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丹++馮丹丹
中圖分類號:G831.3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1-021-01
摘 要 隨著健美操運動的發(fā)展,其動作難度要求越來也越高,隨之而來的運動損傷也增多。本文通過對廣西師范大學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損傷的調查分析。運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及數理統計法,旨在了解健美操運動中運動損傷的致因、種類及特點,了解健美操專項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主客觀原因,引起健美操運動員、教練員對運動損傷的重視,并提出預防該類損傷的對策。
關鍵詞 健美操 運動損傷 原因 對策
本文通過對健美操運動損傷的部位,損傷類型及原因等進行具體調查分析,引起健美操運動員及教練員對運動損傷的重視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預防措施,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fā)現,引起健美操運動損傷的主要類型為競技健美操,本文的研究方向為競技健美操導致的運動損傷。
一、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廣西師范大學健美操專項學生及漓江學院部分健美操專項學生共計200人的運動損傷情況。
(二)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查閱了大量健美操運動損傷的相關資料;問卷調查法,根據研究需要發(fā)放學生問卷205份, 收回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回收率97. 6%,發(fā)放教師問卷30份,回收有效問卷30份,有效回收率100%;數理統計法,利用統計學軟件Microsoft Excel,對回收的問卷進行統計及處理。
二、研究結果與分析
(一)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損傷情況發(fā)生的基本現狀。對廣西師范大學及漓江學院200名健美操專項學生進行了調查,其中有過運動損傷經歷的學生有197名,這其中經常受傷的有19 名, 占整體調查對象的約9.5%;偶爾受傷的有146名,占整體的約73%;幾乎沒有受過傷的有32名,占整體的約16%; 從來沒有受過傷的僅3名,占整體的1.5%( 具體數據詳見表1)。
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健美操技術動作的復雜性和難度性, 加之學生身體素質的差異等原因, 在整個健美操課程的系統學習過程中, 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頻率較高。
(二)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常見原因分析
1.準備活動不充分。準備活動的意義在于通過身體的練習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性,使一般中樞與運動有關的中樞均處于興奮狀態(tài),喚醒神經系統的暫時性聯系,加速動力定型交叉點的聯系,使技術動作更準確、協調、靈敏。準備活動不充分,因而很容易發(fā)生損傷。
2.身體疲勞。身體疲勞是指運動持續(xù)一段時間后, 機體不能將它的機能保持在一定的水平或者不能維持某一預定的強度。根據機能儲備原理,如果繼續(xù)進行訓練,勢必會造成損傷的出現。
3.技術動作不正確。保持正確的技術和身體自實施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技術不正確是指運動員由于技術上的缺陷和錯誤違反了人體的生理結構和各器官活動的規(guī)律以及運動力學原理。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對專項技術訓練不夠,動作要領掌握不好,條件反射的定型就不鞏固,就很容易出現運動損傷。
(三)健美操專項學生運動損傷對策分析
1.充分做好準備活動。在健美操訓練當中,準備活動應采用一般性和專門性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柔韌性練習時,教師或同學可給予練習者一定的助力,促使肌肉和結締組織逐漸拉長,全身器官機能活躍,待柔韌性及體溫等達到一定程度后,轉入柔韌定位操練習。
2.合理安排訓練負荷。訓練內容及負荷的安排應符合訓練者的實際能力和接受能力、注意循序漸進。內容和量的安排要有針對性且目的明確,要防止局部負擔過重,特別注意在疲勞狀態(tài)下不要多做高強度、大負荷的動作,因為此時運動能力下降、防護應變能力減弱、注意力分散,超量的大負荷易導致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三、結論與建議
(一)健美操專項學生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頻率較高,發(fā)生時段主要在專項訓練課堂上。
(二)應加強學生的全面身體素質訓練和容易受傷部位的特別針對訓練,提高機體的適應能力,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三)合理安排運動負荷,注意觀察學生身體素質的承受能力,對不同程度的學生安排不同程度的任務,減少損傷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洪濤.對我國大學士競技健美操運動員運動損傷的調查與分析[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28(3):496-498.
[2] 王春燕.運動損傷的應對措施[J].杭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學報.2004(3).
[3] 馮云.西寧地區(qū)女子健美操運動損傷的調查[J].青海大學學報.2004.
[4] 樊桂平.我國優(yōu)秀藝術體操運動員早衰和運動損傷[J].體育科學.2002 ,
[5] 朱敏.高校競技健美操運動員的運動損傷調查與分析[J].湖南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17(4):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