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勝
及時清零,重頭再來
獎“小紅花”是小學教師慣用的獎勵方式之一。聽講認真,獎“小紅花”;作業(yè)仔細,獎“小紅花”;回答問題好,獎“小紅花”;愛衛(wèi)生,也獎“小紅花”……在很多教師眼里,“小紅花”是吸引低年級孩子注意力、激發(fā)學習動機的不二法寶。用心的教師,還會在孩子累積一定數(shù)量的小紅花之后,換成大紅花,并兌現(xiàn)一定的物質獎勵。
對于“小紅花”作為外在物質獎勵的弊端,我們解讀過很多,但不得不承認,“小紅花”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法,特別是對于教學低年段的年輕教師而言,甚至是“為數(shù)不多”的辦法。
我們也經常聽到一些小朋友的抱怨:“哎,我老是在后面,怎么努力也比不過他們……”“和xx比,我的小紅花個數(shù)差了這么多,算了吧,反正贏不了了”……看到自己勝出的機會渺茫,有的小朋友于是“破罐子破摔”,選擇逃避。
對于自控力相對薄弱的孩子來說,改掉一個壞習慣并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是個不小的挑戰(zhàn),需要長期堅持。眼看沒有機會了,贏不了了,自然失去信心,這是一個現(xiàn)實的問題。我們想出一個辦法:及時清零,重新再來。也就是說,每一周或半月一小結評比,評比之后立刻清零,讓孩子們重回起點,公平競爭。及時清零,讓孩子們覺得自己又有了新機會,可以重新再來,起到了更大的激勵效果。
思考更為深刻的教師,在孩子與同伴比較的時候,試圖引導孩子與自己比:這周與上周的自己比,這月與上月的自己比。只要與自己比有進步,就是好樣的。
更有想法的教師認識到,一周一清零的短期評價也存在弊端,對孩子長線關注自己的行為和結果引導不足。于是,將短期評價與學期末的終端評價相結合,及時清零的同時,將各個階段的結果記錄下來,一學期一匯總,做累積性評價,這樣就將短線評價與長線評價有機結合,更有效地促進孩子發(fā)展。
我們一起“掙豆子喝豆?jié){”
根據(jù)孩子的年齡特征,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8歲之前的小學生),一般不太在意同伴怎么看自己,而更在意老師怎么看我,在乎與老師建立一對一的關系。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在意伙伴怎么看待自己了。
所以,雖然“小紅花”飽受詬病,但在低年級開始階段確實起到較好的激勵作用,這也是老師們屢試不爽的原因。但隨著孩子慢慢長大,群體意識增強,類似“小紅花”的獎勵就要進一步發(fā)展了?!靶〖t花”的及時清零、與自己比較及短線與長線評價相結合,都不能很好地適應孩子群體意識的發(fā)展。
根據(jù)孩子的心理特點,學習其他教師的做法,我們也“發(fā)明”了很多激發(fā)團隊意識的評價方法。
有班級開展“掙豆子喝豆?jié){”活動。各個小組對日常學習和行為進行評價,每一次,獲勝的小組可以掙得一把豆子,待某組掙滿一罐豆子,則將豆子磨成豆?jié){供全班同學喝。后來演變成全班一起掙豆子,無論個人還是團隊,將掙得的豆子集中起來,每掙滿一罐豆子,全班同學就有豆?jié){可以品嘗了。
有的班級則開“小吃會”“大吃會”?!靶〕詴泵恐芤淮危鶕?jù)全班每天的評價情況,將全班各位同學和各個小組的評價結果集中起來,根據(jù)之前的規(guī)則集體兌換零食(班級家委會捐助)開小吃會,全班同學共享?!按蟪詴币辉乱淮?,是將每周的情況匯總之后對本月的一次總結。
喝豆?jié){、開小吃會的目的不是簡單的吃吃喝喝,而是對孩子們之前的努力做一個回應,讓孩子們覺得自己的努力備受關注,以激勵他們更多的熱情,天天向上。無論什么方式,對個體的評價都應逐步轉向對集體和團隊的評價。即便是日常個體評價結果的累加,評價結果也是集體共享,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