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華
摘 要 中國和巴基斯坦兩國自建交以來一直維持著良好的盟友關系,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兩國之間的交流越來越頻繁。但由于兩國文化的差異,導致跨文化交際中問題也不斷產生,本文主要通過分析案例,對中巴兩國的文化差異進行分類探討,進而分析其產生原因,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 文化差異 中巴文化 跨文化交際
Abstract 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the two countries have maintained good relations of allies,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are becoming more frequent. But because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leading to problem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been produced, this paper mainl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ase,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Pakistan is analyzed, and then analyzes its causes, and put forward relevant proposals.
Keywords cultural differences; culture of China and Pakistan; cross cultural communication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來中國留學的巴基斯坦人數(shù)不斷攀升,據(jù)全國來華留學生數(shù)據(jù)統(tǒng)計,2011年來華的巴基斯坦留學生有8516人,之后不斷增加,至2015年,人數(shù)達到15654人,居第六位,同時巴基斯坦的孔子學院也在不斷增多,所以中巴兩國的跨文化交流越來越頻繁,也顯得尤為重要。但由于兩國文化上的差異經常會導致交流受阻或交流失敗,在此我們通過對案例庫的案例進行詳細分析,從而將兩國文化的差異之處進行分類,并深入剖析其產生原因。
1 中巴文化差異現(xiàn)象的體現(xiàn)
1.1 社交問候差異
案例一:李經理去巴基斯坦進行商務考察期間,他對巴基斯坦人的擁抱禮印象深刻。他同隨行翻譯一起參加了一個宴請,主人和翻譯是多年未見的好友。他們見面時擁抱在一起,而且頭部靠左擁抱一次,接著頭部靠右擁抱一次,最后頭部再靠左擁抱一次。但是他們并沒有像中國好友之間擁抱時那樣相互拍拍背部。
中國人初次見面的問候方式是握手,如果兩人是親密的朋友,會進行擁抱并互相拍拍背部以表示好久不見。巴基斯坦人信奉伊斯蘭教,所以人們見面必說“真主保佑你”或“真主賜你平安”等祝福的話語,然后行握手禮或擁抱禮,且男女行禮也不一樣。對久別相逢的朋友、親人等,他們會為其戴上花環(huán),以表達激動的心情。但他們忌諱拍對方背部,因為這被認為是警察拘捕犯人的動作。所以與巴基斯坦人行見面禮時應該多注意這點。
1.2 宗教信仰差異
案例二:某學校,在一次迎接新入學的巴基斯坦學生的聚餐會上,一個對外漢語教師無意中提起自己喜歡吃紅燒豬蹄,令這些學生十分不滿,并且發(fā)生了爭執(zhí)。在接下來的一個學期的教學過程中,這些學生與這個老師的關系一直很疏遠冷淡,課程反響也很平淡,師生間互動很少,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因這件事這個老師還受到學校的批評,雖然感到很委屈,但這個老師也沒有辦法。
由于巴基斯坦的國教為伊斯蘭教,全國幾乎都是穆斯林教徒,他們信奉安拉和古蘭經。古蘭經中指出豬肉是一種不潔的食物,所以巴基斯坦人不吃豬肉。但豬在中國是一種常見家畜,豬肉也是中國人最普遍食用的肉類,人們并不覺得豬不潔,所以這才造成案例中教師和學生的沖突。
1.3 顏色差異
案例三:在巴基斯坦旅游時,小羅穿的是一件黃色的上衣。他發(fā)現(xiàn)當?shù)氐娜藗冾l頻注意他的衣服,有些人甚至對他投來不太友善的目光,他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對。
在中國黃色被認為是陽光溫暖的顏色,而且在古代,黃色還是帝王之色,只有皇帝才能穿黃色的衣服,以顯示尊貴。但在巴基斯坦婆羅門教僧們所穿的長袍是黃色的,容易引起宗教界及某些政治性的厭惡,所以在巴基斯坦最好不要穿黃色衣服。這也是為什么有人對案例中的小羅頻頻投來不友善目光的原因。綠色對伊斯蘭教是圣潔和莊嚴的顏色,他們的國旗和清真寺的壁磚常飾以綠色,但在中國,人們對綠色避之不及,男人若戴了綠帽子,則意味著太太不貞。
1.4 時間觀念差異
案例四:我們伊斯蘭堡孔院的一位丁老師是新來的外派教師。有一次孔院搞活動,讓他負責組織巴方學校的學生前來彩排中秋節(jié)文藝表演。但是巴方的領隊老師帶著學生姍姍來遲,并且遲到了一個多小時,來了也不著急著進入表演狀態(tài)。這位丁老師很著急,因為后面的時間他還安排了其他項目。好多個學校的彩排不得不因此拖延至午飯以后。丁老師對于此事非常氣憤和不解,認為巴方老師不講信用,不負責任。
中國人的時間觀很強,若開會要求7點到,人們往往會提前十多分鐘或整點到,避免遲到,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但巴基斯坦人不一樣,他們整個國家的時間觀都很模糊,他們認為遲到是正常的事,這不是不尊重人的表現(xiàn),而且到了也不會馬上工作,而是談論一些其他事情。由于丁老師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所以導致彩排拖延,產生矛盾。要是丁老師告訴他們提前到,問題也就解決了。
1.5 其他方面的差異
在中國,點頭表示肯定,搖頭表示否定,但在巴基斯坦卻恰恰相反,他們搖頭表示肯定、贊賞,點頭卻表示否定,所以當巴基斯坦人對你頻頻搖頭時你一定不要感到詫異。在巴基斯坦給人遞東西時千萬不要用左手,因為他們認為左手是骯臟的,用左手是對他們的極大不尊重,但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概念。在中國當我們看到喜歡的小孩時,我們會不自覺的摸摸他們的頭和臉以表示喜愛,但在巴基斯坦千萬不要摸小孩的頭,因為他們認為頭是人最純潔和高貴的地方,外人摸頭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種極大的侮辱行為,頭只能被家里的長輩觸摸。在巴基斯坦的婚禮上你會看到新娘全程滿臉愁容,也許你會奇怪新娘為什么不笑,因為巴基斯坦人認為新娘愁容滿面是表示對自己娘家人的戀戀不舍,新娘越哀愁越受到人們的尊重。中國古代婚禮有過哭嫁,但現(xiàn)在新娘都是高高興興地出嫁。而且在巴基斯坦不能隨意戴鼻環(huán),因為這表示已婚。
2 中巴文化差異產生的原因
2.1 社會行為規(guī)范影響
由于國別不同,地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不同,自然社會行為規(guī)范也會有所不同,當一個行為在一個國家看似是合理的行為時,在另一個國家也許就是不合理行為甚至非法行為。如朋友見面時拍背,這在中國人看來再平常不過,但在巴基斯坦就被認為是不合理,忌諱的動作。摸小孩頭也是如此。
2.2 宗教信仰影響
宗教信仰歷來是跨文化交際中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由于宗教信仰引起來的文化沖突比比皆是,甚至演變到偏見仇恨,最后彼此互斗殘殺。中國大多數(shù)人沒有明確的信仰,所以沒有過多忌諱。但巴基斯坦95%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你到處都可感受到強烈濃厚的伊斯蘭教氣氛,看到清真寺的尖塔和圓頂,聽到“安拉至大”的呼禮聲,所以他們不吃豬肉,不穿黃衣的習慣都是受到伊斯蘭教文化的影響。
2.3 價值觀影響
在文化的諸多要素中,價值觀對跨文化交際的影響最大。Rokeach在1973對價值觀的定義是:價值觀是用來選擇和解決沖突的規(guī)則。時間觀也是價值觀的一種體現(xiàn),人們如何看待和使用時間是在特定文化中慢慢習得的。中國自古就有珍惜時間的諺語,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中國人很珍惜時間,赴約時也很守時。但巴基斯坦人的時間觀念就沒有這么強,在他們的價值觀里,不準時赴約不是什么失禮行為,提前到達反而會讓主人覺得未準備好而措手不及。此外巴基斯坦男女地位的不平等性也是受價值觀的影響。
2.4 思維方式影響
思維方式影響著文化,文化反過來也影響著思維方式。中國人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形成了委婉的處事風格,是曲線思維,形成了高語境文化,而巴基斯坦人直奔主題,是直線思維,屬于低語境文化。這兩種思維碰撞必然會導致交流的阻斷與不理解,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當你委婉告訴一個巴基斯坦朋友車壞了,今天還要去機場時,他除了表達遺憾之外便無其他表示。
3 建議
文化差異帶來的文化沖擊對外派教師及常駐人員的沖擊最大,所以掌握跨文化交際知識對他們來說顯得尤為重要。對此,筆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在跨文化交際的知識方面:我們應該多了解巴基斯坦文化,包括政治、歷史、宗教、教育、風俗習慣等,在堅守本國文化的同時做到尊重對方文化,對不同之處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做到求同存異,和諧共處的原則。第二,在跨文化意識方面:留心身邊發(fā)生的跨文化交際事件,并注意思考這些事件和現(xiàn)象背后的文化原因,做到經常反思自己的跨文化經歷并能分析出不當行為然后馬上進行改正和調整,養(yǎng)成良好的跨文化意識。第三,在跨文化交際技巧方面:首先我們要做到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對方、其次做到消除民族歧視、增加自信、提高移情能力,降低以自我為中心等,這些因素都有利于促進交流的成功。第四,在跨文化交際態(tài)度方面:可以以開放積極的心態(tài)多參與跨文化的交際活動,在活動中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觸學習并建立良好的關系,使自己能更快更好地融入到當?shù)匚幕諊校苊饪贪逵∠?、偏見、歧視等不正確態(tài)度,對于不同的文化行為與觀念,我們應該以寬容、包容和尊重的態(tài)度來對待。
4 結語
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所難免。巴基斯坦作為中國最鐵的盟友,與中國的交流勢必越來越頻繁,但由于兩國文化的差異,又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文化的沖突,如何更好地完成跨文化交流而不至于出現(xiàn)令雙方尷尬的局面,這是我們值得探討的問題。本文通過對中外文化差異案例庫平臺中的案例進行分析,將中巴兩方的文化差異進行分類,進而對差異產生的原因進行剖析,最后給出相關的建議。在跨文化交際的過程中我們應當以最真誠的心待對方,以寬容理解的態(tài)度待不同,那么交際必能成功,“巴鐵”友誼定當遠存。
參考文獻
[1] 祖曉梅.跨文化交際[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5.
[2] 陳國明.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
[3] 關世杰.跨文化交流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 楊東煥.跨文化交際障礙產生的原因及對策分析[J].懷化學院學報,2011(1):15-16.