記[M].北京:中華書局,1959.
【責任編輯:韋琦輝】
2017-07-10
蔣澤楓(1981—),男,滿族,黑龍江明水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歷史文獻學、中國思想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K234
A
1672-3600(2017)10-005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