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開平
做好“精準施教”工作,把握教材和學生,做到精準備課是前提;融合知識與趣味,做到精準授課是關鍵;密切課內與課外,做好精準輔導是保障。三者有機結合,才能保證“精準施教”的科學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知識的精確性和邏輯的嚴密性要求教師在備課、授課、輔導三個環(huán)節(jié)都做到“精準施教”,方能提高教學有效性。
把握教材和學生,做到精準備課
修訂后的數學課程標準下的數學教材具有基礎性、豐富性和開放性等特點,內容上更多地體現數學經驗和數學思想、方法。數學教學理念則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的同時更加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所以教師需要在課前對教材的精髓進行全面深刻地把握,同時更要把握學生的特點,做到以學生為根本,以教材為依托,根據教材呈現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做到精準備課。這樣,既能防止因一節(jié)課的信息量過大,知識點過多,難度過高,導致學生不知所措、似懂非懂,又能防止因信息量過小,知識點過少,難度過低,而浪費時間,讓學生學而無趣。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是教學好小學數學的關鍵所在,在備課時應設計講故事、做游戲等內容,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和興趣,調動學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讓學生由開始的“被迫學”變?yōu)橹鲃鱼@研數學。
融合知識與趣味,做到精準授課
小學數學教學面對的是剛跨入學校門檻的兒童,對他們來說“數學”是一個全新的東西,因而基礎的數學知識教學不可或缺。但學生由于年齡偏小,偏重于形象思維而邏輯思維能力較弱,面對復雜的和較為枯燥的數學知識時,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教學時要突出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實現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有機融合。一是授課時用盡量貼近學生年齡特點的生活化的語言,講授數學知識,增強師生、生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性。二是運用多媒體課件或數學教具展示形象化的數學知識、圖形、模具,讓學生多觀察、多動手,豐富直觀數學體驗。三是設計豐富的數學活動,指導學生在操作、合作、交流、探究等多項活動中去感受數學的趣味,感悟數學的真諦,在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方法,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密切課內與課外,做到精準輔導
學習數學,課堂教學是基礎,輔導練習是關鍵。學生要學好數學,光靠每周幾節(jié)數學課是遠遠不夠的,重在課后的輔導練習。一方面,教師在給學生設計輔導題時要做到精準,分層次布置輔導練習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同時,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多布置一些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課外練習題或實踐性的題目,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真實情境中的數學問題。這樣,學生既累積了數學知識,又增加了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教師要做好對學生家長的“精準輔導”工作,幫助家長做好輔導老師。指導家長在面對孩子在數學作業(yè)上的求助時,不要包辦代替,而要分析孩子作業(yè)出現問題的具體原因,然后加以點撥、提示和引導,讓孩子明白問題的原因所在,進而通過自己的分析、思考、實踐,掌握解題策略,養(yǎng)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總之,做好“精準施教”工作,把握教材和學生,做到精準備課是前提;融合知識與趣味,做到精準授課是關鍵;密切課內與課外,做好精準輔導是保障。三者有機結合,才能保證“精準施教”的科學性,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作者單位:重慶市奉節(jié)縣遼寧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