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本作“鱻”,早見于金文,其形體結(jié)構(gòu)由三個“魚”字組成。“魚”是古人最重要的肉食之一,由三個“魚”字組成的“鮮”字,表示的意義本應(yīng)是眾魚堆積的意思,形容魚很多。然而古書中不見此義?!墩f文解字·魚部》對此的解釋為:“新魚精也。從三魚,不變魚?!痹S慎所說的“新魚精”是指新鮮的、沒有變質(zhì)的魚。
小篆中“鮮”字是由“魚”和“羊”兩字構(gòu)成?!棒~”字在左,“羊”字在右。許慎在《說文解字·魚部》對“鮮”的解釋是:“魚名。出貉國。從魚。羊省聲。”可以這樣說,這種魚是產(chǎn)自古代北方貉國的一種魚,味道很美。北方干旱地區(qū),魚是很少的,人們多吃羊肉。在他們看來,羊肉味道是鮮美的,而吃到魚后感到魚的味道更鮮美,因此用“魚”字和“羊”字造出了“鮮”字,其意思是像羊肉一樣味道可口的魚?!兜赖陆?jīng)》第六十章有“治大國,若烹小鮮”一句,意思是治理大國同烹煎小魚的道理一樣。之后“鮮”又引申出“新鮮”的含義,如枚乘《七發(fā)》中有“鮮鯉之繪”,意思是新鮮的鯉魚片。新鮮的東西比枯萎的東西漂亮。所以“鮮”又引申出“鮮明”“明麗”的意思。如李白《古風(fēng)五十九首》之二十六:“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p>
也有人對“鮮”字做出了不同的解釋。中原及西北黃土高原地區(qū)少水,多草地,因而盛產(chǎn)羊。羊肉味道鮮美,深受中原地區(qū)人民歡迎。而沿海及南方多海洋河流與湖泊,盛產(chǎn)魚。魚肉味道也很鮮美,且受到南方民眾的歡迎。因此,小篆中的“鮮”字將味道鮮美的“羊”和“魚”加在一起?!磅r”的本義指魚名,而“鮮美的味道”之義應(yīng)是由此引申出來的。
(選自《漢字的故事》,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有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