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習分享,把握學情
1.分享預習成果。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毛澤東主席在紅軍長征勝利后所作的一首詩——《七律·長征》。請拿出課前預習單,大家先來分享課前預習成果。這組詞語誰會讀了?
(出示)
五嶺烏蒙岷山
(指名讀)
師:這組詞語有個共同點,誰發(fā)現(xiàn)了?
生:都是寫山的。
師:你有一雙慧眼。對,它們都是長征途中的大山。這些山都是什么樣的山?第二組詞語,誰會讀?
(出示)
逶迤磅礴
(生讀)
師:這兩個詞都在寫山,卻又不同,有什么不一樣呢?
生:逶迤是指彎彎曲曲、連綿不斷的樣子。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課前查了字典。
師:真是個好習慣,遇到不理解的詞語查閱工具書!詩中哪座山是逶迤的樣子?
生:(異口同聲)五嶺。
師:磅礴又是什么樣子的?
生:大概是氣勢雄偉的意思吧。
師:(點頭)你看,“磅礴”二字是什么偏旁?
生:石字旁。
師:你想想這會是什么樣的山?
生:石頭多,山陡峭,險峻。
師:(握手示意生坐下)你們看,中國的漢字非常有趣,我們有時候通過偏旁部首也能揣摩出詞語的意思。詩中哪座山是磅礴的樣子?
生:(異口同聲)烏蒙。
師:烏蒙山平均海拔 2000多米,最高峰4000多米,真可謂氣勢雄偉、高大險峻。
2.淺談微課收獲。
師:老師課前發(fā)給同學們的《長征》微課看了嗎?誰看懂了《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
(生舉手示意)
師:誰還讀過長征途中的其他故事?
生:我讀過《金色的魚鉤》。
師:這是個令人感動的故事。還有嗎?
生:我讀過《倔強的小紅軍》。
師:這是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同學們的預習做得很好,長征帶給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特別辛苦。
師:是啊,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紅軍長征二萬五”。
生:很艱難,不容易。
師:沒錯,那真是超乎尋常的艱難。在毛主席的眼里,長征是怎樣的呢?我們往下學習。
二練讀詩文,感受詩韻
師:《七律·長征》是一首七言律詩。七言律詩一共有八行,一行七個字,所以簡稱七律。每兩行為一聯(lián),分別為首聯(lián)、頷聯(lián)、頸聯(lián)、尾聯(lián)。拿到一首詩,先要做什么?
生:讀。
師:這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第一個任務。(黑板右側板書“讀詩文”)請大家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生自由讀詩)
師:誰會讀了?(指名讀)發(fā)音很標準,每個字都讀對了。誰還能讀?(再指名讀)讀出了詩的節(jié)奏,這是七言律詩的第一個特點:節(jié)奏美。(黑板左側板書“節(jié)奏美”)大家一起讀整首詩,感受七言律詩的節(jié)奏美。
(生齊讀)
師:同學們之所以讀得這樣朗朗上口,是因為詩文中藏著一個秘密。(出示整首詩)仔細看,這秘密是什么呢?
生:每一行最后一個字的韻母相同。
師:你真厲害,一下子就看出來了!不過不是每一行哦。創(chuàng)作七言律詩是有規(guī)定的,一般來說,詩中的第二、四、六、八行要押韻,第一行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這是七言律詩的第二個特點:韻律美。(黑板左側板書“韻律美”)同學們已經(jīng)讀出了這首詩和諧的韻律美和鮮明的節(jié)奏美,詩讀到這里可以了嗎?
生:(齊)不可以。
師:那還得學習什么呢?
生:還得知道詩意。
三語言實踐,積累經(jīng)驗
1.合作解讀詩意。
師:解詩意是今天的第二個學習任務。(黑板右側板書“解詩意”)這個學習任務請同桌兩人借助課中學習單合作完成。
(生按照學習單上的引導合作學習)
2.以學定教,點撥引導。
師:剛才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首聯(lián)詩后都打了“√”,表示都會了,是嗎?
生:(齊)會了。
師:真的嗎?我可有一雙會辨別的耳朵哦,只要一聽朗讀我就知道你到底會不會。
(指名讀首聯(lián)詩句)
師:我聽到你強調(diào)了“不怕”二字,是想告訴大家紅軍戰(zhàn)士不怕任何困難的英雄氣概嗎?
(生點頭)
師:誰再來讀讀?
(再指名讀首聯(lián)詩句)
師:“只等閑”你讀得輕了些,是想表達紅軍戰(zhàn)士把這些困難都不放在眼里,藐視困難嗎?(生點頭)兩位同學帶著各自的理解都讀得很好。下面大家一起讀首聯(lián)詩句。
(生齊讀)
師:我看到有些同學的學習單頷聯(lián)詩后有了小問號,先說說疑問在哪兒?
生:我不明白“騰細浪”和“走泥丸”是什么意思?
師:這是個有價值的問題。有哪位同學可以解答?
生:我覺得“騰細浪”就是翻騰的小浪花的意思。
生:我覺得“泥丸”就是用泥巴做的小圓球,但是我不知道“走”是什么意思?
師:小泥丸在地上會怎么動呢?
生:滾動。
師:那你猜猜“走”會是什么意思?
生:是滾動的意思。
師:同學們,在毛主席的眼里那綿延千里的五嶺就像什么?
生:細小的波浪。
師:那高大險峻的烏蒙就像什么?
生:滾動的小泥丸。
師:詩人這大膽的想象和奇特的比喻帶給你什么感受?
生:不把這些困難放在眼里。
生:不怕困難,很樂觀。
師: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用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困難,這就是樂觀,你說得很準確。你能讀出這樣不怕困難和樂觀的態(tài)度嗎?
生:能。
(生讀)
師:我們換一種讀詩的方式來讀讀,看看這樣讀你會發(fā)現(xiàn)詩人在用詞上有什么特點。老師讀上聯(lián)中的字或詞,你們用下聯(lián)中的字或詞來對,就像對對子那樣。
(師生合作讀詩)
師:你們發(fā)現(xiàn)什么了?
生:一些字或詞都對應。
生: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
師:同學們真厲害!律詩規(guī)定這一聯(lián)詩句在用詞上要一一對應,就像這首詩,用詞非常工整。這就是七言律詩的第三個特點:對仗美。(黑板左側板書“對仗美”)在下面的詩句中,同學們還能感受到這種對仗美。我們接著讀詩。我剛才看到頸聯(lián)中的小問號最多,誰來說說你的疑問?
生:我不明白為什么要用“暖”和“寒”。
師:這是個很有價值的問題。要想讀懂“暖”字的含義,請你結合課前預習單上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想一想。
生:我知道了,紅軍渡金沙江的時候,沒有費一槍一彈就過去了,所以用“暖”字。
師:你理解得真好!“暖”是勝利的喜悅,讓人感到心里暖暖的。同樣是一場戰(zhàn)斗,同樣取得了勝利,帶給人的感受卻大不相同。不知大渡橋上的鐵索為何而寒?聽,奪橋的軍號已經(jīng)吹響了。
(播放視頻《飛奪瀘定橋》)
生:那場戰(zhàn)斗犧牲了很多紅軍戰(zhàn)士,所以讓人覺得心里很寒。
師:那的確是一場惡戰(zhàn)。
生:紅軍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在奪橋,而且那座橋只有幾根鐵鏈,所以讓人覺得寒。
師:是啊,那是一場亡命的鐵血之戰(zhàn)。誰能讀懂這大渡橋上鐵索的冰涼?
生:(齊讀)“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師:我們都能讀懂,那是一根根銜接緊密的英勇與無畏的鐵索。(生齊讀)誰能讀懂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與頑強?(生齊讀)我們都能讀懂,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為的是給人民打開一條走向幸福的通途。(生齊讀)讓我們懷著對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一起讀。(生齊讀)自然條件是艱險的,其間的戰(zhàn)斗是慘烈的,但是紅軍戰(zhàn)士的心情是怎樣的?我們接著讀詩句。哪個字或詞是當時紅軍戰(zhàn)士心情的寫照?
生:我覺得是“喜”。
生:我認為是“笑開顏”。
師:長征途中的種種困難非同一般,他們?yōu)楹味??為何笑開顏?
生:因為馬上就要勝利了。
生:因為他們根本不怕困難。
生:就像首聯(lián)說的,在紅軍戰(zhàn)士的眼里那些困難都是等閑小事。
師:所謂“詩言志,詩傳情”,請大家仔細品讀,想一想這首詩在贊揚誰,贊揚他們怎樣的精神。
(生自讀詩歌,自主感悟)
師:誰來談談?
生:我覺得是在贊揚紅軍戰(zhàn)士。
師:(板書“紅軍”)你認為贊揚了紅軍怎樣的精神?
生:不怕困難。
(生板書“不怕難”)
師:你是從哪一聯(lián)詩句中體會到的?
生:首聯(lián)。
師:哪個字或詞最能表達這種詩情?
生:“不怕難”“只等閑”。
師:還有嗎?
生:我覺得贊揚了紅軍戰(zhàn)士樂觀的精神。
師:你是從哪一聯(lián)詩句中體會到的?
生:頷聯(lián)。
師:哪個字或詞最能表達這種詩情?
生:“騰細浪”“走泥丸”。
(生板書“樂觀”)
師:還有誰想說?
生:我覺得贊揚了紅軍戰(zhàn)士英勇無畏的精神。
師:你從哪一聯(lián)詩句中體會到的?
生:頸聯(lián)。
師:哪個字或詞最能表達這種詩情?
生:大渡橋橫鐵索寒。
(生板書“英勇”“無畏”)
師:通過讀詩文,我們讀出了毛主席對紅軍戰(zhàn)士的贊揚和歌頌,那詩文中有沒有提到一個紅軍戰(zhàn)士?
生:沒有。
師:五嶺空自逶迤,烏蒙空自磅礴,金沙空自暖,大渡空自寒,空無一人。為什么?因為紅軍的鐵騎早已翻越千山萬水,早已跨越千難萬險,從容而過了。仔細聽,看老師是怎么抓住最能表達詩情的字來誦讀的。
(師配樂范讀)
師:大家想不想配樂讀詩?誰來試試?
(指名讀)
師:讀得大氣磅礴!
(指名讀)
師:大家的掌聲就是對你最大的贊揚。一起讀。
(生齊讀)
師:毛主席正是以傲視山川的奪人之氣和百戰(zhàn)沙場的偉人胸襟成就了這五十六字的千古絕唱。同學們讀毛主席的詩有什么感受?
生:這首詩讀起來語調(diào)高昂。
生:這首詩讓人感覺很大氣磅礴。
師:的確是這樣,詩如其人。想不想再讀讀毛主席其他的詩詞?
四以詩帶詩,拓展積累
師:開課時我們說毛主席是一位獨領風騷的詩人,有這些詩句為證——
(出示毛主席的其他詩詞,生讀、感悟毛澤東詩詞的風格魅力)
師:我們說毛主席是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有這些詩句為證——
生:今日長纓(yīng)在手,何時縛(fù)住蒼龍。——《清平樂·六盤山》
師:我們說毛主席不僅有偉人的胸襟,也有凡人的情懷,有這些詩句為證——
生: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采桑子·重陽》
師:我們說,毛主席是豪邁的政治家,是偉大的人民領袖,有這些詩句為證——
生:……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肚邎@春·雪》
(出示作業(yè))
1.讀詩走近偉人,背詩積累語言,完成課后學習單。
2.歌頌長征,緬懷先烈——寫一段感悟;作一首小詩;辦一份小報。(任選)
師:課后,請同學們認真完成這兩項作業(yè)。下課!
評析:
詩詞教學,需要引導學生潛心學習,有所發(fā)現(xiàn);需要關注語言文字,體會表達的妙處。細細品味岳怡老師執(zhí)教的《七律·長征》一課,我們能夠得到如下啟示。
一、引導發(fā)現(xiàn),讓學習變得更有價值
《七律·長征》是偉大領袖毛澤東于1935年10月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律古體詩。這首詩與學生以往學習的古詩不同,到底有哪些不同呢?岳怡老師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引導學生去比較,在比較中有所發(fā)現(xiàn)。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極強,到底藏著怎樣的秘密呢?岳老師引導學生繼續(xù)發(fā)現(xiàn),很快學生就明白了押韻的作用,并且知道了七言律詩的第二、四、六、八行是要押韻的,第一行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這些發(fā)現(xiàn)都是非常寶貴的,是這一課教學極其重要的內(nèi)容,是語文學科的本體性知識,是古詩詞這一類文體的獨特屬性。
二、關注文字,讓學習變得更加扎實
這節(jié)課上,岳怡老師的教學非常扎實,在進行生字詞教學時,她將重要詞語分組呈現(xiàn),每一組詞語都是精心挑選的,都有著鮮明的特點。比如“磅礴”一詞的教學,岳老師引導學生關注字形,借助形聲字形旁表義的特點初步理解了詞語的意思,設計非常巧妙。細細品讀語言文字,我們會發(fā)現(xiàn)每一篇課文都有著獨特的表達秘妙,這首詩也不例外,詩中工整的對仗就非常值得品味學習。教學中,岳老師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這一表達特點,并且?guī)е鴮W生去發(fā)現(xiàn);當學生有所發(fā)現(xiàn)后,她引導學生去讀,在讀中感受詩句語言的對仗美,感受這首詩語言文字的魅力。因為關注到了語言文字,這一課的學習變得更加扎實有效,因為經(jīng)歷了發(fā)現(xiàn)語言表達特點和品味語言文字表達魅力的過程,學生的收獲也更大了。我想,這才是真真正正的語文教學,扎扎實實的語文教學。
三、活用資源,讓學習變得更加深入
學習這首詩,必須帶領學生借助相關的背景資料、文章、視頻等資源,讓學生走進那個特殊的年代,設身處地地感受,把這首詩的學習推向深入。教學中,岳老師所選用的資料非常豐富,有《巧渡金沙江》的故事,也有《飛奪瀘定橋》的視頻,有《清平樂·六盤山》等相關詩句的呈現(xiàn),也有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的新聞報道,多樣的教學資源讓學生有了更豐富的認識,學習自然也就不斷走向深入了。
要想讓資源充分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呈現(xiàn)的時機要精心設計。開課時,岳老師帶領學生回顧《巧渡金沙江》和《飛奪瀘定橋》的故事,讓學生一下子就感受到了長征的艱難,情感基調(diào)的鋪設非常自然。詩歌的學習離不開朗讀,要想讀出理想的效果離不開情境的創(chuàng)設,課中岳老師適時播放《飛奪瀘定橋》的視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結課時,岳老師出示相關的詩句,以詩帶詩,不僅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了偉人毛澤東詩詞的魅力,也豐富了積累,激發(fā)了學生深入探究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