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曉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的側重點逐漸傾向精算教學,估算教學被忽略,學生的精算能力有所提高,而估算能力一直被弱化。估算能力與精算能力一樣,都是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強化估算能力,有利于讓小學生透徹地分析問題,培養(yǎng)數感能力。但目前小學數學的估算教學除了重視度不足外,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本文主要對估算教學的現(xiàn)狀展開分析,并給出改進方法。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育;估算教學;問題與對策
G623.5
前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化,小學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估算教育在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并且把強化小學生估算能力作為主要工作。所以,學校教師要逐漸把部分教學重心轉移奧估算能力讓,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在提高學生精算能力的同時還要提升估算能力,讓兩者均衡發(fā)展。
一、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重視估算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在課上必須開展估算教學,改變教學觀念。小數數學教材課本中,對于估算的詳細介紹很少,大部分都是簡單帶過,讓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形成估算教學不重要的意識,并且一直堅持用這種意識教學,導致學生估算能力較弱[1]。為此,教育研究人員和學校領導者要不斷完善教材內容,轉變教師的教學意識。教師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接受知識的水平和心智的不同,對數學知識和技能細化,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開展多種教學方法,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提高估算能力。比如,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高年級與低年級的學生接受能力有很大的差距,對于低年級的學生,可以出一些簡單的算式,像16×16=、15×12=、211×9=等,不要讓學生直接精算,要求學生通過對數字的觀察和簡單的頭腦運算給出一個預估的答案,然后再進行精算;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給出一些較難的運算,像69×32=、358÷17=、59×54=等,用這類算式拓展學生的思維,發(fā)現(xiàn)估算教學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在實際生活中應用。
二、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提高估算水平
教師從小就向學生灌輸在課上算數一定要算出正確的結果,避免在考試中出錯,因此,學生在進行書序算數練習時,即便是知道估算的相關方法,也有一定的估算能力,但還是會直接略過估算,進行精算,在一些期末或課堂小考中的選擇題有簡單的算數運算時,因為怕估算的結果出錯,直接用筆精算,浪費了過多的時間[2]。面對這一情況,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同步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與精算能力,用這兩種方法解不同的題型,讓學生分辨出哪種題型用估算,哪種題型用精算,增強學生估算的信心,節(jié)省答題所用的是時間。比如,教師在課上可以給出需要精算和估算的題目,比如較難的加減乘除混合四則運算或只有乘除加減的算式,先讓學生用估算得出兩個算式的結果,然后用精算得出準確結果,兩者作對比,分辨出哪種算式適合用估算,哪種算式適合用精算。
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估算水平,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跳躍性思維,節(jié)省做題時間,對題目的難以程度有一定的了解,提高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善于用估算思維解決課堂上的問題和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三、教師要準確抓住估算的本質,巧設問題情境
教師在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只有準確理解教學內容,抓住教學內容的本質,才能提高教學質量。估算教學和精算教學相比,其知識體系更加負責,因此,教師必須進行透徹、系統(tǒng)、全面的研究,才能準確抓牢估算教學的本質。
同時,問題情境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豐富生活經驗。估算除了在數學教學中會用到以外,在生活中也有很多體現(xiàn),體現(xiàn)其內在價值。如果沒有解題需要,就會完全掩蓋估算的價值。一道好的估算題目可以設置出問題情境,有明顯的目的性,估算恰巧是解決問題的鑰匙,所以,在課上,教師必須通過對教材和教案的分析,抓住本質,設立問題情境。比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并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給出問題設置情境,在學生學會簡單的乘除法后給出一個算式,6.3×4.1=,用估算的方法得出最后結果在24左右,但很多學生用錯誤的估算方法得出了錯誤的結果,這時教師就可以采用生活中的實例,像是去市場買東西,每樣東西是6塊錢,25塊錢可以買幾樣東西?這種運算方式不需要學生精算,只需要四舍五入便可得出結果。
四、強化學生的估算技巧
提高學生的估算水平除了要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外,抓住估算本質,還可以通過強化估算技巧的方式提高水平。數學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案的同時,還要參考學生思考問題的邏輯性和生活環(huán)境,以學生最初的學習情況作為起點,不斷用整合優(yōu)化的方式強化估算技能,增加學習方式的多樣性。比如,把一些比較復雜的數據變成整數或是化簡,就像是4.8×5.9×4.2=,或是507+332=,可以把“4.8×5.9×4.2”變成“5×3”,將“507+332”簡化成“500+340”;根據生活中的一些規(guī)律強化估算技能,就像是鐘表一樣,提出現(xiàn)在中標上的時間是5:30分,當時間走到7:15分時,增加了多少分鐘,在人們的觀念中已經形成了一個統(tǒng)一的意識,即一小時等于60分鐘,一分鐘等于60秒,題目中最初的時間為5:30,最后的時間是7:15,五點半到六點半是一個小時,六點半到七點半又是一個小時,但時間在7:15時已經停止,所以需要減去15分鐘,在得出這些數字信息后,讓學生預估;用位數進行的方式估算,這種方法要求數組中一定要有0,比如6025÷24=25,數學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估算,過程如下:因為60要比25大,所以,得出的結果最高位百位,也就是說結果是三位數,估算的結果是錯誤的。
總結: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學必須重視估算教學,它可以成為學生解答問題的一把鑰匙,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巧妙解決課堂上和生活中的問題。所以,學校要把估算教學作為教學重心,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增強學生的估算意識,強化估算技能,提高估算水平。
參考文獻:
[1]顧麗杰. 小學數學估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 考試周刊,2015,82:72.
[2]劉國財. 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探討[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5,07:74+172.
[3]馬艷芳. 小學數學估算教學的問題及改進[D].首都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