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小莉
摘要:陶行知先生說的“點著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是“生命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最好的注釋。強調(diào)文道并重、創(chuàng)設(shè)情景體驗、鍛煉學生思辨能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從而構(gòu)建寫作教學的"生命課堂"。
關(guān)鍵詞: 生命課堂;作文教學;思辨能力
G623.2
一、教學案例:
師:同學們,端午節(jié)快到了,我們來搞個小組粽子品嘗會如何?
生:(大聲喊)好!
師:大家都愿意,我很高興。我看這樣吧,小組展示組員包的家鄉(xiāng)的粽子,看哪些小組包的粽子色味俱全,說得讓人口水直流,那么這個小組的粽子品嘗會就算成功。
生:(面露難色,不知如何回答)
師:這個條件可能讓大家為難了。不過,離端午節(jié)還有好幾天呢,如果同學們肯學,一定能學好,能把品嘗會搞成功的。
生:(興高采烈)好,一言為定!
〔兩天后的作文課上〕
各個小組都布置好了小型的粽子品嘗現(xiàn)場會,各色粽子,琳瑯滿目,有的小組還細心地擺放好了白糖,牙簽等。
師:同學們學會包粽子了嗎?
生:(不好意思狀)學會了!但包的不太漂亮。老師,歡迎來我們小組品嘗。
師:呀,這么快?跟誰學的?
學生1:我跟奶奶學的。
……
師: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你們都學會包什么樣的粽子呢?誰來介紹?
生:(不等老師叫,就紛紛起立,七嘴八舌、爭先恐后地說起來。)
生1:我包的是客家的灰水棕,把豆苗灰漏水和糯米加工制作成具有特色的灰水粽,足見客家人的聰明才智。歡迎大家來品嘗。
生2:我包的是潮汕的肉粽,潮汕肉粽,好食人人愛。
生3:我奶奶教我包的是嘉興豆沙棕。嘉興粽子,擋不住的感覺!
生4:我的和他們的都不同,我們河南人做的是糖三角。(學生好奇地瞧著)
生5:瞧瞧我包的,四角棕,這種粽子歷史悠久呢!據(jù)說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的,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稱為廣東堿水粽。
……
師:剛才這幾位同學講了粽子不同的材料,都講得不錯。聽他們一講,老師連口水都快流出來了。這些材料你們家是怎么準備的?誰來說說?
生1:我和媽媽早早地就起床了,來到荷花市場買包粽子的原料,媽媽精心挑選了一些粽葉,買了十斤糯米。我嚷著說要吃肉粽,媽媽笑呵呵地說:“好好好!小饞貓,給你做肉粽!”轉(zhuǎn)過身去買了二斤豬肉和一些紅棗赤豆。
生2:首先要把棕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蛋黃、肉等做餡,將餡料拌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
生3:我們把江米、粽葉、紅棗洗干凈,用三個盆盛好放在客廳的茶幾上,爸爸負責裁剪用來纏粽子的白線繩,我和姥姥、媽媽負責包粽子,分工明確,開始投入“戰(zhàn)斗”。
……
師:老師不會包粽子,你能告訴我怎樣包嗎?
生1:開始包粽子了。我搬來小板凳,坐在媽媽身邊,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在粽葉里抽出一張比較大的粽葉,打算包一個小粽子。我先把葉子裹成一個漏斗型,然后把拌好的“珍珠”放入“漏斗”,輕輕用手壓一下,三角粽的形狀出現(xiàn)了。我胡亂地往粽子上繞線。這哪里是粽子呀!簡直是個“傷兵”,我忍不住笑了出來。
生2:外婆給我示范了一遍,我就手忙腳亂地做了起來,先把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折成漏斗型,裝入糯米,馬上困難來了,我把糯米放進去之后,這些淘氣的糯米娃娃一下子就都漏出來了。我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有發(fā)現(xiàn)什么毛病啊。外婆一看我的動作,就知道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連忙說道:“你的漏斗尖角有一個小洞,糯米就是從那里出來的?!蔽亿s緊把漏斗尖角捏緊,這下糯米娃娃就老實多了,全部呆在了粽葉里。我佩服道:“專家啊,外婆?!?/p>
生3:經(jīng)過重重困難,總算到了最后的環(huán)節(jié)——扎棕繩。我看到媽媽扎得那么“老土”,突發(fā)奇想,把繩子美美地捆在粽子,然后打了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哈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籃子,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晶瑩剔透的糯米爭先恐后的蹦出,仿佛在笑話著我。媽媽說,這包粽子的最后一定工序:扎繩,是最重要的,要扎緊扎穩(wěn),才能讓煮熟的粽子有型,不然的話,就成一團爛飯了。原來“老土”的才是最美的,我發(fā)現(xiàn)。
……
師:說得真好。全班這么多同學,不可能每個人都上來說,有什么辦法能讓老師知道每個同學學會了包什么樣的粽子,包粽子的過程怎樣呢?
生:老師,讓我們把包粽子的過程寫出來,我都著急了。
師:這個主意真好。這樣,老師不但要知道你包什么粽子,還能在文章中分享你們的粽子,好嗎?
生:好!
師:好就快寫吧.
二、教學反思:
案例講述的作文教學體現(xiàn)了“生命課堂”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新作文教學觀。符合新課標倡導“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倡導學生“自主寫作”,“減少對學生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chuàng)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本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在寫作前體驗生活,“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讓學生有話可說,可寫,就把文章寫具體。
教師抓住了寫作教學的規(guī)律,選用了“學包粽子”為寫作內(nèi)容,素材直接來自生活。教學時,教師先以“粽子品嘗會”為由,不覺中給學生布置了學包粽子的任務。引導學生在寫作前先對生活實踐進行體驗,在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表達的能力。到了寫作課上,學生們在課堂中的思辨過程讓作文自由產(chǎn)生,書面寫作水到渠成。整堂課上,雖然教師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學生們卻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完成了寫作。從教學片段中,我們可以看到,學生一直處于主動學習狀態(tài),個個都充滿了表達的欲望。“生命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的作文教學真正做到了“讓學生易于表達,樂于表達”,把文章寫具體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三、結(jié)語:
這個案例,讓我們這些語文教師明白了:陶行知先生說的“點著生命之火焰,放出生命之光明",是“生命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最好的注釋。強調(diào)文道并重、創(chuàng)設(shè)情景體驗、鍛煉學生思辨能力,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從而構(gòu)建寫作教學的"生命課堂",是今后作文教學不斷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
2. 《陶行知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