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濤
王國維說:“為文如造屋?!边@句話就是在告訴我們,寫作文就像造一座房子,而造好一幢房子首先就要有一個框架,也就是說先要解決謀篇布局的問題,結構問題解決了,再用相關材料去粉飾它,最后就好完工了。如果不先打好框架,即使文采再好,內容再新穎,也無非是東一榔頭西一棒槌,不能讓閱卷人在快速審讀中迅速把握其思維邏輯,自然只能得到較低分數(shù)。
那么,小學高年級同學在作文寫作中可能出現(xiàn)的結構問題是什么,又要如何加以解決呢?筆者結合教學實際和大家談談這個問題。
【問題呈現(xiàn)】
寫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有些同學在作文中先描寫一段景物,描寫一種人物活動的意境,可在文章中除了這樣一處描寫之外,再也找不到其他的描寫景物語句;有的同學除了在文章的結尾點題之外,文章中間再也找不到一處點題(哪怕是間接點題)的語句;有的同學文章中前面沒有交代,可后面卻能“冷鍋里蹦出個熱豆來”。凡此種種作文問題,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這其實就是作文結構中的照應問題。本節(jié)作文就與同學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并教會同學們寫作中照應的技巧。
【支你幾招】
什么是照應呢?是指文章的前后內容的相互關照和呼應。簡單地說:就是前面說的,在后面要回應一下;后面說的,在前面要先交待一下。照應,能使文章意脈相連,文氣貫通,構成渾然一體。那么,在寫作中如何做到照應呢?
招式一:前呼后應,一脈相承
這種照應方法在寫作的運用,可用“前有伏筆,后有照應”來形容,運用這種方式可以讓文中前后文字有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從層次上來看,這樣可使結構嚴密,前后連貫,渾然一體。
示例:一學生作文《生日快樂》在結構中就善于運用前后照應的方法,一步步把作文的情感推向高潮。開頭寫道:“我站在窗前,靜靜地望著天空,讓疏疏散散的陽光落滿肩頭。視線轉到洗得有些泛黃的窗簾上,上面似乎還殘留著父親的指紋。不覺記憶流轉。”引入回憶;接著寫道:“如今,細細回想,總是會發(fā)現(xiàn)有些什么在我的青春時節(jié),被遺失在生活中。也許是我該改變的時候了——”轉入現(xiàn)實,前后照應,層次分明。
方法總結:伏筆在前照應后,內容精巧有看頭。
招式二:首尾照應,結構完整
這是照應的方法,是同學們在寫作中經常使用的一種,簡單地說就是指文章的開頭與結尾遙相呼應的方法。前后照應它能使文章顯得連貫、嚴謹、和諧、統(tǒng)一,能增強文章的聚合力。如朱自清的經典散文《背影》就是這樣一篇首尾照應的佳作。開頭寫“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苯Y尾寫道:“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首尾作了很好的呼應,既概括了全文,在結構上又給人以整體感。
示例:一學生佳作《我們一起走過》便是這方面的范例,開頭“我回過頭去,看見你站在記憶中,對我微笑。我們曾經一起走過的青蔥歲月,我都還記得”與結尾“我回過頭去,看見你在我的記憶里撒下一路海棠,那是我們一起走過的美好時光”遙相響應,文章渾然一體。
方法總結:首尾照應結構緊,渾然一體印象深。
招式三:點題照應,主題鮮明
為了突出題目這個中心,除了首尾之外,作文中還多次點題扣題,讓行文思路更清晰,結構更完整,這種點題照應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的主旨得到有力的表現(xiàn),清楚明了地表達出文章的主題。
示例:一學生佳作《畫一扇窗給自己》文章中便處處運用這種點題技巧。開篇寫道:“但我們卻可以畫一扇窗給自己,始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tài)?!秉c題,總領下文。文章中間用三個中心句“畫一扇窗給自己,你會擁有快樂的源泉?!薄爱嬕簧却敖o自己,你會擁有豁達的心境?!薄爱嬕簧却敖o自己,你會擁有燦爛的明天?!奔瓤垲},又讓結構勻稱。結尾點題,深化中心:“用樂觀的筆畫一扇窗給自己,在奮斗中靜待著快樂、豁達以及未來勝利的到來吧!”
方法總結:點題照應巧結構,開篇點題領全文,結尾點題深中心,明暗點題在中間。
當然,照應的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時間照應法、地點照應法、問句照應法、反復照應法等,只要我們用心領悟,一定可以寫出一篇結構精巧的佳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