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俊
(霍邱縣高塘鎮(zhèn)中心小學安徽·霍邱237464)
《野草》中“夢”的類型與內涵
蔡家俊
(霍邱縣高塘鎮(zhèn)中心小學安徽·霍邱237464)
散文詩《野草》集融含魯迅全部哲學,學者見解紛呈。以一直貫穿詩集的“夢”為切入點,探討《野草》中“夢”的幾種類型,并分析各自展現的當時魯迅的心境。不管是現實夢境,或是怪誕、虛幻之夢,都表現了魯迅對現實的不滿與無奈,欲以夢的意境喊醒大眾,夢即是現實的心聲也是夢的希望。
《野草》;夢境;怪誕;虛幻;魯迅思想
《說文解字》:“夢,不明也?!薄墩f文·部》釋之為:“,寐而有覺也,從宀,從疒,夢聲?!痹凇冬F代漢語大字典》中解釋為夢:“睡眠時局部大腦皮質還沒有完全停止活動而引起的表象活動?!备ヂ逡恋略凇秹舻慕馕觥分姓f:“夢愈荒謬其意義就越深遠?!盵1]夢思永遠不會荒誕無稽,夢思具有“顯性”與“隱性”意義,“顯性”意義顯而易見,是“夢思”的內容;但夢思的“隱性”之義卻需要作家與讀者體驗的共通性、共感性才能盡量完整的呈現出來?,F代心理學證明,夢是人類在潛意識中宣泄情感、緩解壓力的一種方式。當人們在實際生活中困難重重,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時,夢便成為另一種言說的選擇,以抒發(fā)現實生活中直面的心緒。在散文詩集《野草》中,“夢”便是魯迅先生直面心靈、觀照現實的載體。
魯迅的《野草》散文詩集共收錄24篇,有十二篇寫到“夢”,一共出現了二十二個“夢”字,其中《死火》《失掉的好地獄》《立論》《狗的駁詰》《頹敗線的顫動》《墓碣文》《死后》等7篇直接以“我夢見……”開頭。還有五篇都隱藏了夢的影子,以一種夢境來對散文詩描寫,來貫穿整個全文,甚至貫穿一部散文詩籍,從《秋夜》到《一覺》就是一個兩年的夢,從夢開始到夢醒,在這個夢中又有許多小夢。
在《好的故事》中,魯迅先生寫道:“我閉了眼睛,向后一仰,靠在椅背上;捏著《初學記》的手擱在膝髁上。我在朦朧中,看見一個好的故事?!痹凇队暗母鎰e》中說:“人睡到不知道時候的時候,就會有影來告別說出那些話——”,這些同樣也是在寫“夢”,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說法,不知不覺地將人帶入夢境。廚川白村在《苦悶的象征》中寫道:“人生的大苦患大苦惱,正如在夢中,欲望便打扮改裝著出來似的,在文藝作品上,則身上裹了自然和人生的各種事像而出現?!炔皇菍⒎卦跐撛谝庾R的海的底里的苦悶即精神底傷害,象征化了的東西,即非大藝術?!盵2-3]魯迅先生在翻譯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了這種觀念的影響,使得其在創(chuàng)作《野草》時采用了“夢”這種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與現實緊密相關的藝術表現方式來表達因“生命力受到壓抑所生的苦悶懊惱”而不便言說的復雜心情。
(一)現實感應之夢
在《野草》以《死火》為起始的九篇涉夢文章之中,并不全是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波詭云譎之夢,也有部分篇章曉暢易懂,“顯性”之夢之下的“隱性”之義略加分析便可以了解?!豆返鸟g詰》,魯迅借助“夢”這一表達形式使荒誕的不可能的事變成了現實的可能的事,讓人在讀后的驚異中反思自身,進而恍然大悟、慚愧不已。文章以簡單明了的情節(jié)深刻地揭示了人類社會中在明與暗、是與非等界限上的混淆顛倒,卻在貴賤、尊卑等利害關系上弄得明白異常的不正?,F象。《頹敗線的顫動》同樣也是借助夢境表達現實感受的一篇散文詩[4]。文章以一種“夢中夢”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偉大的母親悲慘的一生。暗中表達兄弟失和、斷絕關系的痛苦?!读⒄摗穭t是一篇借助夢境對國民劣根性進行探討的散文詩。散文詩開篇便以“我夢見自己正在小學校的講堂上預備課文,向老師請教立論的方法”開頭,在夢中向大家講述了實際生活中“立論”的難處,其實也就是說實話的艱難?!端篮蟆肥囚斞赶壬柚鷫艟硨Χ兰o二十年代的社會環(huán)境進行的一次總批判。魯迅在《吶喊·自序》中說過:“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么,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薄端篮蟆穼懙氖撬篮螅壤ьD更甚,所見世情當然也更透。上述四篇散文詩中,魯迅先生以一時感觸為契機,借助“夢境”的形式,從生活之中的怪象入手,一面隱刺現實,一面連類及之,以一種譏笑諷刺的意味抒發(fā)著蘊蓄已久的哲思。
(二)怪誕隱諱之夢
在《野草》的涉夢散文詩中,除了借“夢”表達現實內容的篇章之外,還有部分篇章,其所描述的夢境與現實很難對應起來,而更多是抒發(fā)作者內心深處難以直說的情理哲思。同時,也正因為“難于直說,所以有時措辭就很含糊了”?!队暗母鎰e》、《死火》、《墓碣文》三篇散文詩,便因為這種措辭含糊,造成了讀者理解的障礙,“顯性”之夢之下的“隱性”含義要進行深入的挖掘才可能展現在讀者面前。這些篇章講述的夢境更加匪夷所思,象征的意味也愈加強烈。其中《影的告別》是《野草》中比較難懂的一篇。魯迅先生在這篇文章中,讓“影”去主動的脫離“形”。整篇散文詩的核心就是影向人告別之前的所思所想。來表達這種無從選擇的兩難境地的彷徨。《死火》之夢也屬于怪誕之夢。這篇散文詩假托夢境,是作家內心矛盾的象征?!赌鬼傥摹芬彩且黄詨舻男问绞銓戶斞竷刃氖澜绲碾y解之作,表現的是這種自我解剖、自我揚棄的艱難與痛苦。
(三)虛實相間之夢
夢除了能夠反映日常生活的場景之外,也能以一種特殊的形式傳遞隱蔽于意識之下的情緒感受。而在《野草》之中,不僅有著和日常緊密相關的現實之夢,具有濃烈象征意味的怪誕之夢,還有著介于兩者之間虛實相間的虛實之夢。下面筆者就概略分析一下《野草》中,虛實之夢的代表性作品《好的故事》、《失掉的好地獄》?!兑安荨防锏淖髌罚半[性”之義大都隱晦曲折,不大容易索解,但《好的故事》卻是比較容易領會的一篇。本篇散文詩不像《野草》中的其他涉夢散文詩一樣以“我夢見……”開頭,明確是在寫夢,但“我”在似睡非睡間看到的“好的故事”其實就是在寫夢。在這個夢中有故鄉(xiāng)美麗的山陰道之景,水里的游魚,河邊的紅花都給人一種閑適之感??上н@朦朧中的美景是短暫的,是虛幻的?!拔艺曀麄儠r,驟然一驚,云綿也已皺蹙,凌亂,仿佛有誰擲一塊大石下河水中,水波陡然起立,將整篇的影子撕成片片了?!钡褋碇?,作者仍提筆寫下了這樣美好的故事,也就說明:雖然魯迅先生一向認為,惟黑暗與虛無乃是實有,而且深感身邊現實的寒冷與昏暗,但他仍向往著美好的事物,沒有放棄對于前途的希望?!妒У舻暮玫鬲z》也是一篇以夢幻形式來表現生活感受和哲理思考的作品,寫的是“我”在夢境中所看到和聽到的有關地獄中的情景。這地獄,經歷過天神、魔鬼和人類的三代統(tǒng)治,發(fā)生了不同境況的變化。當“我”在夢中來到荒寒的野外,地獄的旁邊時,人類已經完全掌握了主宰地獄的大權威?!拔摇彼吹降木跋笫牵骸耙磺泄砘陚兊慕袉緹o不低微,然有秩序,與火焰的怒吼,油的沸騰,鋼叉的震顫相和鳴,造成醉心的大樂,布告三界:地下太平?!薄妒У舻暮玫鬲z》所表現出的宏觀世界,正是魯迅先生對于中國歷史通例的某種見解,歷代統(tǒng)治者們爭斗的目的,往往不是要拆毀地獄,或者建設一個新的人間,而是要取得統(tǒng)治權。從以上對于《野草》涉夢文章的分析不難看出,魯迅先生運用夢境既為了克服“難于直說”的障礙,就是為了能夠隱晦的“直說”。這種形式不但豐富了《野草》文本表達的方式,也使得魯迅先生靈魂的真相在孤聳突兀的言辭之下更少顧忌的展露出來。
《野草》中的作品大多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作于1924-1926年,此時中國新文化運動已經漸入低谷,魯迅又與自家兄弟周作人驟然失和、形同陌路,搬出八道灣之后,魯迅隨即大病一場,如此種種交織在一起,使得魯迅的生活可謂是“雖生之日,猶死之年”。他彷徨、矛盾、痛苦、猶疑,獨自一人在黑暗中苦苦求索寫出的散文詩,難以明白曉暢、質樸易懂顯而易見。
夢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有一定的背景和一定的模式,不管是何種形式的夢境,都是夢境主體對現實世界某種形式的反映。他魯迅在《野草》中采用“夢”這種似真非真、似假非假、與現實緊密相關的藝術表現方式,來表達因“生命力受到壓抑”而不便言說的復雜心情,將自己的未盡之言巧妙的隱藏在夢境之中,苦苦地思索著自己的人生方向與生活哲學。虔誠的“以這一叢野草,在明與暗,生與死,過去與未來之際,獻于友與仇,人與獸,愛者與被愛者之前作證”[5],以痛苦的個人體驗出發(fā),為自己更是為中國尋求擺脫黑暗的道路。魯迅以一種魑魅模糊的夢來表現當時社會現實的黑暗以及自己的無助,同時,他又用從夢的開始到夢醒這樣一個漫長的“夢”,表現他喚醒當時愚昧、麻木的人民大眾走向美好生活的強烈愿望。以夢醒來表現人民的覺醒,也是自己的真實的感受。
[1]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丹寧,譯.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1998:243.
[2]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征[M].魯迅,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156.
[3]張韶聞.苦悶的象征——廚川白村創(chuàng)作論思想與魯迅創(chuàng)作之比較[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1,(2):75-77.
[4]杜昌君.簡析魯迅《野草》中的夢境[J].柳州師專學報,2012,27 (3):12-16.
[5]張潔宇.審視,并被審視——作為魯迅“自畫像”的《野草》[J].文藝研究,2012,(12):67-75.
責任編校:徐向陽
審稿專家:于吉瑞
I210.97
A
1009-8534(2016)02-0058-02
蔡家俊,安徽霍邱縣高塘鎮(zhèn)中心小學高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