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全球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呼聲越來越高,游行活動愈演愈烈。同性戀這個一直被邊緣化的群體的權利需要保障,同時,與之對立的社會大眾的訴求和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也應兼顧。人們越來越迫切地想要明白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利弊,“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本文首先界定相關概念,其次描述國際和我國有關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的現(xiàn)狀,最后分析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利弊。
關鍵詞 同性婚姻 合法化 利弊
作者簡介:劉娟,黑龍江大學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923.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3.233
婚姻是男女兩性之間的結合,從古至今都牢固的扎根于人們的思維觀念中。但這一觀念在最近十幾年的時間里面臨巨大的挑戰(zhàn)。隨著社會進入后工業(yè)化時代,經(jīng)濟發(fā)展,物質豐富,社會變遷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趨多元化,人們的權利意識不斷覺醒。同性戀這個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群體,出現(xiàn)在人們眼前。他們?yōu)榱司S護自己的權利,追求自己的幸福,發(fā)起了不同程度的集會、游行示威等活動。截止到2016年12月3日,在知網(wǎng)輸入搜索篇名為“同性戀”,找到2214條結果,“同性婚姻”為269條結果,“同性婚姻合法化”為86條結果。同性戀與同性婚姻被擺放在人們的面前,引起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的關注和思考。
一、同性婚姻概念及現(xiàn)狀
(一)同性婚姻
同性婚姻是,兩個相同性別的男性或女性結成的、具有固定伴侶關系的一種婚姻形式。同性婚姻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是指性別相同的兩人需要經(jīng)過特定程序的登記、注冊,享受部分或全部配偶權利和待遇的結合,伴侶關系得到了某種法律認可;狹義的是指由婚姻法規(guī)定的,同性伴侶經(jīng)過與異性伴侶相同的程序,享受與異性伴侶一樣婚姻權益。
(二)現(xiàn)狀描述
截止到2015年6月26日,全球有21個國家承認同性婚姻合法,有35個國家和地區(qū)頒布了相關法律。這些國家大多為西方發(fā)達國家,少數(shù)為發(fā)展中國家。而這些國家因法律效力和普及程度不同,可以簡單歸總為四種立法模式:零星地規(guī)制、同居者立法、注冊伴侶的立法和同性婚姻立法。針對同性婚姻的態(tài)度有三種:立法規(guī)定可結婚、給予與婚姻關系相似的規(guī)定、禁止同性結婚。
自古以來,同性戀在我國就存在,但婚姻是男女兩性的結合這一觀念根深蒂固。對于同性戀,人們提及往往帶有厭惡、歧視,同性伴侶的結合更是受到親友、社會的不理解和譴責。在社會壓力下,往往很多人選擇深藏“柜”中,或結婚或單身,只有少數(shù)人“出柜”。無論怎樣選擇,他們在當前,都要面對人們帶著有色眼鏡的評判。截止目前,對于我國是否應跟隨世界潮流,制定有關同性婚姻的法律法規(guī),在學術界存在很大爭議。
2000年,李銀河在有關婚姻法問題的修改上,提出了關于考慮同性婚姻的建議:同性戀者同時也是各項權利的公民,他們有結婚訴求,這些訴求與他們作為公民的權利不存在沖突,應該得到承認。她提出兩點,第一點是修改婚姻法的一些字或句,比如用“配偶”這個概念來代替“夫妻”,從而使同性婚姻包含在婚姻法的內(nèi)容中;第二點是專門制訂同性婚姻的相關法案。楊大文教授“同意在法律上給以寬容”,但同時提出“婚姻制度的存在由來已久,一直是為男女兩性的結合而設”,如果這個傳統(tǒng)被打破,那么“現(xiàn)在的婚姻就稱不上是婚姻了”,因此不贊成同性婚姻寫入婚姻法。龍翼飛教授提出的觀點是“婚姻法不會單獨替同性婚姻設置新的規(guī)則”,因為“在不同法律中都規(guī)定了保護公民的財產(chǎn)權或人身權。如繼承法規(guī)定,除法定繼承人外,其他人因承擔較多義務照顧被繼承人,可分割遺產(chǎn)的一部分。民法通則針對一些生活中的問題,有委托代理的規(guī)定。在其他法律規(guī)定中有某些大眾都接受的關于人身權、財產(chǎn)權的保護。”張建偉博士提出,同性戀個體的法制氛圍將會越來越好,但是“目前專門立法去滿足同性戀個體的一些訴求,還不到時機。當前最關鍵的是,如何來保障同性戀個體的某些基本權利,如人身財產(chǎn)安全、名譽權、隱私權?!?/p>
二、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利
(一)尊重人權,保障同性戀者的權利
憲法規(guī)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國公民享有人身權、平等權、財產(chǎn)權以及婚姻家庭權,但我國婚姻法承認的婚姻是一男一女,兩個異性的結合,把婚姻界定為異性間結合,將同性排斥在外,這有悖于憲法精神。同性戀非罪非病化后,我們應該清晰的認識到:同性婚姻合法化是對人權的基本尊重,同性戀這個一直生活在社會邊緣的群體,也應享有婚姻自由,也應在婚姻法的保護內(nèi)。
(二)削弱社會有色眼鏡,保護無辜受害者
性,在中國一直是一個影子一樣的存在,生活中必不可少,但卻在黑暗中。同性戀更是一個禁忌一樣的存在,人們偷偷摸摸的談論,小心的揣測。法律的頒布需要人們的討論,而討論迅速的傳播,把同性戀放在了明面上。出臺法律能有效緩解同性戀群體與社會大眾的尷尬,給人們以指引導,人們不再像以前那么抵觸、抗拒。傳統(tǒng)思想影響下,“男大當婚,女大當嫁”,婚姻是人生必經(jīng)的程序。許多同性戀者為了不被社會排斥,走入婚姻殿堂。許多人婚后,要么故意冷淡對方,使對方性冷淡;要么在外面拈花惹草,沾染艾滋,傳給配偶,甚至是子女;更有甚者,想法設法離婚,恢復單身。法律出臺后,同性戀者不需要拿婚姻作為擋箭牌,使許多無辜的人得到保護?;橐龊戏ɑ螅麄儠s束自己,認真對待婚姻和家庭,同時固定伴侶能有效減少艾滋病傳播。
(三)控制人口增長,緩解人口壓力,維持社會穩(wěn)定
我國人口眾多,存在許多人口問題。據(jù)了解,全球同性戀人口占總人口的2%-5%,而中國則為3%-4%,也就是中國有4200- 5600萬同性戀者 。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后,同性結婚將有效減少出生率,緩解人口壓力。五千萬同性戀人口是一個不小的數(shù)字,在自身權益得不到維護時,他們可能會在壓抑中爆發(fā),威脅社會穩(wěn)定。而同性婚姻合法化,則有效滿足他們的訴求,保證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
(四)減緩梯度擠壓,解救農(nóng)村剩男
據(jù)專家預測,我國光棍在2020年將達3000萬,梯度擠壓下,農(nóng)村剩男現(xiàn)象會更加嚴重。同性戀在中國由來已久,同性戀從來就是存在于皇親國戚、達官貴人間,而現(xiàn)在則多半發(fā)生在少數(shù)經(jīng)濟收入豐厚,文化、學歷層次比較高的人群中,比如知識分子、大中專學生以及一些白領階層。普通民眾整日為生計奔波勞碌,往往無暇估計這些。而在同性戀這個群體中,男同性戀多于女同性戀。同性婚姻合法后,同性戀者不需要為了隱藏自己的性向與異性結婚、或單身。廣大光棍中剔除同性戀者,再加上同性戀者與同性結婚,減少了梯度擠壓,為剩男騰出位置,這就大大緩解了農(nóng)村剩男危機。
三、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弊
(一)自由需要限制
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者的強有力的武器是自由、人權,這同時也是支持者煽動群眾情緒的強有力的武器。他們疾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同性戀者也有婚姻自由權,歧視同性戀者、反對同性婚姻合法化者,都侵犯了同性戀們的自由。自由不是放任自流,它需要合理的約束和限制?;舨妓沟南麡O自由論成為了現(xiàn)代民眾爭取權益的有力思想武器,但人們對其思想的解讀存在誤區(qū)?;舨妓拐J為,最少應該存在有底線的、神圣的、不容侵犯的私人的自由領域,侵犯和踐踏這個領域的任何事物都不應存在,同時,在領域中任何人不被任何意志支配和法律約束。他承認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自由必須而且應該受到合理的限制。他認為自由是相對的,國家律法是自由的邊界,是人為的制造的鎖鏈,自由是法律鎖鏈限制下的自由。 而且從倫理道德角度看,同性戀者以婚姻自由為由進入婚姻時,亂倫、多偶婚又將卷土重來,也用婚姻自由為由要求合法化,這無疑會導致家庭倫理的崩壞,社會秩序的混亂。
(二)婚姻再生產(chǎn)功能弱化,導致社會生產(chǎn)力下降
婚姻的功能主要有經(jīng)濟功能、生理功能、心理功能、情感功能、紐帶功能、合作功能、再生產(chǎn)功能和約束功能等八大功能 。同性戀者結婚不能產(chǎn)生下一代,弱化了婚姻功能,中國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這里面不僅有孩子的問題,還有傳承的問題,沒有傳承,中國優(yōu)秀文化將可能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同時,從2016年初我國全面實行二孩政策可以看出,我國未來社會勞動生產(chǎn)力不足。同性婚姻可導致孩子出生率下降,社會勞動力減少,將降低社會生產(chǎn)力。而同性婚姻的實行,將會引導一部分人跟風隨大流,嘗試同性婚姻,再加上兒童時期人生觀、價值觀還不成熟,缺乏判斷,被引誘成為同性戀,這將大大減少我國社會勞動力。
(三)加重社會問題,對社會穩(wěn)定造成沖擊
隨著人們思想的日益開放,婚姻對性行為的約束不斷減弱。當前社會中,重婚、包小秘、包二奶、包二爺、賣淫、嫖娼、“一夜情”等問題數(shù)不勝數(shù),但這些性行為的發(fā)生畢竟僅僅是在異性中進行的。同性婚姻合法化,也就意味著上述問題也將會發(fā)生在同性伴侶間,比如可能會出現(xiàn)的同性間的賣淫、嫖娼現(xiàn)象,社會性關系毫無懸念的將會變得愈加混亂不堪,更有甚者會加劇本就嚴峻的社會問題。雖說我國有五千萬左右的同性戀者,數(shù)目不小,但相比十三億的人口來說,同性戀人數(shù)還是較少,同性婚姻實行后,對一些思想較傳統(tǒng)、保守的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無異于混亂了他們的觀念,甚至出現(xiàn)過激行為,影響社會穩(wěn)定、和諧。因婚姻改革造成的社會失穩(wěn)是有先例的:婚姻法改革,離婚成為可能,中國就出現(xiàn)大大小小的幾次離婚高潮,而有些人(尤其是老人)接受不了而選擇了自殺。
(四)同性婚姻在中國缺乏基礎
同性戀者在少數(shù)社會經(jīng)濟地位、文化水平以及學歷層次等方面較高的群體中多發(fā),像一些娛樂圈群體、知識分子、學歷較高的大中專學生和一些白領。普通居民終日為生存、溫飽奔波勞苦,常常沒時間也沒精力去考慮這種所謂的個性化的“終極意義”的問題,許多人對同性婚姻是聽所未聽,聞所未聞,即使偶爾聽了、見了或者被經(jīng)歷了,多數(shù)人也會覺得驚世駭俗,認為不走正道,不能理解??傮w來說,我國民眾對同性戀這一系列問題的認知還不普遍。世界上同性婚姻合法化的國家多為歐美發(fā)達國家,自由思想為根基,人們接受度高。而在中國,有8億農(nóng)民,在孔孟思想熏陶下,禮教道德的約束,使人們對婚姻的理解是男女兩性結合,人們對同性婚姻的接受度低。即使同性結婚已成全球趨勢,也不可跟風。法律是社會進步的產(chǎn)物,但主流與倫理道德不符的法律違背了歷史進程和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
四、結論
總之,同性婚姻合法化問題是一個全球性的社會問題,也是歷史的必然。但在中國當前社會條件下,同性婚姻不符合我國國情。因此,我們要理性對待國際社會同性婚姻合法化浪潮,不可無視我國國情,貿(mào)然跟風。我們應結合我國實際,借鑒國外經(jīng)驗,不斷完善理論研究。首先,社會應形成寬容的文化氛圍,不能歧視、排斥同性戀者;同時充分了解同性戀這一群體的迫切需求,使同性戀及同性婚姻問題得到突破性進展。其次,求同存異,多元化環(huán)境下,我們應理解他們,給予他們尊重,尊重他們的權利。最后,應幫助這一弱勢群體,采取立法在內(nèi)的各種措施,給他們以保護和幫助。同性婚姻合法化有利有弊,需要綜合考量。
注釋:
王麗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研究.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290.
修改婚姻法熱門話題再聚焦.中國青年報.2000年9月4日.
李銀河.關于同葉婚姻的提案.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0603/09/t2006 0 309 6313507.shtml.2008-2-29.
[英]霍布斯著.黎思復,等譯.利維坦.商務印書館.1985.163-164.
王巍.傳統(tǒng)婚姻功能弱化的表現(xiàn)、原因及評價.華東理工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