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裕濤
社區(qū)高血壓病的危險因素調查分析及防治對策
黃裕濤
目的探討社區(qū)高血壓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及防治對策。方法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6年8月社區(qū)198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均分為兩組,每組各99例。試驗組采用綜合社區(qū)干預,對照組采用一般社區(qū)干預。歸納總結社區(qū)高血壓病危險因素,對比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結果198例患者中,吸煙史102例(51.5%)、飲酒史107例(54.0%)、高血脂96例(48.5%)、高鹽飲食87例(43.9%)、缺乏鍛煉96例(48.5%)。實驗組血壓控制合格率為86.4%,高于對照組(58.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煙酒史、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鍛煉是社區(qū)高血壓危險因素,給予患者綜合社區(qū)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壓控制水平。
社區(qū)高血壓?。晃kU因素;防治對策
高血壓是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特點,可伴多器官器質性損害的一種獨立疾病[1],目前已經被證實是冠心病、腦梗死、腦出血等諸多高致殘、致死疾病的高危因素[2]。因此,加強高血壓預防、積極穩(wěn)定控制血壓對降低心腦血管意外、保障居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文章現采用問卷調查方法對2013年2月—2016年8月社區(qū)198例高血壓患者的危險因素進行統(tǒng)計分析,為高血壓社區(qū)防止提供參考依據,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2月—2016年8月社區(qū)198例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病例排除暫住高血壓患者及存在認知功能障礙等無法配合本研究者,隨機將入選病例均分為兩組。實驗組(99例):男61例,女38例;患者年齡35~90歲,平均年齡(62.2±8.7)歲;小學及以下文化13例,中學文化59例,大專及以上文化27例。對照組(99例):男57例,女42例;患者年齡35~89歲,平均年齡(62.5±9.1)歲;小學及以下文化12例,中學文化61例,大專及以上文化26例。兩組患者基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自制調查問卷搜集患者的一般資料和基本生活信息,預留聯(lián)系方式。問卷由患者自主作答或由研究員采用“一對一”問答方式來完成作答,體質量、血壓等指標以校準的測量儀現場測量并記錄。
對照組患者行一般社區(qū)干預,包括宣傳欄張貼高血壓防治相關海報、發(fā)放高血壓社區(qū)防止手冊、開設講座加強高血壓防治宣傳、設立咨詢點為主動詢問的患者提供高血壓防治指導等[3]。
實驗組患者一般社區(qū)干預與對照組一致,在此基礎上行綜合社區(qū)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1)建立健康檔案。檔案要記錄患者病情、治療情況等詳細信息,作為綜合社區(qū)干預執(zhí)行的基礎指導;(2)組織患者定期體檢,體檢時完善檢查并詳細記錄血糖、血脂等指標參數并納入檔案,以此為據指導患者科學用藥;(3)電話隨訪。隨訪內容主要包括詢問患者癥狀、生活狀態(tài)等基本信息,錄入隨訪記錄卡,排查可能影響血壓的不利因素并指導患者積極消除;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幫助患者減輕心理負擔,提高血壓控制依從性和積極性;解答患者疑問并給予指導性建議;叮囑患者遵醫(yī)囑用藥[4];(4)入戶指導。對于條件方便的患者上門對其進行面對面的健康教育和指導,指導內容主要圍繞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善,以提高者對高血壓生活防治重要性的認識和理解,更好的配合降壓治療;(5)注重發(fā)揮家屬在患者高血壓防治中的重要性,通過溝通交流,引導家屬協(xié)同對患者進行鼓勵和監(jiān)督,以提高治療科學性,糾正患者不良生活習慣[5]。
1.3 觀察指標
歸納總結社區(qū)高血壓病危險因素。社區(qū)干預3個月后,統(tǒng)一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壓測量,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控制合格率。血壓控制合格標準:收縮壓120~140 mmHg,舒張壓70~90 mmHg,兩項指標均符合上述標準即為合格。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血壓危險因素
調查問卷統(tǒng)計結果顯示,煙酒史、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鍛煉是社區(qū)高血壓危險因素,詳見表1。
表1 問卷調查中與高血壓病相關的危險因素(n=198)[n(%)]
2.2 高血壓社區(qū)干預效果
社區(qū)干預后,血壓測量結果顯示,實驗組血壓控制合格171例,合格率86.4%,對照組血壓控制合格115例,合格率58.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高血壓病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它以長期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高于正常水平為主要臨床表現,有自己獨立的病因、發(fā)生及發(fā)展規(guī)律[5]。高血壓病的致病原因眾多,歸納起來可分為可變因素和不可變因素兩類,不可變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年齡因素等,可變因素包括生活習慣、精神因素、環(huán)境因素等[6]。本研究主要圍繞社區(qū)高血壓病患者生活習慣因素進行分析和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發(fā)現,煙酒史、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鍛煉是導致高血壓病發(fā)病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影響高血壓患者日常血壓控制的主要因素,與何瑾瑾[7]研究結論相符。
本研究中,綜合社區(qū)干預的實施是一次系統(tǒng)、有組織、有計劃的社區(qū)干預和健康教育活動,其應用不僅能夠有效保證患者科學用藥,對提高患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糾正患者不良生活行為及飲食習慣等也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幫助患者消除影響血壓的不利因素,提高血壓控制水平。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血壓控制合格率高于對照組(P<0.05),與張麗青[8]報道的血壓控制優(yōu)良率(88.2%)相近。
綜上所述,煙酒史、不良飲食習慣和缺乏鍛煉是社區(qū)高血壓危險因素,給予患者綜合社區(qū)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血壓控制水平。
[1] 趙秉清. 高血壓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及相關行為調查分析[J]. 中外醫(yī)療,2012,31(21):52-53.
[2] 周輝,曹霞,王雅琴,等. 長沙市社區(qū)高血壓前期流行病學調查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6,41(7):750-756.
[3] 屈宗杰,王浩,李海華,等. 重慶市南岸區(qū)社區(qū)高血壓流行病學調查研究[J]. 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6,13(4):437-439.
[4] 陳瑞明,焦娜娜,馬祖長,等. 基于家庭訪視的社區(qū)高血壓病病人綜合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 護理研究(中旬版),2015,29(1):215-217.
[5] 曾新穎,張梅,李鎰沖,等. 中國2011年城鄉(xiāng)35歲及以上高血壓患者社區(qū)管理現狀及其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 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6,37(5):612-617.
[6] 王躍峰. 高血壓發(fā)病、控制及干預-社區(qū)高血壓病普查的調查分析[J]. 醫(yī)藥前沿,2014,4(10):63-64.
[7] 何瑾瑾. 社區(qū)高血壓病調查和防治[J]. 醫(yī)藥前沿,2014,4(12):85-86.
[8] 張麗青. 關于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在社區(qū)高血壓病健康管理與干預效果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6,26(18):275.
Investigation and Prevention of Hypertension Risk Factors in Community
HUANG Yutao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Qidong Third People's Hospital, Qidong Jiangsu 22620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main risk factors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Methodsa total of 198 hypertensive patients from February 2013 to August 2016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divided them into two groups, 99 cases in each group.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general community intervention.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community, comparison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blood pressure control.ResultsAmong 198 patients, history of smoking in 102 cases (51.5%), histor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in 107 cases (54.0%), hyperlipidemia in 96 cases (48.5%), high salt diet in 87 cases (43.9%), lack of exercise in 96 cases (48.5%). The qualified rate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86.4%, which was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58.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Smoking history, poor diet and lack of exercise are the risk factors of hypertension in th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community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vel of blood pressure control.
community hypertension; risk factors; preventive measures
R544.1
A
1674-9308(2017)03-0036-03
10.3969/j.issn.1674-9308.2017.03.018
江蘇省啟東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內科,江蘇 啟東 22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