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一個12歲臺灣女童四年多來幾乎天天吃雞排配碳酸飲料,吃到腎臟衰竭需終生洗腎,讓人感慨萬千。
雞排是高鹽、高油及高蛋白食物,如果長期大量食用,體內會產(chǎn)生過量含氮廢物,加上碳酸飲料的助力,會加重腎臟負擔。在面對各式各樣的美食,我們究竟該注意些什么?
1.適量攝取蛋白質(重質不重量)
低蛋白飲食:減少尿素氮生成,減少腎臟負擔。然而蛋白質限制太嚴格會導致營養(yǎng)不良,建議每日2~4兩肉類,三分之二動物性蛋白質。某些植物蛋白質代謝后易產(chǎn)生較多氮廢物(尿毒),宜少吃(如綠豆、紅豆、黃豆、豆類制品、瓜子、花生、腰果、杏仁果等)。
2.限制鹽分
鈉易讓水分積存體內,造成水腫、高血壓并加重腎臟負擔。含鈉高的食物:腌漬、罐頭等加工食品(如味素、烏醋、豆醬、豆鼓、番茄醬、沙茶醬、味噌等)。含鈉量高的蔬菜(如紫菜、海帶、胡蘿卜、芹菜、蠶豆),不宜大量食用。
3.限制鉀的量
排鉀量90%由腎臟負責。含鉀高的食物:如紫菜、發(fā)菜、莧菜、菠菜、香菇、草菇、甘薯、馬鈴薯、芋頭、龍眼干、葡萄干、香蕉、奇異果、香瓜、木瓜、草莓、楊桃、咖啡、紅茶、綠茶、咖哩粉等。
4.限制磷,適時補充鈣質
腎功能下降時會導致磷的排出困難,造成血磷堆積,刺激副甲狀腺素制造分泌,加速骨質破壞,造成鈣的流失。故腎功能不佳者常會出現(xiàn)低鈣、高磷和骨質疏松的合并癥。食物都含有磷,患者可借助鈣片和食物一起吃,在胃腸道直接與磷結合,阻擋磷的吸收;故腎功能退化時,須限制含磷食物,適時補充鈣。含磷高的食物:咖啡、可可粉、綠茶、烏龍茶、紅茶、啤酒、可樂、巧克力、花生糖等。
5.限制水分,依狀況而定
需要控制水分的情況為:一天尿量不到400毫升;水腫情況嚴重;體內囤積胸水及腹水;接受透析療法。
6.攝取充足的熱量
熱量不足,身體將會代謝將蛋白質轉化為熱量,產(chǎn)生廢物加重腎臟負擔。熱量高蛋白質含量低的食物,如黃豆油、玉米油、橄欖油、花生油、菜籽油;藕粉、冬粉;冰糖、蜂蜜、水果糖、姜糖等。
因日常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的改變,腎功能異常病患逐年增加,建議應多注意身體是否水腫、尿量減少等異常狀況,若有家族病史或過敏體質者,更須小心防范腎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