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秀蘭 姚麗麗
摘要:“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學生要想寫出好的文章必須要有豐富的素材。學生積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夠在寫作中旁征博引,運籌帷幄。學生要學生通過生活、社會、學習來獲得大量的素材,保證寫作過程中可以有大量的資源和活水,保證寫作時可以信手拈來。學生有了豐富的積累才能夠有備無患。
關鍵詞:高中語文;寫作;素材
《考試說明》要求學生在寫作中做到:“材料豐富,論據(jù)充實,形象豐滿,意境深遠?!睂W生在寫作中靈活地應用各種素材,通過素材來豐富自己的寫作,保證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旁征博引,使讀者產(chǎn)生閱讀興趣和主動性。學生在寫作選材時要避免材料陳舊,毫無新意。只有選準了素材,寫作中才能夠得心應手。
一、觀察生活融入社會,積累素材
社會是學生生活的一個重要舞臺,它是學生每天都要接觸的,也是學生寫作素材獲得的最好資源和源泉。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社會來了解社會,進而積累寫作中的素材,保證在寫作中可以有話可說,做到有備無患。學生在寫作中通過生活中的素材來進行寫作會給讀者一種親切感,而且拉近讀者和作者之間的關系,使人感覺親切、自然,更深刻地理解讀者的感受,形成自己的理解和認識,通過寫作的方式表達出來。
(一)關注生活小事
在生活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小事,這些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他們是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學生參與其中,有直觀的感受和體會,寫作過程中應用這些內容會有話可說。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小事,例如同學之間的交往,師生融洽關系的建立,父母對自己的關心,與陌生人的交流等都可以在作文中寫到,表達一定的思想和主題,成為寫作的素材和資源。每一位學生都會經(jīng)歷生活,這會讓他們感覺有話可說,不會搜腸刮肚,不知所措。
(二)關注社會熱點
社會是學生獲取生活素材的最好來源,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熱點,通過熱點來獲得知識,開闊視野,保證自己在寫作過程中靈活地選擇素材。學生了解社會的途徑是很多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通過電視節(jié)目,如“焦點訪談”“今日說法~冷暖人間”等,這些節(jié)目關注到的都是社會上的熱點話題,了解這些事件會幫助學生在寫作中找到有幫助的素材,促進學生寫作中有話可說。文章要“為時而著,為事而作”,有現(xiàn)實針對性,方有生命力。如學生的作文《伸出手,溫暖他人》描寫的就是“小悅悅”的事件。一個小孩躺在路上,但卻沒有一個路人關心她,關注她,最后只有一位拾荒老奶奶伸手幫她。這件事讓人看了心酸,更值得人們深思,社會發(fā)展,雜念、善念交錯,在這個空間里生存已久,許多雙手已變得冰冷,道德與善良在缺失。伸手吧!去溫暖他人,去幫助他人。文章圍繞著社會熱點來寫的,給人一種親切感,是人們都知道的素材,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這個事件是很多學生都知道的事件,但是能夠把它寫在文章中,并且能夠恰當使用的學生并不是很多。并不是學生不知道這件事,而是他們沒有注重選擇社會中的熱點作為寫作的素材。學生要善于關注社會熱點,從而保證他們在寫作中靈活地選擇素材和內容。
(三)關注自然世界
人與自然萬物和諧相處,休戚相關。學生在寫作中可以借助他們熟悉的自然界的現(xiàn)象和事物來進行描寫,給文章營造一種清新的綠色。自然界中的植物、動物、景物都可以作為學生寫作的素材,促使學生在寫作中有話可說,做到下筆如有神。學生常去的小河、湖泊、公園,走過的小橋,回家的小路,放過的風箏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的素材,是學生用之不竭,取之不盡的寫作資源。
二、走入內心反思自我,體驗感悟
學生在寫作中完全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和對生活的反思寫下來,用自己的感悟和體驗來表達,寫出個性,寫成風采。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為此,學生在平時要多思考,多反思自我,了解自己的心聲,在思考中形成自己的感悟和體會,他們就是學生寫作的素材和原料。而且這些素材是無窮無盡的,學生可以經(jīng)常性地反思和觀察,為自己的寫作添磚加瓦,為自己搜集更多的寫作素材。
三、閱讀課本研讀教材。信手拈來
教材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讀的書籍,學生往往把他們當作資料來學習,而忽視了他們本身也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材中的內容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他們有一定的使用價值和閱讀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平時學習過程中多閱讀,多感悟,進而把他們變成自己的知識,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靈活地選擇和應用。如學生的作文《寡欲故靜》片段:杜牧走入江南,著一襲青衫飄過江南的煙雨樓臺,享用一份心的靜逸。心無旁騖靜如止水,于是感嘆道“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憎”。杜牧的寡欲塑造了一個孤寂靈秀的詩魂?!吧儆悖o默養(yǎng)道”。寡欲固靜,不為外物所動是為靜。寡欲照亮了心底的明凈,填補了心里的殘缺,填滿了空洞的心靈。學生在寫作中靈活地選用了教材中的詩句,運用恰到好處,展現(xiàn)了學生對語言把握的精準和理解的深刻。教材中有很多好的語言,只要學生善于發(fā)現(xiàn),巧妙應用就會變成學生自己的文章,成為不可多得的好素材。
四、課外閱讀廣泛涉獵,開闊視野
課外廣泛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開闊視野的一種有效方式。他們可以使學生接觸更多的知識,了解更多的文化,從而在寫作過程中可以靈活應用、達到旁征博引的程度。學生課外閱讀的范圍要廣泛,不要局限在某一個領域中,而是要廣泛涉獵,這會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遇到任何話題都可以“下筆如有神”。如學生的作文《回到原點》中寫到:日本著名作家谷川俊太郎先生創(chuàng)作了《鐵壁阿童木》的歌詞,正當金錢要向他發(fā)起進攻時,他揮一揮衣袖,把他們坦然地擋在了門外。一年上億的版稅他卻拒之門外。原因只是他要回到原點,守住它的創(chuàng)作興趣。正是因為如此,他才會再創(chuàng)輝煌,成為日本重要的作家。短短的幾句話,學生引用了谷川俊太郎的例子,可見學生閱讀的廣度,知識面的廣闊。
總之,在學生的寫作中,學生要廣泛地積累素材,從生活中,從自我,從教材和課外搜集盡可能多的資料,作為寫作的素材。有了素材,學生在寫作中就可以胸有成竹,實現(xiàn)妙筆生花,寫出獨具匠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