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海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1)
岳、霍太山與姜姓戎關(guān)系的探討
張長海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太原030001)
本文根據(jù)歷史文獻和田野考古資料,采用“雙重證據(jù)法”,對岳、霍太山、姜姓戎三者之間的關(guān)系,進行粗淺的探討。認為岳、霍太山是姜姓戎在不同時段和不同地區(qū)所崇拜和祭祀的神山?!霸馈笔请S著姬姜聯(lián)合周人東擴,姜姓戎“挾舊族之名以冠其新居”,把他們所崇拜和祭祀的神山帶到了山西霍太山。
岳 霍太山 姜姓戎
“岳”字最早見于殷墟甲骨文中,字形從山,是一種神靈,本源是山,實為山神,它是地位最崇高的被祭祀的山,且具有自然神色彩的祖神[1]朱鳳瀚.商人諸神之權(quán)能與其類型.載吳榮曾主編.盡心集:張政烺先生八十慶壽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籼接置郎?,位于今山西中南部,現(xiàn)霍州的東南。姜姓戎,《國語·周語上》:“王師敗績于姜氏之戎?!表f昭注:“姜戎之戎,西戎之別種,四岳之后也。”這三者的關(guān)系是:霍太山是被姜姓戎所祭祀的岳。下面就三者的關(guān)系進行探討。
岳,為地位最崇高的被祭祀的山,也是岳字最根本的含義。那么岳是指那座山呢?丁山認為西周時稱為岳的只有“喬岳”“嵩岳”,他認為卜辭中的岳為通名[2]丁山.中國古代宗教與神話考.龍門聯(lián)合書局,1961.。早期文獻中稱岳的只有霍山和岍山,因岍山距殷墟太遠,所以屈萬里認為卜辭中的岳為太岳,即《禹貢》中的太岳。《禹貢》中的太岳就是今山西的霍山。顧頡剛、唐曉峰也認為岳為山西之霍山[3]顧頡剛.四岳五岳.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中華書局,1963.[4]唐曉峰.卜辭“岳”之地望.九州(第三輯).商務印書館,2003.。《逸周書·度邑解》:“南望過于三塗,北望過于岳鄙”所述即武王滅商之后站在天室之上遠望的情景,是對其統(tǒng)治天下之后對周邊的一種肯定。其北望岳鄙即北望今山西南部的霍太山,因為這是其北部的邊疆。武王站在天室,向北方稱岳(向北方所稱的岳),絕不是憑空杜撰出來的,極有可能是殷代在這個地區(qū)就已經(jīng)存在岳的名字,武王滅商后沿用此稱。我們或可以將武王所望之岳與殷人卜辭之岳聯(lián)系起來,視其為同一個岳,這個岳在周代時期依然聞名[5]彭裕商.卜辭中的土、河、岳.古文字研究論文集(四川大學學報叢刊第十輯).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以上所敘述的是在山西境內(nèi)的岳。
除此之外,人們卻很少提及陜西西部的岍山為岳,后人一提到西岳就是華山。岍山又稱岳山、吳山、吳岳及西鎮(zhèn)山等,古文獻最早的記載是岍山?!渡袝び碡暋吩?“導岍及岐。”《詩經(jīng)·大雅·嵩高》云:“嵩高維岳,駿及于天?!薄吨芏Y·職方》云:“雍州其山鎮(zhèn)曰岳山?!币蜴?zhèn)山在雍州西,故稱“西鎮(zhèn)山”;山峰高峻,又稱“岳山”。屈萬里認為:“岳即《禹貢》《尚書》所謂之岍山,亦曰吳山,或稱吳岳,在今陜西隴縣西南[1]屈萬里.詩經(jīng)選注.正中書局,1976.?!队碡暋罚骸暗泪┘搬劣谇G山,逾于河;壺口、雷首至于岳”。此處的岍,《漢書地理志》“吳山在西,古文以為岍山”。此岍山,即岳山?!吨芏Y·職官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山鎮(zhèn)曰岳山;《爾雅·釋山》:“河西,岳?!焙肌队碡曞F指》卷十一曰“吳岳,班酈皆為即古之岍山……自周尊岍山曰岳山,俗又謂之吳山,或又合稱吳岳。《史記》遂析岳山與吳岳為二山,而岍山之名遂隱。其實之二山者,《周禮》總為之岳山,《禹貢》總謂之岍山”胡渭從《漢志》并在其文中“謂吳山……與岳山只是一山。”顧頡剛認為岳也在西方,大體為陜西周原西方的太岳,也稱吳岳,即岍山[2]顧頡剛.四岳五岳.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中華書局,1963.。這是在陜西境內(nèi)的另外一個岳?!夺屆め屔健罚栄牛骸吧?,產(chǎn)也,產(chǎn)萬物也?!鄙讲粌H為遠古時期人類提供棲息地,而且為人類生存提供水、土、生物、礦物等重要資源。山岳對于中國遠古時期人類的生活和文化發(fā)展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顧頡剛認為:“四岳必為西方萃聚之四山”,“姜姓之族居于四岳,殆以四岳之神為其祖先,或以其祖先為四岳之神,故稱之曰四岳之裔胄”,指出岳和姜戎的關(guān)系。在《詩·大雅·嵩高》中:“嵩高維岳,峻極于天,維岳降神,生甫及呂?!碧岬搅嗽琅c甫和呂的關(guān)系,只有岳才能降生甫和呂。反映了古代先民以山為人祖的現(xiàn)象,表明遠古先民的自然現(xiàn)象崇拜向人神轉(zhuǎn)化?!蹲髠鳌でf公二十二年》:“姜,大岳之后也?!痹谖墨I記載中,與姜姓關(guān)系最為密切的一座山就是太岳山?!蹲笄f二十二年傳》說:“姜,太岳之后也”?!按笤馈惫乓鄷鳌疤馈?,《禹貢》:“壺口雷首,至于太岳?!眰慰讉髟唬骸疤?,上黨西?!薄妒酚洝は谋居洝吩唬骸凹椿籼揭病?。那么甫和呂又是什么人群呢?毛傳云:“申,姜姓之國?!薄案?,姜姓之國。”“與齊許同出,皆姜姓也”。顧頡剛先生曾有考證,他根據(jù)《國語·周語中》記富辰之語:“齊、許、申、呂由太姜”。姜為西方姜戎,太姜乃周太王之妃,王季之母,周得天下,分封此外戚為四國。所以“齊、許、申、呂者,戎之進入中國者也”[2]。也就是說齊、許、申、呂四國之人本為西方姜戎,而東遷建國而居于東方。所以找尋其古老根源,“生”出他們的岳應該在西方。古代文獻記載也是基本指向西方?!妒辣尽な闲掌罚骸敖?,炎帝生于姜水,因氏焉?!薄兜弁跏兰o》:“炎帝神農(nóng)姜姓,母女登,游華陽,感而生炎帝長于姜水,是故其地?!蹦敲唇谀膬耗??酈道元《水經(jīng)注·渭水注》曰:“岐水又東經(jīng)姜氏城南,為姜水。”據(jù)水經(jīng)注作者說,姜水本岐水,因其流經(jīng)姜氏城,才有了姜水之名。歷史上眾多學者把姜水定位于寶雞周邊地區(qū)。如《太平寰宇記》卷三十,以姜水為岐山縣南的姜泉;乾隆《重修鳳翔府》卷一,以姜水為寶雞縣之清江水;嘉慶《扶風縣志》志卷八,以為扶風縣之美陽河;今人李仲操《姜水辯》以為扶風縣的疇溝河;劉宏斌《岐水、姜水與姜氏城》以為今之扶風徐家河以東的后河或韋河;劉起釪認為,羌、姜二字古同,姜水即隴西之羌水。說明姜起源于今陜西西部一帶。同時也說明岳就是姜戎所崇拜的神山或祖先神。遠古時期先民們以山居為主,與山岳的關(guān)系密切。山岳被看作是萬物孕育之所,山岳在先民眼中是與人平等的“活物”;萬物有靈觀念產(chǎn)生后,山岳也有了“靈魂”,進而產(chǎn)生了山精信仰及以山精為對象的圖騰崇拜、自然崇拜;隨著山岳信仰的發(fā)展,山精逐漸由精靈向神靈轉(zhuǎn)化,于是產(chǎn)生了山神的觀念[1]賈海建.論遠古時期山岳信仰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焦作大學學報,2013,(3).。岳、四岳或太岳本指險峻的高山,后來演變成居住在該地區(qū)的姜姓羌族氏族的名稱。這其中的因果聯(lián)系是這樣的:人類在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以前,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以至在父系社會以后,人們便不清楚他那個氏族的始祖是誰了,因而產(chǎn)生了種種因神而生的神話。羌族傳說他們的始祖是山神所生,對岳的崇拜就是姜姓對岍山山神的崇拜,且把岳作為自己部落的祖先神[2]左言東,戴山青.四岳考.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4).。岳就是姜戎所崇拜的祖先神山。顧頡剛、劉起釪先生又明確指出:“四岳最早為古代西方羌戎中的姜姓部族的宗族神,是由于他們居地的山岳之神衍成部族祖先神的[3]顧頡剛,劉起釪.尚書校釋譯論(第一冊).中華書局,2005.(P77)。核之方位,大體為周原西方的太岳,亦稱吳岳,即岍山。岍山一帶就是姜戎故地。
陜西寶雞一帶就是姜戎的根據(jù)地,考古界基本認同。俞偉超先生認為甘肅東部一帶就是古代姜戎所活動的地區(qū)之一[4]俞偉超.早期中國的四大聯(lián)盟集團.載俞偉超.古史的考古學探索.文物出版社,2002.。鄒衡先生最早指出:“姬家店和晁峪一類的遺址,同辛店文化和先周文化都有密切的關(guān)系。同時,此二址處于寶雞,再結(jié)合炎、姜的有關(guān)論述,可以暫時叫他為“姜炎文化”。姜炎指的就是姜姓族,其活動區(qū)域就在陜西寶雞一帶[5]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續(xù)集).科學出版社,1998.。王明珂也認為姜戎是羌人的別支,他們居住在今陜西西部一帶[6]王明珂.華夏邊緣:歷史記憶與族群認同.臺北允晨文化,1997.。牛世山通過分析陜西晚商時期劉家考古學文化,并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分析,劉家文化的族屬可能就是商代的羌方及其支系。劉家文化的分布范圍位于關(guān)中平原西部及其以北山區(qū),北到平?jīng)鲆粠?,東不過子午嶺,向西一度擴展到甘肅天水、莊浪一帶[7]牛世山.劉家文化的初步研究.遠望集:陜西省考古研究所華誕四十周年紀念文集.陜西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98.。尹盛平也把劉家考古學文化的族屬定為姜氏之戎[8]尹盛平.周原文化與西周文明.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姜戎族的原居地就在今寶雞地區(qū)的岍山一帶,如今已被地下的考古資料所證實??傊?,先周時期或以前,姜戎的祖先就生活在陜西西部和甘肅東部一帶,岍山就是他們所崇拜和祭祀的岳。
那么,山西的岳——霍太山又是怎么來的呢?它的周圍是否有姜戎存在的證據(jù)呢?
鄒衡先生曾把商周時期青銅器銘文中所見的Л字,認定是雙耳或雙鋬手袋足鬲的象形,并推斷其為羌姜的族徽[9]鄒衡.夏商周考古學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之后,山西靈石旌介村在上世紀70年代至80年代發(fā)現(xiàn)三座商周之際的銅器墓,出土大批帶有Л字族徽的銅器,其中M1不僅出土帶有Л徽的銅器,還出土兩件亞羌爵[10]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海金樂,韓炳華編著.靈石旌介商墓.科學出版社,2006.,證明墓地應屬Л族。 族徽所對應的族屬應是姜戎。旌介村111族墓地,西南距其縣城15公里,北與介休縣相比鄰。《史記·周本紀》說:“(周)宣王三十九年,戰(zhàn)于千畝,王師敗績與姜氏之戎”。千畝是地名,一說在山西介休境內(nèi);另一說在山西古縣北45公里。古縣北已入靈石境內(nèi)。所以,今介休、靈石一帶,商周之際應是姜戎的居住地。另外,從靈石旌介晚商墓葬出土器物的造型、花紋風格、特有器物和陶器都與關(guān)中渭河平原以及西部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相類似[11]張長海.山西先周考古學文化的考察與相關(guān)歷史問題的探討.待刊.。宋玲平在分析該墓時,就得出有先周考古學文化因素[1]宋玲平.銘青銅器及其相關(guān)問題研究.故宮學刊,2006,(總第三輯).。陶正剛對靈石旌介商墓出土的亞蕪族徽進行了詳細的考證,認為商時期山西中部、南部確實有羌人的存在[2]陶正剛.山西出土的商代青銅器.中國考古學會第四次年會論文集.文物出版社,1983.(P57-64)。這就為靈石旌介晚商墓葬的姜戎族屬提供了間接的證據(jù)。同時在山西中部的汾陽杏花墓地、南部臨汾地區(qū)的鄉(xiāng)寧內(nèi)陽垣、襄汾南小張、襄汾大柴都發(fā)現(xiàn)有陜西長武碾子坡先周時期的器物[3]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海金樂,韓炳華編著.靈石旌介商墓.科學出版社,2006.。另外,北京保利博物館收藏的戎生編鐘,其上銘文所敘述的時間和人物,說明在西周晚年或春秋初年,山西中南部還居住著大量的戎人[4]北京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保利藏金——保利藝術(shù)博物館精品選.嶺南美術(shù)出版社,1999.。從以上的考古學文化因素分析并得出,殷商晚期在山西中部和中南部地區(qū)居住著從西方來的姜戎人群。陳夢家也認為在殷商晚期羌人在陜西東部和山西南部活動。
另外,殷墟卜辭中有“呂”,并受工方的侵擾,如“丙辰卜,嗀貞貞,工方及工方敦呂”。(《京》1230),說明呂曾經(jīng)在山西西南一帶活動過。徐少華先生提出早期呂人足跡可能涉及今山西西南部地區(qū),因卜辭有“于呂,王乃田,亡災”(《粹》984),知商王有時到“呂”地田獵,其地距殷墟不遠。又今山西西南有呂城、呂坂等地名可為線索。呂也屬于姜戎。《史記·齊太公世家》:氣太公望,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薄秶Z·周語下》:“其后伯禹念前之非度,渣改制量,共之從孫四岳佐之,皇天嘉之,柞四岳國,命以侯伯,賜姓日姜,氏日有呂。”
《國語·周語》:“周宣王三十九年,戰(zhàn)于千畝,王師敗績姜氏之戎?!惫疟尽吨駮o年》:“宣王三十八年,戎人滅姜侯之邑”?!逗鬂h書·西羌傳》:“宣王三十八年,晉人伐北戎于汾隰。戎人滅姜侯之邑”?!扒М€”乃桓公二年,晉穆侯以千畝之戰(zhàn)生公子成師之千畝。杜解:“西河介休縣南有千畝?!薄独m(xù)漢書·郡國志》太原郡介休縣條同。介休縣今名仍舊。晉人伐北戎于汾隰,今本《竹書紀年》同。雷學淇認為:“此北戎而姜氏之戎,在晉都絳邑之北,故曰北戎。據(jù)此可知晉穆侯之世,姜戎尚在晉國北境且稱侯,屬于晉之禍患,王師于征,竟乃敗績?!蹲髠鳌废骞哪辏航质像x支與范宣子的對話說:“惠公……,謂我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賜我南鄙之田……。”(這里所說的的姜戎在河南,不在山西)可知其部族居住在山西的中南部亦相當強大。《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說:“姜,大岳之后也?!薄按笤馈奔刺?。這一條記載,把太岳山與炎帝聯(lián)系在了一起。眾所周知,姜姓出自炎帝,而此言姜為太岳之后,顯然是說炎帝與太岳本來就是一體的。
從山西和陜西同時期的考古學文化比較,山西的姜戎是由陜西遷徙而來的[5]張長海.山西先周考古學文化的考察與相關(guān)歷史問題的探討.待刊.。顧頡剛在其《四岳五岳》中認為“齊、許、申、呂者,戎之進入中國者也”。姜戎也是一個由西向東遷徙的歷史。另外,文獻記載西周晚期至春秋時期在今山西中南部有大量姜戎的存在。姜戎把霍太山作為岳來祭祀或崇拜也就非常合理了。這正印證了顧頡剛山西之太岳、東岳之岱宗,則係因四岳后姜姓(從陜西)向東移植而“挾舊族之名以冠其新居”者也。晉居深山,戎狄之與鄰,姜戎由居其南鄙,故岳亦被于晉疆[6]顧頡剛.四岳五岳.顧頡剛.史林雜識初編.中華書局,1963.。山西中南部以霍山為中心的地域就是西部姜戎離開陜西來到山西的“新居”?;籼揭簿统蔀榻謥淼健靶戮印敝笏绨莺图漓氲纳缴瘛V链?,東西方的兩個岳的關(guān)系就清楚了,他們之間是先后的關(guān)系,這里有一個民族由西向東遷徙的過程。
最初的岳就是姜戎對其在陜西西部原住地——岍山崇拜和祭祀的神山。隨著姬姜聯(lián)合周人向東擴展(剪商),姜戎就來到了山西的中南部,并把他們所祭祀崇拜的岳也帶到了這里。錢穆認為姜氏之居近太岳,故曰“維岳降神”,其后呂尚封于齊,而齊亦有泰山,亦得岳稱。而后隨著周的大分封,姜姓之戎便分布到全國各地,自是而有四岳、五岳[1]錢穆.錢賓四先生全集(36)——古史地理論叢.。
(責編:張佳琪)
信息之窗
《山西年鑒(2016)》成為省級唯一“中國精品年鑒”
本刊訊 5月18日,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公布入選中國年鑒精品工程“中國精品年鑒”名單,《山西年鑒(2016)》位列其中,成為省級唯一“中國精品年鑒”!中國年鑒精品工程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于2015年推出的“十大工程”之一,是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三十年來在全國首次開展的高質(zhì)量精品年鑒出版推動工作。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作為2015—2020年首批全國年鑒工作暨中國年鑒精品工程10家試點單位之一,在山西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顧問:省委書記駱惠寧,主任:省長樓陽生)指導下,以《山西年鑒(2016)》為陣地,積極推進全國年鑒精品工程進程,創(chuàng)新發(fā)展地方綜合年鑒編纂事業(yè)。
2017年全國地方史志期刊主編培訓班在晉城市舉辦
本刊訊 2017年6月13日,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中國地方志學會史志期刊研究會主辦,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協(xié)辦,晉城市地方志辦公室承辦的2017年全國地方史志期刊主編培訓班在山西省晉城市開班。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秘書長,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冀祥德出席開班式并講話。山西省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張志仁,晉城市副市長張利鋒出席開班式并致辭。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主任胡滿達、江西省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梅宏、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李秋洪、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聞報刊司報刊處處長卓宏勇出席開班式。開班式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邱新立主持。來自全國各?。ㄗ灾螀^(qū)、直轄市)、市、縣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gòu)的史志期刊負責人、主要編輯140余人參加培訓。
A Probe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e Tai Shan,Huo Tai Shan and Rongwith Surname ofJiang
Zhang Changhai
Based on 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field archaeological data,this paper uses the“double evidence law”to discus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ue Tai Shan,Huo Tai Shan and Jiang Xing Rong.The article believesthat Yue Tai Shan,Huo Tai Shan isJiang'sname in different periodsand different areasofworship ofthe mountain.“Yue”with“JiJiang”joint and the eastern expansion ofZhou Ren,Jiangxing Rong,relying on the name ofthe old family named their new residence,they brought their worship ofthe mountain to Tai Shan ofShanxi.
Yue Tai Shan Huo Tai Shan Jiangxing Rong
張長海(1964—),男,山西壽陽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館員,研究方向為田野考古、歷史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