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淑佳 田宇賀
(南通大學文學院,中國南通226019)
《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方言詞釋義研究
臧淑佳 田宇賀
(南通大學文學院,中國南通226019)
《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是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學界多以釋義為著眼點,探究該詞典的釋義效度問題,對方言詞的釋義問題進行的研究略顯不足。文章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收錄的方言詞為參照,考察了《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方言詞的音節(jié)數(shù)量、語素結構、地域分布、義項分布等情況;分析了《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在方言詞釋義方面的優(yōu)點:更加突出用戶視角,注意使用難度級別低的詞語解釋難度級別高的詞語,增加圖解釋義,增添示例數(shù)量;《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方言詞收詞理據(jù)性不足,釋義方法單一,釋義模式語言不統(tǒng)一,這些尚存的問題反映出方言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尚不明確,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商務館學漢語詞典》;方言詞;釋義
中國的國際漢語教育近年來得到迅猛發(fā)展。截至2015年,全世界已經(jīng)有134個國家和地區(qū)成立了近500所孔子學院和1000個孔子課堂,注冊學員達到170萬人[1]。伴隨著“漢語熱”的持續(xù)升溫,針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習得者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大量涌現(xiàn)。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建國后第一部對外漢語雙語詞典——《簡明漢英詞典》問世以來,我國已陸續(xù)出版了45部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其中,“迄今為止我國第一部專門為具有中級漢語水平的外國人編的漢語原文詞典”——《商務館學漢語詞典》(以下簡稱“《學漢語》”)應運而生。目前,學者們多以釋義為著眼點,探究該詞典的釋義效度問題,而就某類詞的釋義問題進行的研究略顯不足。本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以下簡稱“《現(xiàn)漢》”)中方言詞為參照系,統(tǒng)計《現(xiàn)漢》和《學漢語》中的共現(xiàn)方言詞,考察《學漢語》中方言詞的收錄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對其做語言學和詞典學分析。
《現(xiàn)漢》以更好呈現(xiàn)規(guī)范化的現(xiàn)代漢語語言面貌為目標,基本上能夠反映現(xiàn)代漢語詞匯的概貌。統(tǒng)計《現(xiàn)漢》中標<方>的條目共得詞條2094條。按《現(xiàn)漢》的方言詞詞條逐次對《學漢語》進行檢索,取交集得到51項共現(xiàn)詞目,其中32項只是同形詞,未見方言義項,僅19項共現(xiàn)方言詞條包含方言義項。釋義詞條對比情況如下表:
表1 《現(xiàn)漢》和《學漢語》共現(xiàn)方言詞對比表
共現(xiàn)方言詞《學漢語》釋文《現(xiàn)漢》釋文外公(名)方言中對外祖父的稱呼:我外公是廣東人/外公,您帶我去游泳吧!/她外公很喜歡打太極拳/外公和外婆結婚已經(jīng)快四十年了?!鹱⒁狻巴夤笔侵袊戏皆挸S玫姆Q呼,北方話叫“姥爺”。<方>名外祖父。外婆(名)方言中對外祖母的稱呼:外婆,給我講個故事吧!/放暑假時,我一般去外婆家/我外婆今年八十歲了,身體還很好/外婆住院了,我和媽媽去醫(yī)院看她?!鹱⒁狻巴馄拧笔侵袊戏皆挸S玫姆Q呼,北方話叫“姥姥”。<方>名外祖母。咋(代)怎么(北方口語):這魚咋吃?/你咋去?騎車去還是坐車去?/昨天你咋沒來上課呢?/大家想想辦法,它咋用呢?/你咳嗽得這么厲害,咋不去醫(yī)院看看呢?<方>代疑問代詞。怎;怎么:~樣|~辦|你~不去?仔(素)男青年。<方>男青年:肥~(體胖的男孩子)/打工~。宰(動)比喻向買東西的人或被服務的人要高價:我在那兒挨過好幾次宰/那家商店你別去,太宰人了!/剛來這兒的時候,我不了解情況,買東西的時候常常挨(ái)宰/我被那家商店宰過一次,以后再也不去了。動②<方>比喻向買東西或接受服務的人索取高價:挨~/~人。轍(名)本來指車輪在土路上軋出的行車的溝,后來常比喻辦法、主意、出路:這事該怎么辦,我也沒轍/對于這件事,你有什么轍沒有?/到底該怎么辦,你得想個轍啊!/想了半天,也沒想出個好轍來。名④<方>辦法;主意:想~/找~/有~/你來得正好,我正沒~呢!
(一)音節(jié)數(shù)量
《學漢語》收錄的方言詞條并不多,且單音節(jié)方言詞/素居多,共12個;雙音節(jié)方言詞只有7個,占總量的36.84%,并未收多音節(jié)方言詞?,F(xiàn)代漢語以雙音節(jié)詞為主,《現(xiàn)漢》雙音節(jié)方言詞的比例高達70.40%。漢語詞匯復音化是漢語的歷史發(fā)展趨勢,方言作為漢語的地域變體,應大致和該規(guī)律吻合,但《學漢語》所收復音方言詞的比例卻和該趨勢有出入。
(二)語素結構
表2 共現(xiàn)方言詞語素結構
19項方言詞包括2個不成詞語素和17個詞。所收單純詞方言詞包括別、戳、番薯、畫、擰、啥、耍、淘、外公、外婆、咋、仔、宰、轍,所占比例達到73.68%,究其原因是《學漢語》收錄以單音節(jié)為主的方言詞。
(三)地域分布
參考《漢語方言大詞典》,對19項共現(xiàn)方言詞目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學漢語》方言詞條中有1條未見于《漢語方言大詞典》,3項詞目只是同形詞,對剩余15項方言詞的來源進行劃分,如下圖所示:
圖一方言詞條地域分布分析圖
從上圖不難看出,《學漢語》中15項方言詞目雖少,但來源地域卻涉及《漢語方言大詞典》漢語方言詞語的各個分布系屬。而北方方言區(qū)是《學漢語》方言詞最重要的通行區(qū)域,所占來源份額高達61%;吳語區(qū)次之;所占份額最少的是平語區(qū)。這不僅和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吻合,同時也說明北方方言詞語是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的重要來源之一。其中,“?!薄巴馄拧蓖ㄐ械姆窖苑謪^(qū)最廣,達十一區(qū)之多,而“戳”和“番薯”只在一區(qū)中使用。
(四)義項分布考察
《學漢語》方言詞包括7個名詞、4個形容詞、3個動詞、2個代詞、1個量詞。兩個不成詞語素構成的詞多為名詞,如“阿”構成“阿公”、“阿婆”、“阿飛”等。去除代詞和量詞,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分類詞典》的分類,把表人和物合為人、物類,表動作、行為合為動作行為類,表品性、性質類合為品性類,我們把16個方言詞分為以下五大類:
表人、物類:菜館、鋤頭、番薯、阿、大娘、外公、外婆、仔
表形狀樣式類:轍
表動作類:戳、耍、宰
表思維活動類:別
表品性類:摳門兒、擰、淘
從《學漢語》方言詞的收錄詞條義項分布來看,所收錄方言詞多與人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有關。既有反映日常生活的狀貌和行為動作的詞語,也有反映社會生活關系和心理狀況的詞語。
(五)《現(xiàn)漢》和《學漢語》方言詞詞條結構信息比較
《學漢語》保留《現(xiàn)漢》詞條結構的主干信息,但并不是《現(xiàn)漢》的縮寫本,在詞條信息的安排上突出了學習性特征?!冬F(xiàn)漢》方言詞條信息主要包括詞項來源標注符號、詞性標注符號、釋義、例證四項。《現(xiàn)漢》先注明詞目來自方言,以<方>為統(tǒng)一標記。若<方>和詞類標注適用于詞目的全部義項,則采用“<方>+詞類標注符號”一起放于義項①前,絕大部分《現(xiàn)漢》方言詞條都是如此,如詞條“別”、“外婆”;若<方>只適用于部分義項,而詞類標注適用于詞目的全部義項,則詞類標注符號放于義項①前,<方>放于義項詞條后,如詞條“鋤頭”、“載”。再將詞目詞劃分12類,采用帶框文字的形式標注詞類,不成詞語素和非語素的字有的不做任何標注,如詞條“仔”,有的詞條如“阿”注明屬于“前綴”;若詞項屬于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的附類,則在詞類標注后,注明附類,如“啥”“咋”屬于疑問代詞?!冬F(xiàn)漢》釋義多采用同義釋義、定義式釋義解釋詞義。最后,《現(xiàn)漢》方言詞目的用例最多4個,多以短語例為主。
《學漢語》方言詞條信息主要包括詞性標注符號、釋義、例證、附加信息四項?!秾W漢語》對詞類的劃分參考了《現(xiàn)漢》,二者對方言詞的詞類歸屬基本一致,只有方言詞“畫”存異,《現(xiàn)漢》將該詞歸入名詞,而《學漢語》則將“畫”納入量詞;《學漢語》摒棄對不成詞語素不予標注的做法,而把不成詞語素進一步二分。不成詞實語素統(tǒng)一注“(素)”,如“阿”,不成詞虛語素按照構詞時的位置,標注“(頭)”或“(尾)”,如“仔”?!秾W漢語》也采用定義式釋義和同義釋義的方式解釋詞義、提示語境,有時也說明詞義的演變路線,如“轍”。它雖對詞語來源不做統(tǒng)一標注,但或以附加信息的形式或在釋義中說明部分方言詞的來源地區(qū),如“啥”、“外婆”?!秾W漢語》的例證豐富,方言詞條示例最少1個,多數(shù)為4個,且盡可能提供更多的語法搭配信息。
《現(xiàn)漢》屬于內向型普通語文詞典,而《學漢語》屬于外向型專門漢語學習詞典,兩部詞典的不同性質類別決定了功能上的差異。首先,從用戶的漢語水平來看,《現(xiàn)漢》針對中等文化程度以上、以漢語為母語的用戶,而《學漢語》是一部“為具有中級漢語水平的外國人編的漢語原文詞典”。其次,從用戶的使用意圖來看,用戶查閱《現(xiàn)漢》的目的是簡單快捷獲取詞語的意義、解決“解碼”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至于應用,他們完全能夠憑借母語語感快速匹配其使用語境。而對于中等漢語水平、以漢語為目的語的用戶來說,由于母語的干擾和漢語語感的缺乏,更需要詞典提供完整的語境和搭配信息,達到理解意義后靈活“編碼”的效果。最后,《現(xiàn)漢》作為普通語文詞典,盡可能覆蓋生活中的普通詞匯,提供形、音、義等語言信息是宗旨所在,而《學漢語》作為一部專門學習詞典,更加重視凸顯詞典“學習”功能。
一直以來,很多學者認為詞典的靈魂和核心是釋義,釋義關乎到詞典編纂的成敗。《學漢語》的釋義和《現(xiàn)漢》雖有吻合,但也有創(chuàng)新之處。《現(xiàn)漢》方言詞條多采用同義釋義或者定義式釋義的釋義方法,釋義簡潔短小?!秾W漢語》雖沿用了這兩種傳統(tǒng)的釋義方法,但也增添了形象的圖解釋義。如“鋤頭”,《現(xiàn)漢》釋為“松土和除草用的農具”,釋文中雖解釋了鋤頭的功用和屬性,但在生活中遇到仍很難辨認其實際形體?!秾W漢語》在提供鋤頭功用、屬性的基礎上,又以圖片的形式簡單呈現(xiàn)形體,這對不熟悉中國農業(yè)生產(chǎn)生活的用戶來說是十分有必要的。我們認為,該圖可以進一步充實,增添事件的施事“人”和受事“地”,幫助學習者構建完整的認知圖式。量詞是漢語學習者的難點,鋤頭的搭配量詞“把”的用法更是多而復雜。如果“鋤頭”的配圖是一幅農民手握鋤頭鋤地的農業(yè)生產(chǎn)畫面,“把”的用法釋義“能用一只手握住的捆在一起的細長的東西”便能以圖片形式呈現(xiàn),輔助用戶解碼抽象的文字信息?!秾W漢語》并未采用《現(xiàn)漢》“頑皮”的說法,而用近義詞“淘氣”對釋“淘”。參照《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淘”和“頑皮”同屬超綱詞,“淘氣”屬于丁級詞,用難度級別低的詞解釋級別高的詞更符合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科學性原則。
魯健驥認為,例證也是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中越來越受重視的關鍵部分,并把示例看作一種能夠對字條、詞條等顯性解釋起隱形補充的釋義方式?!秾W漢語》的例證比《現(xiàn)漢》豐富,方言詞條示例最少0個,多數(shù)為6個,且提供了更多的語法搭配信息。示例數(shù)目對比如下圖所示:
圖二示例數(shù)目對比圖
從圖表可以看出,《現(xiàn)漢》方言詞條“阿”的示例數(shù)量比《學漢語》多1個,這與《學漢語》中對“阿”的釋義有關。表1顯示,《學漢語》把《現(xiàn)漢》“阿”的兩個義項總合為1個,刪去了“阿”用在小名前的義項?!秾W漢語》所收字詞以《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的甲級詞和乙級詞為基礎,而“小名”并不在所收范圍之內;《學漢語》的編纂?yún)⒖剂藝鴥韧獬踔屑墲h語教材,但當時具有框范作用的“文化等級大綱”暫缺造成教材中文化因素的繁雜和文化編寫體例的無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學漢語》收錄文化詞語的科學性。《學漢語》中絕大多數(shù)方言詞詞條示例的數(shù)量遠遠多于《現(xiàn)漢》的數(shù)量。如“鋤頭”,《學漢語》用短語例提示“鋤頭”的量詞搭配“把”、介詞搭配“用”,又用陳述句和被字句展示“鋤頭”作主語、狀語的完整搭配關系?!冬F(xiàn)漢》簡潔精當,“鋤頭”詞條僅提供釋義并未給出示例。再看《學漢語》和《現(xiàn)漢》對詞條“摳門兒”的例證:
《學漢語》:真摳門兒,一分錢都不舍得花/我以前不知道他那么摳門兒/這不叫節(jié)儉,叫摳門兒/誰也不愿意和摳門兒的人交朋友/她對自己很摳門兒,但為兒女卻很舍得花錢。
《現(xiàn)漢》:這人真~,一塊錢也舍不得出。
從數(shù)量上看,《學漢語》有5個例證,且都是句子例,提供了“摳門兒”的使用語境和近義詞辨析信息,而《現(xiàn)漢》只有1個句子例?!秾W漢語》的用戶漢語水平雖達到中級水平,但對漢語的感悟力仍然不足,以句子例和短語例為主要的示例方式才能確保詞典用例的效度。從釋義效度上看,《學漢語》的示例更具有解釋力。將《學漢語》的首條例釋與《現(xiàn)漢》的例釋相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同樣表達一個人不愿意花錢,“一分錢都不舍得花”其節(jié)儉程度顯然比“一塊錢也舍不得出”程度更甚,帶給人的沖擊力更強烈,表達效果更好。
《學漢語》方言詞條中另一個突出的特色是附加提示信息,通常以“注意”和“□”的形式出現(xiàn)。方言詞條中的主要提示方言詞的通行地域。如“外公”詞條的“注意”指明其使用地域屬南方,北方地域則稱為“姥爺”?!巴夤焙汀袄褷敗笔峭挥H屬的不同稱謂名稱,但對于不熟悉中國親屬稱謂的用戶來說,指明二者同義異形的關系,便于化解交際過程中的困惑。但是,這種解說方式并沒有一以貫之,同為方言詞的其他詞目在釋義中或用“()”或用文字的形式說明語源?!秾W漢語》一改《現(xiàn)漢》對逆序詞的態(tài)度,使用符號“□”標記于逆序詞前,且這些詞均可以在詞典中查到,這對擴大漢語中級水平學習者的詞匯量具有不言而喻的作用。
《學漢語》雖取得的成就不俗,但編者也深刻體會到由于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學學科的“先天不足”而給詞典編纂帶來的困難。《學漢語》自然無法擺脫這種先天局限,尚存在一些問題。
從收錄方言詞的數(shù)量來看,方言詞收錄數(shù)量過少。以收錄單音節(jié)方言詞為主,且所收錄方言詞通行區(qū)域或廣或窄,收詞標準理據(jù)性不足。究其原因是方言詞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未受到重視?!稘h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僅收錄《學漢語》19條方言詞條中的8條。蘇新春(2004)指出,“《現(xiàn)漢》中標了〈方〉的詞語,顯然它們是一只腳已經(jīng)跨進了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的方言詞,往前走一步就會蛻變成普通話詞語,往后退一步就撤離了普通話詞匯的邊緣地帶,又成為純粹的方言詞語了?!狈窖栽~匯和普通話詞匯絕不是二元對立的關系,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是一個開放系統(tǒng),處于不斷地動態(tài)變化過程中。在信息交流密切的現(xiàn)代社會,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隨時從各方言詞匯系統(tǒng)中汲取養(yǎng)分。所以,我們認為根據(jù)教學對象和教學地域分層次、分區(qū)域的對外漢語方言詞教學是十分必要的,而作為教學輔助材料的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也應對方言詞分層次、有區(qū)別地收錄。就已經(jīng)進入普通話詞匯系統(tǒng)的方源詞而言,他們已經(jīng)是詞匯系統(tǒng)中的成員,填補普通話詞語無法或難以表達的義項空白??梢越y(tǒng)計它們的使用頻率,建立方源詞使用頻率數(shù)據(jù)庫,并根據(jù)詞典定位的用戶群體、詞典的屬性和篇幅,確定錄入方言詞條的范圍。至于尚未被收入普通話詞匯的方言詞語,因為學習者所處不同地域交際對象的語言習慣不同,可以由對外漢語課堂教學完成地域色彩濃厚的高頻方言詞語的習得任務,便于與當?shù)厝说娜粘I罱浑H,而《學漢語》是小型詞典,詞典篇幅有限,不宜收錄這部分方言詞語。
《學漢語》雖選取難度等級較低的詞語改進了《現(xiàn)漢》中采用定義式釋義和同義釋義的詞條,但仍無法完全避免帶給學習者的潛在困難。如:
轍本來指車輪在土路上軋出的行車的溝,后來常比喻辦法、主意、出路。
軋滾動著壓。
“轍”的釋義主要有三點問題。首先,釋義無法滿足閉環(huán)性?!稗H”出現(xiàn)在《等級大綱》“沒轍”中,屬于丁級詞。“車輪”是超綱詞,難度級別高于“轍”,且未被《學漢語》收錄。“軋”屬于丁級詞,釋義用詞中仍然有丁級詞“滾動”,而《學漢語》中并沒有收錄該詞?!秾W漢語》較《現(xiàn)漢》增添了“轍”的本義,便于學習者觀察詞義從“溝”到“辦法”的演變路徑,但釋義鏈條的不完整造成解碼失敗。其次,釋義用詞詞義系統(tǒng)不完足?!稗H”的釋義用詞“溝”在《學漢語》中僅顯示“流水的道”一個義項[3],將其匹配入“轍”的釋文,原釋文變成“本來指車輪在土路上軋出的(行車的)流水的道”,這樣的解釋顯然與常識沖突。再次,詞義辨析不足。辦法、主意、出路共同解釋“轍”,而分別對三個近義詞二次檢索,出現(xiàn)更多的近義詞“方法”、“途徑”、“前途”。而對于這些近義詞的區(qū)別,《學漢語》只給出了“方法--辦法”一組的辨析。
《學漢語》對方言詞尚沒有統(tǒng)一標注,很多方言詞并沒有任何方言屬性標注信息。即使有方言信息,釋義模式卻不統(tǒng)一。有的用文字在釋義部分說明其方言詞屬性,如“阿”、“啥”、“?!薄ⅰ罢Α?有的則在“注意”中提到,如“外公”、“外婆”。詞典中同類信息應該用統(tǒng)一的符號或者釋義模式語言,《現(xiàn)漢》用<方>統(tǒng)一標注既明白易懂,又節(jié)省詞典篇幅。
《學漢語》在釋義用詞、配例、釋義方法上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秾W漢語》中方言詞條存在的問題也并非個例,這一方面反映了“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學在學科建設中仍是一塊尚待開墾的處女地”,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出方言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教學地位尚不明確。方言詞匯和普通話詞匯二者相互影響,無法割裂。外向型漢語學習詞典是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輔助和擴展,方言詞分級和如何把握方言詞的收錄量仍然需要我們繼續(xù)探究。
注釋:
[1]數(shù)據(jù)引自http://www.hanban.edu.cn/article/2015-10/23/content_619837.htm。
[3]魯健驥、呂文華主編:《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第255頁。
丁啟陣:《論漢語方言與對外漢語教學的關系》,《語言教學與研究》,2003年第6期。
國家漢語水平考試委員會辦公室考試中心:《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修訂本)》,北京:經(jīng)濟科學出版社,2001年。
魯健驥、呂文華主編:《商務館學漢語詞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魯健驥、呂文華:《編寫對外漢語單語學習詞典的嘗試與思考——<商務館學漢語詞典>編后》,《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1期。
蘇新春、顧江萍:《確定“口語詞”的難點與對策——對<現(xiàn)漢>取消“口”標注的思考》,《辭書研究》,2004年第2期。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年。
A Research on Definitions of Dialect Words in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ZANG Shujia&TIAN Yuhe
(School of Liberal Arts,Nantong University,Nantong 226019 China)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is a representative Chinese dictionary for International Learners.Nowadays,most academic articles involve the validity of interpretation in the dictionary while explorations on definitions of dialectwords are barely noticed.Taking dialectwords in the Modern Chinese Dictionary(the Sixth Edition)as a reference,this papermakes a static analysis on such aspects like syllables’numbers,morphemic structure,dialect region and senses’distribution of dialectwords in The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The dictionary,through the analysis,includes following four advantages:highlight users’perspective,paymore attention to explaining difficult words by easy words,enrich definition methods by illustrations and improve quantities of examples.At the same time,main problems,which involve insufficiency in motivations for entries of dialectwords,single definition method,inconformity of interpretation modes,reflect one thought-provoking issue that the statusof dialectword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still uncertain.
Commercial Press Learner’s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dialectwords;definition
H 164
:A
:2221-9056(2017)02-0166-08
10.14095/j.cnki.oce.2017.02.003
2016-07-25
臧淑佳,南通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Email:lweiliangw@163.com
田宇賀,南通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研究方向為對外漢語教學、現(xiàn)代漢語語法等。Email:tianyuhe@ntu.edu.cn
南通大學人文社科招標項目。項目編號:15zb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